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2012-01-23 02:47梁霏霏
对外经贸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关税贸易能源

梁霏霏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0135)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低碳贸易的发展正逐渐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对低碳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我国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长期面临严峻的环境与资源约束,发展低碳贸易已经成为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一、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运用 Eviews软件对199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EC表示能源消费总量,见图1)。

图1 1990—2009年我国GDP与EC关系

结果显示,解释变量和常数项都通过t检验,说明能源消费总量确实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75730、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整体拟合较好。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进行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以上模型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增加能源消费量可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却消耗过多的不可再生能源,经济增长对环境破坏严重。而通过发展低碳贸易,可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我国开展低碳贸易面临的障碍

(一)低碳贸易壁垒

低碳贸易壁垒主要通过征收碳关税、推行碳标签、实施生态设计要求、提高低碳技术标准等形式表现,其中碳关税是当前政界与学界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碳关税是指对高能耗进口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即对不实施碳减排限额政策的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全面实施碳关税,国际市场“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因此可能下滑21%。碳关税为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设置了贸易壁垒,直接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更不利于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实施碳关税将会提高贸易难度,令我国出口受阻,缩减市场范围,制约国内传统制造业发展,国外低碳标准也会阻碍我国技术出口,提高低碳技术引进成本。

(二)隐含碳

国际贸易在转移商品和服务等的同时,产品消费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也发生了地理区域的转移。因此,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污染转移,减少了本国的隐含碳排放,从而降低了应承担的责任。

我国贸易中隐含碳的测算如下:

其中,ex(j)为第j个部门的出口值,imk为进口值;Ad为技术系数矩阵;F为各部门单位产出的直接碳排放量;下标k代表相应的贸易伙伴国,并认为进口产品的排放系数与国内产品一致。

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未包含服务贸易)从1997年的635Mt,增至2007年的2284Mt。由于出口额的增长,2002—2007年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是1997—2002年的3倍。与此同时,由于贸易结构转变和生产技术的升级,使得单位出口额的隐含碳排放有所降低,隐含碳排放的增长速率要低于出口额的增长率。

进口贸易的隐含碳指我国通过向其他国家进口产品而避免了在本国生产相应产品所要排放的碳。我国因进口贸易而转移的隐含碳从1997年的572Mt增加至2007年1801Mt,说明我国通过进口贸易也转移了大量的隐含碳。

综上,净出口贸易对我国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是极为不利的。净出口贸易的隐含碳由1997年的435Mt已增至2007年的902Mt,通过与我国进行对外贸易,发达国家获得了消费产品的福利,而生产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却留在了我国。中国承受着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的同时,还要承受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净出口隐含碳的绝对量增长速度比较快,这说明中国在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三、发展低碳贸易的对策建议

我国必须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的发展权:一方面要主动承担起碳排放大国该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利用碳关税正在形成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倒逼机制,加快中国产业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提高能源生产和综合利用效率,摆脱对碳基能源的过度依赖。

(一)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产业,突破能源环境瓶颈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品。节能减排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低碳目标的中坚力量,将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中的驱动作用,增加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

(二)优化贸易结构,把握国际服务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比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也较低。因此应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减少污染程度较高的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出口。有效引导外商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合作,鼓励进口有利于改善生态与环境的产品,坚决禁止从国外进口有害和有毒的生活垃圾。建立起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环境效率,增强低碳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向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转化

加工贸易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工贸易应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转移,企业力争掌握核心技术,掌控整个加工环节,才能使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获得更高的生产利润,有效地技术和资本积累能够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打造良好的绿色产业发展环境

引导企业遵循国际标准,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和利用清洁能源,积极履行碳基金和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提高碳排放标准,建立自主碳排放核算体系,积极参与国际低碳“游戏规则”的制定,应对低碳壁垒;政府应运用价格和财税手段,合理调节能源价格,培育国内碳交易市场;在新能源方面采取“低碳优先”原则,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完善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实现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抓住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1]朱海玲,王小艳.绿色GDP与低碳贸易的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焦芳.低碳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2):51-53.

[3]彭永华,刘昕.低碳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质影响与应对思考[J].行政与法,2010(1):88-89.

[4]王军强.我国发展低碳贸易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0(12):10-11.

[5]赵晋平.低碳贸易节能目标约束下的贸易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6]陈伊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

[7]董展眉.我国出口贸易的低碳化发展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1(9):115-116.

[8]应媚,王菲,刘丹青.基于博弈分析的低碳约束下出口贸易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1(7):196-197.

[9]卢云志,辛昭霞.新形势下我国低碳贸易发展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1(7):72.

猜你喜欢
关税贸易能源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贸易统计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