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刺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108例临床报告

2012-01-23 08:11王艳波于丽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期
关键词:百会面肌行气

王艳波 于丽红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阵发性的面肌的不自主抽搐,以中老年妇女为多见。通常限于一侧面部。病因可能是面部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刺激性损害的结果。

临床变现为阵发性面肌痉挛,开始与眼睑的轮匝肌、类似眼跳。病情扩展极为缓慢,颜面下部的肌肉逐渐受累。精神紧张、烦躁、疲劳、失眠等可是痉挛加重。睡眠时症状可消失,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本病进程缓慢,但病情迁延以致长期不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8例患者中,男20例,女88例。年龄24~62岁;病程1周~13年。全部患者均按《实用神经病学》关于面肌痉挛的诊断标准确定。

1.2 治疗方法 选用穴位;取穴:主穴:下关、颊车、四白、地仓、太阳、合谷、翳风、肝俞、太冲、照海。配穴:太阳、阳白、承浆、风池。

1.2.1 选用手法 针刺以平补平泻为主,针感不宜过强,留针30 min,1次/d或隔1次/d,十次为一疗程。

1.3 经验剪辑 用针刺行气法辨证取穴治疗面肌痉挛108例,全组病例分为5型。

1.3.1 风寒稽留 多继发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治宜祛风散寒,痛经活络,取完骨行烧山火疗法;外关、足三里用行气法(所谓行气法,系指运用手法激发,使经气由刺激点开始,沿经到达病所的一种针刺疗法)。寒邪较重者加火针点刺四白、颧髎等。

1.3.2 气血亏虚 主要表现为面部瞤动、跳动或抽动。同时可伴有气短、乏力、自汗、失眠、头晕、面色不华等。劳累及睡眠不好时抽动加重,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虚弱。治以补气、养血、熄风。主取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行气法。

1.3.3 肝肾阴虚 面部抽动或跳动,伴有头晕、耳鸣、急躁易怒、月经不调,抽动与情绪变化有关,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治宜滋肾平肝,解痉熄风。主取百会、风池、太溪、太冲、人中、内关行气法,合谷或列缺行气法。

1.3.4 阴虚阳亢 面部抽动或跳动,常伴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便干溲赤,口干口苦,生气或失眠后加重,舌红苔黄,舍中裂,脉弦数,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主取百会、风府、内关、太冲、合谷行气法,内关或外关行气法。

1.3.5 其他型 包括脾虚湿重,肾阳不振和痰火内盛等,临床需以辩证施治为主,脾虚湿重宜健脾、益气、熄风。取百会、中脘、章门、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内关行气法,肾阳不振者以取督脉穴为主,同时配合溪行气法。痰火内盛者宜降痰、清热、熄风,取人中、中脘、阳陵泉、丰隆、内关、合谷行气法。

1.4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治疗后面部肌肉抽出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显效:治疗后面部肌肉抽搐消失,在劳累或情绪不安时偶尔出现段时间轻微抽搐,不需治疗即能自行停止;有效:治疗后面部抽搐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减少;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2 结果

在本组患者中,除9例不予统计疗效外,其余99例的效率为82.8%,而应用一般方法(中药、西药、理疗、封闭及普通针灸等)治疗的43例有效率仅为23.2%,可见两法的疗效是有显著差异的。在运用行气治疗过程中,对96例患者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激发,结果表明,激发的次数愈多,感传出现的距离越长,甚至可一直达到面部,通过激发治疗,发现传程愈长,疗效愈好,感传不明显,效果即较差。疗效与病程及病情的关系;本组病例临床分析,病程愈短,痉挛范围愈小,临床疗效愈佳;痉挛时间较长,范围较广,临床疗效则较差。如轻度痉挛病程在半年以内者有效率可达91.2%,治愈率占32.4%。而超过半年者,有效率为80.2%,治愈率仅占6.5%。远期疗效:通过32例患者一个月至二年半的随访工作,其中仅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3%,可见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疗效也是比较可靠的。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1岁,于2011年5月10日就诊。患者右侧面肌频发性抽搐2年余,情绪波动或劳累时抽搐明显加剧,每次抽搐时间约5~10 min,每日抽搐约15~25次,曾在某医院诊断为面肌痉挛,用中西药物及面部穴位注射等治疗,均未取得明显疗效。诊见右侧面肌抽搐频繁,右眼睑痉挛,眼裂变小。伴右侧头痛,心烦失眠,小便如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予针刺治疗如上法。1疗程后,抽搐次数减少,发作时间减为1~2 min。继续予以第2疗程后,面积抽搐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蒋某某,女,40岁,工人,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以左侧口眼抽搐3年就诊。3年前开始出现左侧眼部不自主抽搐,之后发展到左侧面部亦出现抽搐,经中西药治疗无效。症见:左侧口眼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每以精神紧张、劳累时加剧,伴有耳鸣、失眠等不适。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治疗取穴:翳风、下关、太阳、阳白、四白、颊车(以上均取左侧)、肝俞、太冲、照海(以上均取双侧)。1次治疗后患者的面肌抽搐明显减少,耳鸣消失。1疗程治疗后,面肌抽搐完全控制,耳鸣完全消失,失眠亦明显改善。再巩固治疗1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讨论

4.1 面肌痉挛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之一,容易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运用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82.3%),而且取得了较稳固的远期疗效(有效率为76.3),而用其他方法对照治疗的近期疗效仅为23.2%,远期有效率为18.8%,可见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优越性,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这一正确论断。

4.2 行气法即运气法,手法激发,施行这一手法必须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医患双方均须保持宁静状态,思想要集中,然后术者进行轻微的捻转或震颤,使患者得到一种柔和持久的刺激,保证感传的顺利。应随时调整进真的深度和方向。若经气行至关节而不能通过时,应继续运针,等候片刻,或使用循经按切的方法,帮助经气通过关节而达到病所。

4.3 本病多因气血亏虚,血不荣筋所致,本文108例中45例为气血亏虚行,占总数的44.1%。

4.4 感传的距离在激发的不同阶段有很大差别,激发次数越多,感传越远,临床疗效越好。通过手法激发,使感传到肩以上的疗效可达91.4%,而仅仅表现局部麻胀者有效率为80%,因此施行认真的,反复多次的手法激发,在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猜你喜欢
百会面肌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