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当日拔除预防剖宫产妇静脉炎效果观察

2012-01-22 03:46陈委琴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针头静脉炎肝素

陈委琴

(浙江上虞市中医院 312300)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和有关文献报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96h[2]。在产科的应用及观察中我们发现,随着母乳喂养率的上升,产妇静脉炎的发生率也升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静脉留置针留置当时拔除,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住院行剖宫产产妇412例,设2010年7-12月产妇208例为对照组,2011年1-6月产妇204例为观察组。产妇年龄21~39岁,入院前1个月内均未接受过静脉输液穿刺,输液注射部位均为上肢浅静脉;每日输液量750~3200ml。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美国BD公司静脉24G留置针(24G×19mm),3M透明贴。按留置针输液方法进行注射并固定。对照组在输液结束后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12 500U肝素1支的肝素稀释液4ml脉冲式推注后正压封管。发现有回血时予肝素稀释液冲管,如有堵管则予拔除留置针。观察组在输液结束即拔除留置针,按压止血,次日输液时更换另一侧肢体进行穿刺。

1.3 观察指标 静脉炎评估方法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委员会2000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判定为依据[3]。Ⅰ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硬结;Ⅱ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硬结;Ⅲ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208例中发生静脉炎64例(30.8%),其中Ⅰ度54例,Ⅱ度8例,Ⅲ度2例;观察组204例中,发生静脉炎6例(2.9%),均为Ⅰ度。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5,P<0.01)。

3 讨论

静脉炎是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不仅可以引起败血症,增加病死率,而且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延长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亲属的压力,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和护理工作量[4]。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剖宫产术后即开始早吸吮、勤吸吮,母乳喂养时要求产妇与新生儿胸贴胸、腹贴腹,新生儿下颌贴产妇乳房,产妇的手需环抱新生儿。手部反复松放,留置针粘贴部位反复牵拉,导致静脉留置针针头在静脉内移动,使血小板在血管内膜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易导致血栓形成,阻塞管道,造成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渗透至血管外,致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严重者出现静脉条索状改变[5]。②留置针针头活动易引起产妇不适,导致局部肌肉紧张,加重针头移位。③产妇产褥期有褥汗现象,汗腺分泌旺盛,留置针穿刺局部皮肤潮湿,留置针敷贴常易浸湿脱起,细菌易入侵而发生静脉炎。④留置针封管后要求穿刺侧肢体勿过多活动、勿下垂等,而产妇即使在夜间也要保证母乳喂养,无法按要求做。观察组在输液结束后即拔除留置针,可在输液结束后避免以上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发现很多产妇会拒绝留置针留置而选择每日重新穿刺的现象,也考虑与此有关。因此,对剖宫产术后输液时日少的产妇,留置针当日使用当日拔除能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1] 陈显春.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

[2]Tohid HB,Sim NK,Lin LM.Extending the use of per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and administration sets from 72 hours to 96 hours[J].Sing Nur J,2005,32(2):51-56.

[3] 刘立林,贾丽丽,杨红萍,等.输液泵输注氨基酸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7-48.

[4] 陈红琢,刘薇群,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629.

[5] 余瑛瑛,郏笑.碘伏局部湿敷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5):414-415.

猜你喜欢
针头静脉炎肝素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相关性皮肤损害及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