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渭南市畜禽养殖小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2-01-25 18:10许玉怀李爱军杨晓蓉张亚斌吴宝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4期
关键词:猪瘟兽医养殖户

许玉怀 李爱军 杨晓蓉 张亚斌 张 晨 王 勇 吴宝侠

(1.陕西省渭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渭南 714000;2.陕西省白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白水 715600)

渭南市地处陕西东部,辖11个县市区;人口552.18万。同山西、河南及陕西省的西安、商洛、铜川、延安毗邻,素有陕西东大门之称,国道108线和130线从市中心穿过,古时又称“八省通衢”;地域广阔,交通便利。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渭南市畜牧业迅猛发展,畜禽流量不断增加,我们在日常的监督检查、流行病学调查、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过程中发现,畜禽养殖中的饲养管理、动物防疫是制约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很值得我们深思。

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养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渭南市养殖结构调整正不断从传统养殖、散养模式,向现代养殖、规模养殖转变。畜禽养殖作为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的监管源头,一直以来都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体,也是动物防疫机制建设的基础。然而,由于畜禽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是在高密度,多数量的状态下运行,动物疫病发生的机率大,传播风险大,给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大,发生疫情后处理的难度也大,社会影响负面广。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中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防疫责任制,提升养殖业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探讨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阻止动物疫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和监管模式,彻底扭转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被动局面;明确畜禽养殖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第1责任人地位,使其由被动变为主动,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承担行业责任,履行法定义务,主动完善防疫条件,为加强畜禽养殖特别是养殖小区防疫监管机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现状

养殖业是农民致富的特有行业,养殖小区是农民自愿投资,自愿组织合作,按照利益共享的分配原则,相互之间搭邦协作,在适合养殖的区域内,按照人畜分离,集约化养殖的要求,用先进的技术、设施、设备、优良的品种,集中或封闭从事畜禽养殖的区域。从2000年以来,渭南市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使养殖小区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09年底,全市有各类养殖小区285个;其中,养猪小区48个,奶牛小区185个,肉牛小区11个,奶山羊小区10个,肉羊小区2个,蛋鸡小区25个,肉鸡小区4个;共存栏猪255万头,牛37万头,羊86万只,禽1 200万羽。农村散养户越来越少,正不断走向规模养殖和小区养殖。

2 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猪病中以多重感染与诱发或继发感染比较普遍,现行猪病往往由2种以上疫病混合感染所造成,80%是以病毒病为主,病毒病又以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流感为主;细菌病以链球菌、巴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嗜血杆菌病为主。由于混合感染和滥用抗生素,导致一病多型、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现象,猪群出现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饲养管理,动物防疫仍然是阻碍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但往往被养殖户所忽视。养殖户和饲养小区形成各自为政,造成防疫时间不统一。畜禽有病找兽医,用药不规范,而且无记录。鸡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如鸡毒支原体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咳嗽、流鼻涕、呼吸道罗音、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为特征,病发慢、病程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可在鸡群中长期存在和蔓延,幼鸡生长不食,成年鸡产蛋下降,气囊炎使鸡胴体品质下降,废弃上升,多病因呼吸道病并发混合感染,病鸡群用药增加,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羊以乳房炎、子宫内膜炎、蹄间炎、传染性胸膜肺炎为主;说明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

2.1 规划布局不合理

2011年一些养殖户和养殖小区,为了在年底前接受当地政府验收和政策补贴,赶形势,赶进度,天寒地冻施工建设。而在2011年春季后,倒春寒发生,大雪压房,大风一刮,房倒圈塌,动物死亡,损失加大。

2.2 圈舍建造参差不齐

采光,污物处理等设施不全。有的是土木结构,有的是彩钢结构;有的利用老校舍,生产队老队部圈墙养猪,人畜混居,将圈舍和小区建在国道或铁路旁,建在村前屋后或建在城市、学校、工厂附近,弊端很多,令人担忧。

2.3 圈舍湿度和饲养密度不合理

圈舍湿度过大或饲养密度大,使畜禽不能很好的产生免疫力,基础防疫超过防疫时间,造成畜禽发病。

2.4 饲养管理不科学

养牛小区卫生条件差,牛体粪便满身,粪便、污物到处都有;养鸡场臭气熏天,夏季蚊蝇乱飞,粪便乱堆,鸡舍氨气味太浓;有的小区饲养户把牛赶回自家管理,随意性大,管理粗放,有关部门检查或挤奶时,才将牛赶往小区,造成交叉感染几率大,一旦发病影响整个小区奶群。

2.5 外购动物检疫把关不严

群众自觉报检意识差,饲养户和养殖小区外引动物健康状况掌握不清,经长途运输产生应激,造成动物发病。从2006年以来猪的发病情况看,农村养殖户和养殖小区猪发病率90%以上是外来引进猪所造成。2006年猪瘟发病开始有所抬头,随后介入的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和猪喘气病,加速了混合感染流行态势,尽而形成了猪高热病在全国大面积暴发流行;养殖业出现前所未有的低潮,猪肉价格飞涨,引起社会巨大反映。笔者对渭南市流行病学调查得知,自繁自养仔猪成活率高达95%以上,而外购仔猪成活率只达50%以上。除应激原因外,大多数是猪瘟隐性感染引起发病,环境温度、饲料等变化及易引起生猪发病;加上病猪、死猪、污物无害化处理不当,个别饲养户为了减少损失,把死猪、病猪卖掉,造成疫源广溢扩散;健康生猪长期处于高密度污染的环境,难免造成感染。

2.6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饮水中加入消毒药物,定期还用清热解毒药物拌料,无疑对活(疫、菌、毒)苗的免疫产生副作用。

2.7 品种因素

生产性能好的品种,势必是新陈代谢旺盛,但抗应激、抗逆性普遍低于地方品种,忽略了良种优养的客观要求,导致良种猪发病上升,死亡数增加,良种推广普及难。

2.8 防疫程序不科学

动物防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不能单打独揍,更不能指望“一针”定天下的奇迹发生,随意性大,个别地方初防抓的紧,中途不关心,最后形成强弩之未。

2.9 疫苗保管使用不当,影响疫苗效价

疫苗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受温度、光照、时间的影响,疫苗效价降低,群众盲目增大预防剂量,产生免疫麻痹;有的消毒用碘酒或酒精,通过针头注入药液,产生疫苗的灭活,失去免疫原性。

2.10 可追溯制度未落实

各项制度不完善,养殖户出于习惯不愿做养殖记录,怕麻烦,没有饲养档案,影响对动物疫病的进一步诊断和分析,畜产品安全不受保障,实施可追溯制度落不到实处。

3 建议

3.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就猪瘟而言,一般可在猪25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1次,每次注射疫苗4头份,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 d或仔猪断奶时注射疫苗4头份,配种或怀孕期不要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疫苗,各为4头份;猪瘟是万病之源,所以,猪瘟的免疫应做到每头不漏,应免尽免。结合当地实际,先做母源抗体检测,确定首免时间,对像猪瘟基础免疫要求高的传染病,要进行一次监测评估,确定下一次免疫时间,认真履行强制免疫和义务免疫责任,制定出确实可行的畜禽免疫程序。

3.2 加强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工作是到场到户实施检疫,是检疫工作的基础,选派精兵强将,落实好产地检疫工作。实施对养殖小区无公害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的专项行动,深入当地饲养场、小区,逐一核定评比,必要时进行免疫抗体监测,确保畜禽无病、无药残,能够健康、安全出栏。

3.3 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自繁自养可减少疫病的传入、传出,圈舍空出后先清理污物、粪便,然后彻底冲洗,待干燥后用火碱、过氧乙酸或甲醛等进行2~3次反复交叉消毒,再空圈7~14 d方可进动物。

3.4 制度管理

实行责令整改先行制度,对已建成并投入生产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小区发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不合格的进行必要的封闭,直至规范;严重的按照《动物防疫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3.5 养殖小区规划

新建养殖小区选址、布局、设计、工艺流程均需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范,经验收合格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方可饲养;而且要求小区要有办公场所、诊疗场所,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有小区兽医,有监管兽医,有管理制度(包括防疫、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用药制度和养殖档案等);严格小区兽医和官方兽医监管资格;小区兽医必须具有畜牧兽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工作2年以上,有《行医资格证》、《动物防疫员证》或《执业兽医资格证》并经注册的人员,官方兽医必须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持有《动物检疫员证》或《动物防疫监督员证》的执法人员。

3.6 加强管理

加强对养殖户、养殖小区的兽药使用和管理。将兽药执法检查延伸到养殖户、养殖小区,通过抽检兽药产品质量,打击查处违法使用假劣兽药、违禁药及人药用于动物的现象,净化兽药市场管理,规范兽药经营和使用行为。提倡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中草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具有效果好,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残留少,无抗药性等优点,因而在猪、鸡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以替代抗生素是不错的选择。

3.7 慎重引种,及时监测

引种时加强检疫工作,加强疫病监测;牛羊做好结核病,布病等监测;猪做好猪瘟等病的监测;鸡做好新城疫、禽流感、球虫病的监测;检出并淘汰抗原阳性的动物,以便调整免疫程序和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做好检疫净化工作,建立定期检测制度,保证畜禽健康无疫。

3.8 制定总体方案,因地制宜

人畜分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自繁自养,自主经营;严格把好饲料关,防止饲料携带病原;加强检疫监管和监督检查,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要采取各种形式推进养殖户、养殖小区又快又好发展壮大,使养殖户不断扩大和改进,使养殖小区朝规模化、正规化、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健康迈进,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居住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

猜你喜欢
猪瘟兽医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