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注射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2012-01-25 03:22罗望珍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7期
关键词:锐器噪音门诊

罗望珍

门诊注射室是人们患病初期集中治疗的地方,是医院比较忙的一个科室,护士长期工作在一个患者密集的场所,容易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侵袭,使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防护,使职业危害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对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的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做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危害因素

1.1.1 噪音 门诊注射室护士面临最大的职业危害因素就是噪音。为了便于工作,注射室一般设计面积为50~80 m2,相对较小,而患者有时多达100人次,加上陪护家属,人多嘈杂;还有患者的呻吟、不合作小儿的哭闹,形成了一种高分贝噪音的环境。常时间处于噪音之中,能导致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神经衰弱等[1]。

1.1.2 锐器伤 “锐器伤是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2]。护士为患者进行各种注射时,都要接触到安瓿瓶、尖锐针头等物品,容易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

1.1.3 劳损伤 由于患者多,护士的工作量大,加上长时间站立、日光灯的长期刺激,易导致颈椎病、腰腿疼、下肢静脉曲张、眼干涩等劳损病。

1.2 生物危害因素

1.2.1 病毒 因针刺伤容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因皮肤接触可能传染带状疱疹;因吸入流感病毒含量高的空气可能传染上感。

1.2.2 细菌 注射室患者多,空气污浊,尤其是有被漏诊的具有传染性的早期开发性肺结核患者,使注射室护士容易患肺结核等细菌性疾病。

1.3 化学危害因素

1.3.1 消毒制剂 用于注射室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器械消毒的各种制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戊二醛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刺激,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鼻炎、结膜炎、头痛、记忆力减退[3]。

1.3.2 化疗药物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些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为了方便,选择在门诊注射室做化疗。在化疗药物的配制过程中,均可出现肉眼看不到的含有药物的微粒或气雾污染环境,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吸入,对人体产生危害[4]。

1.3.3 臭氧 紫外线消毒空气时产生的臭氧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接触对人体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和呼吸道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吸入臭氧,有诱发肺纤维化的可能[5]。

1.4 社会危害因素

1.4.1 暴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的过度增强,医患纠纷不断升级,暴力已经成为威胁护士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1)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有时因为小儿静脉注射失败,家长就心疼而与护士发生争吵,盛怒之下家长很可能做出不理智行为,推打护士情况时有发生;(2)有些醉酒患者,神智恍惚,异常躁动,很容易误伤护士;(3)打架、斗殴后造成外伤的患者,一般性格都比较偏激,稍有不慎就容易对护士拳脚相加。

1.4.2 歧视 由于社会偏见,目前护士的社会地位依然较低,容易被一些势力眼瞧不起,对护士没有礼貌,不尊重护士,有时甚至故意刁难护士。

1.5 心理危害因素

1.5.1 自卑 由于门诊注射室护士工作辛苦,待遇一般,加上社会地位较低,受尊重程度差,护士易产生自卑心理。

1.5.2 焦虑 工作量大,护患关系日益紧张,使护士逐渐成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感觉上班压力大,特别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

2 防护措施

2.1 对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噪音的防护 当班护士要加强管理,向患者耐心解释,尽量减少陪伴人员;对小儿静脉注射,要充分准备,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哭闹。

2.1.2 锐器伤的防护 要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流程,严格锐器废物管理。重点注意在使用锐器前、中、后正确操作,做到忙而不乱,尽量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2.1.3 劳损伤的防护 增加人员,减少人均工作量;定期岗位轮换,让注射室护士能得到适当的休息。

2.2 对生物危害因素的防护

2.2.1 感染病毒的防护 临床各种病毒性血液传染病主要由针刺伤引起,因此,预防针刺伤至关重要。强化护士的职业风险意识,主动接受职业防护和标准预防教育[6]。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流程,争取做到针头零刺伤;如不慎被刺伤时,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根据情况注射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并随访观察,建立锐器损伤呈报制度。

2.2.2 细菌性疾病的防护 护士一定要戴好口罩,遮住口鼻。做好环境卫生,定期通风换气,减少空气中病菌含量。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地面、桌椅、物品、器械,正确处理患者的分泌物。

2.3 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 各种消毒剂的防护 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接触消毒剂时,要戴口罩和手套;配置消毒液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浓度、剂量要准确。

2.3.2 化学药物的防护 加强护士化疗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使用防护用具,如手套、袖套、防护围裙、防护眼罩等。

2.3.3 臭氧的防护 在紫外线灯管测试时要戴防护镜,开关应安装在室外,使用紫外线消毒时禁止入内。消毒完毕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半小时后方可进入[7]。

2.4 社会危害因素的防护

2.4.1 暴力的防护 医院要把暴力问题作为一个新课题,认真对待,不断总结如何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暴力的有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我保护,如提高警惕性,掌握适当的防卫技术,及时通知保安人员等。

2.4.2 心理调整 护士不要太在意别人不公正的看法,要摆正心态,自我调节,排除困扰,正确面对。

2.5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5.1 自卑的防护 通过锻炼、自我教育等方法塑造坚强的性格,培养自信心理。抛开世俗的偏见,重新评估自己,正确看待护理职业。控制情绪波动,保持心理稳定。

2.5.2 焦虑的防护 实现人文关怀,多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放松身心。

[1]赵叶.征服噪音,还自然以宁静[J].下一代,2006,5(2):107-108.

[2]周敏.护生锐器伤的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2009,19(16):2162.

[3]李艳红,谢丹,翟欣荣.手术室的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J].职业与健康,2003,19(11):35 -36.

[4]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3(2):58-59.

[5]马欣.麻醉复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河南外科,2008,14(2):119-120.

[6]宁鸿珍,单晓珊,唐咏梅,等.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设备,2008,4(3):34 -35.

[7]王金凤.外科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2009,19(14):1894.

猜你喜欢
锐器噪音门诊
强化实训室管理及多元化职业防护教育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门诊支付之变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