肠克罗恩病5例

2012-01-22 03:46张有兴仲荣琴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病理切片克罗恩肠壁

张有兴 仲荣琴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 314016)

肠克罗恩病(Crohn病)又称节段性肠炎或局限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是全胃肠道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过去认为,该病在我国为少见疾病,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势。本文统计我院1982年2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克罗恩病5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2~35岁。5例均发生在空肠、回肠及结肠。均无家族史。根据临床表现、体征结合X线气钡造影及肠镜检查、病理切片报告及手术后病理切片报告、病理报告进行诊断。

1.2 临床表现 5例中出现右下腹绞痛1例,中腹持续性疼痛4例;腹泻3例,黏液样便、稀稠便或水样便,每日3~5次,均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腹胀3例;恶心及呕吐2例;食欲缺乏3例;消瘦3例;发热2例。轻度贫血2例,中度贫血1例。肠外表现:虹膜炎、关节炎。查体:右下腹或脐偏右侧压痛5例,肌紧张及反跳痛1例,右下腹包块2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例。X线气钡造影2例,肠镜检查3例,手术病理切片报告2例。小肠及大肠Crohn病3例,大肠Crohn病2例。病理:黏膜溃疡和非干酪样坏死、肠壁增厚、肠管僵硬、鹅卵石改变。

1.3 误诊及并发疾病 5例中有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情未好转,1个月后被肠镜病切确诊为克罗恩病。5例中并发肠梗阻2例。

1.4 治疗及结果 本组中1例手术加综合治疗;2例内科综合治疗后病情完全控制、症状全部消失;1例内科保守治疗病情好转;1例在早期治疗期间。经内科保守治疗期出现外科并发症者转手术治疗。

2 讨论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Crohn病,是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建议定名,并有许多学说解释或说明该病的可能病因。确切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较多学者认为本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感染学说、自身免疫异常学说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最为关注的病因学说。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此病不属于传染病,西方国家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近年来,Crohn病在我国发病有增多趋势。

2.2 病理特点 Crohn病病变主要侵犯黏膜下层,为累及不同长度肠段的急性炎症,局部肠壁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呈块状增厚如卵石,偶有因黏膜高度水肿而呈胶冻状,红肿区与正常肠管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呈典型的节段分布,有时可见几个病变肠段由正常肠段分隔而形成“跳跃式病灶”。病变处可见深浅、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溃疡,常位于肠壁的系膜,深者可达黏膜下层,溃疡间的黏膜肥厚隆起呈息肉样。2.3 病变部位及好发部位 Crohn病变呈节段性,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其中以小肠最多。本组5例发生在空肠至结肠,其中以回肠末端及盲肠升结肠多见。2.4 临床表现及临床分级 Crohn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最多见。年轻患者,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中腹及右下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瘦、大便改变、便血、贫血、腹部包块,肠外表现,多数患者呈慢性经过。但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急腹症而就医如肠梗阻、肠腔脓肿、内瘘、游离穿孔合并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克罗恩病尚无统一的分型方法与规定。有的依据发病缓急程度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症状来分,分为急性阑尾炎型、慢性肠炎型、肠梗阻型、腹腔肿块型、腹膜炎型、出血型、中毒性巨结肠型;有的按轻、中、重度来划分;有的按病变范围分;有的按临床发病过程分初发型、慢性持续型、慢性复发型和急性暴发型。本病起病隐袭,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或早期病情未发现,误诊率高。值得注意的是,Crohn病还可有肠外表现,如游走性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等。临床上对慢性腹泻、发热、腹部肿块原因不明者应做肠镜及病理切片检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

2.5 治疗 Crohn病的治疗包括综合治疗与一般治疗。综合治疗:包括药物、要素饮食、外科手术、对症及心理治疗等。一般治疗:发作时需要严格控制活动,宜卧床休息,病情严重者需要暂禁食,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腹痛可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药物,必要时加用镇静药或镇痛药。另外,Crohn病不是手术可治愈的,即使将病灶全部切除,也不能防止复发,术后是否需要继续药物治疗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病理切片克罗恩肠壁
无法进食、暴瘦腹泻……警惕“穿肠烂肚”的“绿色癌症”
洪水浸泡后病理切片和蜡块的抢救措施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疾病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克罗恩病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冷雾化两用机在病理石蜡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1例羊感染猪链球菌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