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研究

2012-01-22 04:26许社丽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词素杂记西京

许社丽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河南三门峡472000)

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是汉语史上的重大问题,在过去,许多学者对此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做过相当多的研究,为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京杂记》中,“西京”指的是西汉当时所在的首都长安。全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不但有历史也有西汉的一些遗闻轶事,包括人们喜闻乐道、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凿壁借光”等,这类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且慢慢作为典故而流传千年。《西京杂记》一书由于历史久远,随着知名度的不断增加,问题和疑点也渐渐不断暴露出来,就本书的作者而言,就流传多种不同的说法,包括西汉刘歆、东晋葛洪,南朝吴均、萧蕡无名氏等。在《隋书·经籍志》中,该书收录在史部类的旧事中,其中没有提及作者姓名,但是在新旧唐书中,则注明了是葛洪所写;同时,在文章中,第五十一条称呼刘向为家君,加上本书博闻强识性,也似乎印证了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史学家所著,于是许多学者倾向于承认该书的作者为汉朝史学家刘歆。但是大学者洪业指出“在该书的许多地方,却没有避家讳‘向’字,123条中写着‘向者孤州乃大鱼’和132条‘乃向所挑之妇也’完全没有避讳向字,这就让作者是刘歆的言论站不住脚。再设想葛洪,葛洪由于自身的史学地位不高,推出刘歆做幌子,打着刘歆的招牌而自己在幕后写,充当编辑的角色,以野史托刘歆正史之名,更符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因此本文采取作者是葛洪的说法。许多学者认为,《西京杂记》中有关西汉历史、人物、事件、礼服礼制、思想观念方面的材料都广泛地被后来的史书引用和记载,为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名人巨匠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喜欢引用《西京杂记》,比如贾岛的《剑客》中“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诗句就来自《西京杂记》第十五条。再比如杜牧写《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则是来自于《西京杂记》的第二十四条。由此可见《西京杂记》对后世人的影响,而同样的,《西京杂记》在语言学上的研究意义也十分重大。

1.复音词的定义,界定范围

有的学者把词汇从音节上划分,一个音节的字叫做单音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叫做复音词,而不是多音词,在这里多音词又代表着另一层意思。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汉语发展和变化的里程碑时期,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之间的过度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但在语法上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也体现出来了。

1.1 复音词的准确定义

复音词是汉语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王力在《汉语通稿》中提到,复音词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据大部分的篇章,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却恰恰相反,复音词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上风。本文研究《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因此要把握好复音词的严格定义,从词语词组的区别上分析复音词。

1.2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的界定方法

复音词首先是作为词出现,因此要界定词与词组之间的差别,我们通常使用插入法,也就是说,通常在两个音节中间插入一个新的词来判定该词是否是词组。但是这种方法有着其知名的局限性,比如“羊肉”,插入“的”字,则会变成羊的肉,难道羊肉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这明显是不对的。因此,在现代汉语中,我们通常在给复音词做界定时,要注意方法的使用,才能反映这个时期词汇的真正面貌和社会发展的变化特点。周生亚先生主张首先要注意词内意义的变化,词形成的当初,一定被赋予了特定意义,而不等同于两个词素的单纯相加。其次,他主张研究两个语素之间的结合程度,他认为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复音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这种词素的结合程度很高。再次,他主张在语境中判断一个词是否是复音词。最后他还指出可以从语法特点(任意性),来寻找词的界定。

1.3 古代汉语中复音词的界定方法

鉴于古代汉语单音词现象为复音词界定带来的困难,学者马真提出了五条判定古代汉语复音词的原则。首先结合后的两个成分,在构成新意义的同时,其成分的原始意义溶解掉,并重新归于新的整体意义中,这种复音组合才是词。其次,由同义成分或者反义成分组成的,在意义上互补而凝结成为一个概括意义的复音组合是词。再次,在叠音词中,叠音部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意义上的附属或附加的复音组合是词。另外,当两个词素结合时,其中一部分词素的原始意义消失,而另一个成分的意义得到保留的复音组合是词。最后,他还主张如果两个词素的复音组合中,一个词素本身没有具体的实在意义,是作为一个附加成分存在复音组合中的复音组合是词。概括这五条原则我们可以发现,马真是从语义层面来具体界定复音词,这也是我们研究复音词中最常用和可行的办法。

2.古代汉语中复音词研究综述

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的环节,自先秦以来进入封建社会,人们的生活开始不断丰富起来,到魏晋南北朝时代,词汇已经在数量上不断充实,人们口头表达的词语逐渐丰富和严密,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且慢慢地加大了复音词的比例,单音词不再占优势。一些关于物质文化的词语开始出现,行为和生产劳动的名词也不断增加。

2.1 先秦汉语中复音词研究

在殷商西周时代,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在这个时期一般是作为专有名词的形式出现,包括人民、地点、神祗、宗庙、放过、部落、管制和时间的表述,这些复音词由于有特定的专指意义,与单音词在用法上没有太大区别,比如“商丘,妇好,小采”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仅从甲骨和青铜器上看到的文字并不能代表殷商时期的全部文字系统,越是在文字发展的早期,越是跟语言的发展脱节。因此郭沫若先生大胆猜测“殷商时代毫无疑问是有诗歌的,也会有其他的散文。殷代诗歌,迄今无所发现。”因此,虽然在殷商时代,复音词的出现率十分低,也可以大胆假设殷商时代有复音词的一席之地。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复音词研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词汇的发展从量的层面跨越到了质的飞跃,新词不断生成,旧词不断衰亡,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词汇系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世说新语》、《冥详记》、《幽明录》、《西京杂记》等影响颇广且极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而小说本身最是能反映时代特色的著作。据统计,这个时期的小说中的总字数有大约二十七万字,其中除开一些人名、地名等等专有名词,复音词的数量有8022个,相比殷商时代而言,几乎是成几何倍数增长。其中单纯词中,叠音词占复音词比例中的0.60%,双声词占0.37%,叠韵词占0.85%,双声叠韵词占0.52%,非双声叠韵词占0.35%;在合成词中,附加式构词法构成的复音词占总数的 3.41%,述补式占0.77%,重叠式占 1.08%,陈述式占 1.37%,支配式占10.91%,偏正式占38.70%,联合式的比例最大,占复音词总数的40.96%。根据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联合式是最能产的构词方式,这对于我们研究现代汉语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汉字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流传至今的古文字,因此梳理好它的发展历程和构词系统对整个人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2.3 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现象的原因和手段

许多学者专家认为汉语复音化有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个是语音的变化;一个是外来因素的碰撞。汉语是世界上语系中孤立语的典型模式,这就决定了语音变化上的结果是造成了复音词上的单纯词,而结构方式的变化则带来合成词类型的复音词。还有学者认为构词方式上的变化跟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不无干系,比如比喻、借代和用典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常用的修辞手法。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古代复音词的变化可以用两点论来探索,一个是外因,外部因素的不断变化,时局动荡,各民族交流增加为新词的产生孕育了一个温床;内部因素是上古音到中古音的转化中,语音的形式不断简化了,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同音词出现,因此单音词远远不能再满足社会需求,复音词便应运而生。例如,初中课本《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高中课本《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璧有瑕,请指示王”、“于是相如前进缶”,《赤壁之战》中的“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都属于这种情况。其中的“可以”应解释做“可以凭借(它)”,“妻子”应该理解为“妻子儿女”,“指示”是“指点给……看”,“前进”是“上前去呈献”,“形成”中的“形”是名词“形势、局势”,“成”是“形成”。在读这些句子时,要在词与词之间有间隔停顿。

3.西京杂记中复音词研究

《西京杂记》一共分为六卷,一共15304个汉字,其中复音词就有1657个,这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官职名称、地名和自然风景名称有513个,我们这里对剩下的1144个复音词进行研究,他们在《西京杂记》一书中复音词的总数的比例中占69.22%。

3.1 从词的分类和构词看西京杂记复音词

词汇有两个大的分类,分别是实词和虚词。《西京杂记》中复音词实词占大部分内容,虚词只有19个,这仅有的19个虚词却已经囊括了虚词的所有类别,包括副词和语气词、连词。剩下的1125个实词则是复音词中的生力军,804个名词,164个动词,102个形容词,44个数词,6个象声词和5个感叹词。从构词方式来看,《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两个种类。其中单纯词出现了连绵词、叠音词和叹词三种,22个单纯词占《西京杂记》一般复音词总数的1.92%。而其中合成词中,《西京杂记》囊括了复合式(偏正式、联合式、支配式、表述式)、重叠式、附加式和综合式四种。具体如下:

A单纯词:

7 个双声连绵词,例如仓卒,踊跃

8 个叠韵联绵词,例如窈窕,萧条

2 个叠韵象声词,例如萧萧

5 个叹词,例如嗟乎。

B合成词:

复合式中有669个偏正复音词,294个联合式复音词、38个支配式复音词、18个表述式复音词。其中偏正词是一个词素修饰另一个词素的复音词。比如东海,御内,汉朝,牦牛,燕卵,正月。联合式复音词指的是构成复音词的两个词素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比如品类,缔构,疾病,骨肉,子孙,富贵等。支配式复音词,顾名思义,两个词素之间的地位一个是支配一个是被支配,例如弃市,临国,顿首,谢罪,相国,斗鸡等。表述式还称作陈述式或者主谓式,也就是说构成表述式复音词的两个词素一个是实施动作的主语一个则是动作。比如,夏至,自杀,自害,自绝,年幼,自然等。

16 个重叠式复音词,AA重叠15个,AABBA重叠式1个。

13 个附加式复音词,附加式顾名思义是在词素旁边附加一个词素,一般分成前缀和后缀两部分结构。

《西京杂记》中综合式复音词的记录几乎看不到,只有一个形容词,那就是萧萧然。

3.2 从词的演变历史看西京杂记复音词

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周边环境,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用的基本工具,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是生产力最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因此词汇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文化互相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生词。这里所说的新生词的界限,笔者是对照《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收集的新词,同时也参考了出现新义的一些词。把《词典》未收或正收《西京杂记》或收词(包括所收义项)晚于《杂记》的,即看作新词,对收词或解释义项晚于《西京杂记》的作了适当说明,以期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辞书的编撰有一点参考价值。经初步考察《杂记》中的新生复音词有39个,具体考察情况如下。

A.语音造词:

《杂记》字数不多,仅有两例语音造词。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偏也。《词典》正收此例。漠漠:密布貌,布列貌。《杂记》卷四:“阶草漠漠,白日迟迟。”《词典》正收此例。

B.语法造词:

《杂记》中的新生复音词绝大多数是运用语言之间的意义造词,尤其是联合式结构。此类新生词从词义构成上可分成同义联合式、类义联合式和反义联合式三类。绝对意义上的同义是很少的,多数是类义。《西京杂记》的偏正式新生复音词有6个,3个名词,2个动词,1个形容词。通过分析《西京杂记》的复音词总体情况和新生词的分布,我们发现联合式造词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使用,偏正式构词法也不落下风。同时还有相当数目的定中和状中结构的复音词,这一点十分符合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大体特征,这就说明了,在我国先秦以后的复音词造词方法就已经基本具备。

3.3 从其他同时期作品中对比分析《西京杂记》的复音词情况

许多学者近期提出要将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使之在具体的研究方案中相互渗透,《西京杂记》的研究也不外如是,必须通过与同期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使自己的文字更有说服力。在《世说新语》中,一些构词方式是没有得到体现的,反而在《西京杂记》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形容词中名词+名词和副词+动词组成的复音词,在世说新语中是看不到的。而与《抱朴子》比起来,则《西京杂记》中复音词中偏正式的形容词性名词+形容词的现象在《抱朴子》也是无法看见的。当然,还有一些词缀,比如汉魏口语中常用的“老”“阿”等在《西京杂记》也不常见到。

结语

复音词的出现,体现出汉语发展和变化的里程碑时期的重要性,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之间的过渡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但在语法上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也体现出来了。《西京杂记》一书在我国多如牛毛的史书中占领了一定的地位,同时在语言学方面也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本文根据前辈对中古时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复音词的研究加上复音词本身的界定和与同时期其他作品中的复音词进行对比,来分析《西京杂记》中的复音词特征,尤其是从构词角度和语义特征几个角度来仔细探讨《西京杂记》的复音词分布情况。

[1]吴婷婷.《殷芸小说》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伟.《搜神记》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臧彤.《战国策》复音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曹明丽.《贤愚经》复音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1.

[5]王淑华.关汉卿杂剧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黄瑞丽.《焦氏易林》并列式复音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

[7]赵克勤.浅析古汉语修辞与汉语词汇的发展[J].秘书工作,2011(1).

[8]史冬青.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研究的几点设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9]黄沚青.中古反义並列复音词词义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

[10]李晓燕.《墨子》复音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

[11]贺芳芳.《齐民要术》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

[12]陈琳.魏晋南北朝小说复音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词素杂记西京
听海
凿壁偷光
欧拉秀玛杂记
西京古道:尘封千年的岭南记忆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泰安杂记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村居杂记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语义透明度和构词频率对汉语动词多词素词识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