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辨证施治及其体会

2012-01-24 11:36于晶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降气舌质肺心病

于晶荣

(吉林省大安市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中医虽无“肺心病”之病名,但可以从祖国医学所述的“肺胀”、“喘证”“痰饮”、“水肿”、“心悸”等范畴来探讨。中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以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法概括起来与现代医学颇相吻合,也是抗炎、解痉、化痰、强化、利尿。抗炎中医多应用清热解毒之药,有时应用扶正或祛湿类的药物;解痉可用平喘降气的药物;化痰,中医有温肺化痰、清热化痰、养阴化痰、燥湿化痰等不同;强心利尿,中医有温阳利水、活血逐水、利水退肿之别;另外,确有强心利尿的中药。现根据临床常见的证型及兼证,探讨其辨证施治,并给出临床辨证施治之体会。

1 主证之辨证施治

1.1 心肺气虚型

证见心悸、心慌、咳嗽、痰少、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以补益心肺,以生脉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常用药物:生晒参、红参、西洋参等,其中西洋参最宜,麦冬、五味子、川贝母、杏仁、甘草等。

1.2 痰热壅肺型

证见咳喘、胸满气喘或钝痛、心悸、痰黄稠、量多难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痰、降气平喘,用麻杏石甘汤合定喘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常用药物:麻黄、杏仁、黄芩、桑白皮、全瓜蒌、芦根、鱼腥草、石膏、冬瓜仁、薏苡仁、川贝母、半夏等,喘盛者加葶苈子、地龙。

1.3 痰热水瘀交阻型

证见:咳喘、胸满不能卧、脘腹胀满、心慌、胸闷气短、痰黄黏稠难咯、呼吸气捉、口下苦燥、颜面四肢浮肿、纳差、小便不利、唇甲紫绀、舌质暗、苔黄腻或焦干,脉象滑数。冶以清热化痰、利水行瘀、宣通壅塞。方用生脉散合丹参饮与三仁化湿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运用。常用药物包括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茯苓、防己,葶苈子、大黄、大腹皮、鱼腥草、全瓜蒌、清半夏、地龙、竹茹、川贝母等。

1.4 上盛下虚型

证见:久病不已,每因气候寒冷而发,痰多清稀、咳唾不尽、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腰ā肢冷、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沉细。治宜温肾气、化痰降气,常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炙苏子、前胡、川厚朴、当归、沉香末、杜仲、补骨脂、陈皮、半夏等,可加金匮肾气丸,气虚加红参。

1.5 阴虚水泛型

证见:面色灰暗、四肢厥冷、下肢水肿、小便短少、气喘心悸、不能平卧、面目虚浮、舌质淡胖、苔滑而腻、脉沉细而滑。治宜温阳利水,代表方如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常用药物如熟附片、干姜、苍白术、茯苓、白芍、桂枝、泽泻、猪苓、车前子、陈皮、生姜等。

1.6 痰瘀乘心型

证见:表情淡漠、意识不清、呼吸气促、喉中痰鸣或昏睡不己,呼之有时能醒、脉细、苔薄白、唇舌青紫。治宜温化痰饮以开心窍,代表方如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常用药物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石菖蒲、郁金、枳实、竹茹化服苏台香丸。

2 兼证之辨证施治

2.1 兼血瘀型

证见:唇指发绀、舌质紫暗、面色晦暗、舌底络脉曲张、瘀血。治以活血化瘀,在主证方的基础上加桃仁、丹参、当归、红花之类。

2.2 兼水气凌心型

证见:心悸、浮肿、胸满痰鸣、端坐倚息、肢冷、舌质淡、唇甲青紫。治以温阳利水,在主证方的基础上与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3 兼肾不纳气型

证见:心悸、喘息、呼多吸少、不能平卧,气不足以息,腰膝痠软。治以补肾纳气,方用主证方与七味都气丸加减。

2.4 兼痰浊蒙窍型

证见:嗜睡神昏或躁动谵语,甚则打人毁物。治以化痰开窍,治以主证方的基础上加胆南星、菖蒲、竹茹,并服安宫牛黄丸。

3 体 会

3.1 控制感染是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之关键

由于肺心病患者反复慢性感染,以及长期反复应用抗菌药物,使呼吸道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在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乃治疗之关键,病情严重者必须及早应用有效足量持续的抗菌药物,而且最好是联合静脉给药为主,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可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抢救心肺衰竭有一定作用,以大剂量短疗程为原则,病情好转应尽早撤退。

3.2 治疗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中医治疗肺心病系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多数患者在急性期都表现有心肺两虚之本证,故在祛邪的同时,注意补虚治本,或标本兼治,治本应补益心肺,酌情应用生脉散为主确有良好的效果。治标,清热解毒是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关键。对具有饮湿内停征象者,适当佐以化湿之品,切忌慎用干姜、桂枝等辛热之品,亦勿过量投补,以防留邪之患。

3.3 见瘀象应善加活血化瘀之品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多兼有血脉瘀阻,辨证施治时,但见有瘀象,均应善加活血化瘀之品,如口服丹参、当归或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之类,以改善微循环,解除肺瘀血,促进肺心病的好转。

3.4 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乃本虚标实之证,中西医学两套理论体系虽诊察疾病的手段不同,认识疾病的逻辑思维方法不同,但在认识肺心病上确有关键性的共同点,如神经内分泌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与中医的正气虚损相同;增强抵抗力的各种方法与中医的扶持正气相同;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肺动脉高压与中医的痰饮相同;治疗改善心肺功能,改善微循坏与中医的化痰祛瘀,活血化瘀相同等等。因此,应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之急性发作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应各自扬其所长,互补不足。在治疗时,西医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中医则以扶正为原则,尽量少用攻伐伤正之品,即使应用也应配上扶正之剂,邪祛则及早停用。

猜你喜欢
降气舌质肺心病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痰除不尽试试这碗汤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苏子降气汤在痰浊雍肺型肺胀中的应用分析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