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花间做蜂农 艰苦守候酿甜蜜——荆门电台城市生活台全体工作人员走进新春养蜂合作社

2012-01-25 02:44张媛媛
中国蜂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雄蜂荆门养蜂人

张媛媛

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城市生活台积极响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认真开展一系列“走转改”活动。2011年10月11日,城市台的全体主持人、记者走访了位于市漳河镇却集村的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在基层学习了解养蜂人的劳动生活状况。

当天,城市台全体工作人员驱车前往位于漳河镇却集村的新春养蜂合作社,车子离开国道驶入乡村公路。道路左弯右转上坡下坡但都是新修的水泥路面,路两边分布着不大的山丘,打开车窗,微凉的秋风迎面拂过,还混杂着乡间田野里的清香味儿,着实让人心旷神怡。车子行走在村庄的阡陌,听到犬吠,感受到一份自然又纯朴的宁静。半小时后,一行人到达目的地。

走进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院内。养蜂人,也是合作社的社长刘新春,这位年长的社长面带微笑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和我握手。就是面前这位老人一手创立了新春养蜂合作社。刘新春社长介绍:这里原是一座废弃了的旧中学,合作社租下了学校三层教学楼和15亩地(20年使用权)。这周边野生与人工种植的蜜粉源植物都极为丰富,没有工业污染,选择这里作为合作社的生产基地较为理想。

刘社长的三个女儿和女婿都是合作社里的骨干,为我们讲解的是刘社长的大女儿刘吉艳。我们一行人边跟随讲解边记录着,首先参观的是园里种植的蜜源植物,有院内的广玉兰、大理菊、枸杞等十几种植物花卉,刘吉艳介绍了每种花蜜的功效。现在已经过了采蜜季节,一般采蜜期为每年的3~9月,只有少数热带地区在10月、11月仍有蜜源植物开花,哪里有花,刘社长他们就把蜜蜂带到哪去采集。

离花卉不远处就是一个个整齐排放的蜂箱,一片嗡嗡的蜜蜂声,令人情不自禁走近。初见这些蜂箱,我们都很好奇与恐惧怕被蜂蜇。大家聚拢后,刘社长便开始生动地给我们介绍:蜂箱分两层,上面一层是生产区,下面一层是繁殖区。刘社长小心翼翼地掀开蜂箱,拎起一张蜂脾,只见爬满密密麻麻的蜜蜂。这时,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见几只小蜜蜂在追咬一直大蜜蜂。刘社长介绍说,蜂箱里有工蜂、雄蜂以及蜂王。这只大的蜜蜂就是雄蜂,它的工作就是在繁殖季节和蜂王交配,不会采花酿蜜,我们称它为“花花公子”。现在已经过了繁殖的季节,外界蜜源开始减少,雄蜂的食量又很大,所以在快进入冬季时,工蜂会通过咬的方式本能的驱赶淘汰掉雄蜂。每只蜂箱里都有一只蜂王,蜂王其实就是母蜂,它可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专享荣华富贵。蜂王要靠侍卫蜂供应新鲜的蜂王浆提供营养,在繁殖季节每天不分昼夜的产卵,保证蜜蜂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一个蜂群才会繁荣昌盛。蜜粉源充足的季节,蜂王每天可以产2000~3000粒卵。如果一个蜂群长时间失去蜂王,会引起内部混乱,工蜂就会接替蜂王的工作。因为工蜂生殖器发育不完全,产出的全是未受精卵(就是雄蜂),蜂群没有新老交替的工作蜂了,最后导致这个蜂群全部灭亡。一只工蜂一天外出采蜜40多次,每次采100多朵花,采蜜时,它们停在花朵中央,伸出管状“舌头”吸取花蜜。回到蜂巢,再将花蜜吐在一个空的蜂巢中,晚上再把花蜜重新吸到体内进行酿造,然后再吐出,再吸进去,如此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多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同时,蜜蜂还将花粉带回巢,作为自己的口粮。它们的分工非常明确,蜜蜂是最勤劳的物种,它们一生都在勤恳劳作,蜜蜂每21天左右就会繁殖一代,一般一只普通工蜂只能活40天,花期忙的20天就累死了。

在蜂场参观,我们发现这栋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老式楼房内部却是井井有条、分工明确。这不禁又让我们想到了养蜂人和蜜蜂,他们勤劳、细致。只见每个房间都标注了名称,有生产加工车间、化验室、包装间、冷藏室,每间都设施齐备,干净整洁。我们还到楼上参观了展厅,可以说,进了展厅就是进了一个养蜂人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养蜂工具、书籍、蜜蜂纪念品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摇蜜机”了,摇蜜机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方便实用了,它是利用离心率原理将蜂箱内蜂蜜甩出,应该说这是第一步,而后再进行加工生产等一系列工序。

通过参观,我们还知道了养蜂人的辛苦,他们每天都要早早起床,采集蜂蜜的过程中,他们难免要忍受被蜂蜇的痛苦,但这就是养蜂人刘社长和他的家人几十年如一日经营着的“最甜蜜的事业”。他们应该是最值得称赞与尊敬的劳动者!

由刘社长发起成立的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于2008年2月成立,成立时有108名社员。3年来,有20多名社员转行,但又有50多名新社员加入,现有社员130多人,年产蜂蜜近千吨、王浆30余吨、花粉10多吨;2009年,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被中国蜂产品协会评为“全国蜂农示范合作社”;2010年,合作社在漳何镇却集村筹建了蜜蜂博物馆;2011年春季,油菜花盛开季节接待了五百多名游客参观。同时,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已建立了蜂产品深加工的生产线,取得了国家质量总局颁发的食品认证书。

虽然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作为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养蜂人也有难处和苦处。我们采访了刘社长,他说:“荆门在2000年前后有一千多户蜜蜂养殖户,现在减少为八百多户,荆门现在有九个养蜂合作社。据荆门畜牧局统计:比较规范的有钟祥宝丰养蜂合作社和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现在的蜂蜜市场由于受到假货的冲击,真蜂蜜卖不到好的价钱。同时,受欧美国家对于中国蜂产品检验标准的多项限制导致出口不畅,致使养蜂效益下降。另外,由于蜜蜂的越冬饲料白糖大幅涨价、运输成本也涨价,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养蜂收益下降。诸多原因致使荆门的蜂农大量流失,出现蜂农年龄老化、后继无人的现状。养蜂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成立,企业管理和经营上缺乏经验,在资金上也比较紧张,对于合作社的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值都有影响。”刘新春老人恳请我们帮助呼吁,希望国家在贷款政策和补贴上予以帮助和扶持。

猜你喜欢
雄蜂荆门养蜂人
观雄蜂识蜂况
蜂群的雄蜂培育规律及其对蜂群影响研究初探
养蜂人的故事
割雄蜂蛹经验谈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人和他的蜂
飞行嘉年华 燃情不知秋 2018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紧张筹备中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养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