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中甘露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2012-01-25 07:34肖培云杨永寿李树楠契栖
中成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比色法脱脂定容

肖培云,杨永寿,李树楠,契栖

(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蜚蠊为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俗称蟑螂,全世界发现并记载的蟑螂种类3 000余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蜚蠊作为药用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目前被研究利用的主要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且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已开发出“康复新液”、“肝龙胶囊”、“心脉龙注射液”等系列新药[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美洲大蠊中含有对肝炎、心血管疾病、肺癌及恶性纤维瘤有显著疗效的活性成分。经研究该成分主要为多元醇、小分子多肽和黏糖氨酸。多元醇有自由基清除作用,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爆震性耳聋,乙脑等[2]。甘露醇为多元醇化合物,文献报道[3]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此法特异性较高,许多含羟基的物质包括单糖等对其无明显干扰,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优选美洲大蠊药材中甘露醇的最佳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UV25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仪器公司);AL204-IC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DZKW-4电子恒温水浴锅(上海科析试验仪器厂);RE-52A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ⅢA循环水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B5200DT超声波清洗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HG-9420A电子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美洲大蠊(批号20110415,由云南省大理弥渡美蠊养殖基地提供),甘露醇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533-200301),其它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配制

2.1.1 Nash(乙酰丙酮)试液的配制称取150 g醋酸铵,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3 mL冰醋酸和2 mL乙酰丙酮,转移至1 00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摇匀。将配好的试剂储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室温放置12 h后保存于冰箱中备用(试液在最初的12 h内颜色会变暗,故应放置稳定后再用),配好的试液可在6~8周内使用[4]。

2.1.2 0.015 mol/L高碘酸钾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高碘酸钾3.2 g,用0.12 mol/L HCl溶解并定容至1 000 mL,混匀,备用。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烘干、粉碎过2号筛的美洲大蠊药材500 g,于圆底烧瓶中,加适量石油醚,50~60℃水浴回流1 h进行脱脂处理,回收石油醚,药渣于50~60℃烘干,备用。精称脱脂后的美洲大蠊供试品10 g,置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80 mL,回流1 h,过滤,同法提取3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转移至100 mL量瓶中,定容,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1.4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干燥至恒质量的甘露醇标准品10 mg,置10 mL量瓶中,加水定容,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1 mg/mL的标准品贮备液。精密吸取甘露醇标准品贮备液4 mL于100 mL量瓶中,加水定容,摇匀,即得质量浓度为40 μg/mL的标准品工作液。

2.2 测量波长的选择分别取甘露醇标准液,供试液适量于25 mL量瓶中,加入1 mL 0.015 mol/L的高碘酸钾溶液,室温反应10 min,加入4 mL新配制的Nash试剂,50℃水浴加热15 min[4],冷却,用蒸馏水定容至25 mL,混匀。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标准液和供试液在412 nm处均有最大吸收(见图1),因此确定本实验的测量波长为412 nm[5]。归,得回归方程:Y=0.089X-0.441 7(r=0.999 1)。结果表明,甘露醇标准液在8~16 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5-6]。

图1 药材和对照品吸收光谱图

2.3.2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同一标准品溶液,按2.3.1项下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连续测定6次,吸光度值的RSD为0.15%,表明精密度良好。

2.3.3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批号为20110415脱脂后的美洲大蠊供试品6份,每份10 g,按2.1.3项进行提取,再按

2.3.1 项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得供试品中甘露醇平均质量分数为22.69 mg/g,RSD为1.5%,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2.3.4 稳定性试验精密称取批号为20110415脱脂后的美洲大蠊供试品,按2.1.3制备得供试品溶液,再按2.3.1项方法显色后每隔0.5 h测定1次,共测定7次,计算得甘露醇含量的RSD为1.95%,结果表明美洲大蠊中甘露醇的提取液在3 h内稳定。

2.4 甘露醇的提取工艺

2.4.1 提取方法的选择精密称取脱脂后的美洲大蠊供试品10 g,加60 mL水,分别采用索氏提取、回流提取、超声提取的方法各提取1 h,过滤,定容至100 mL,按2.3.1项下方法测定甘露醇的含有量,结果见表1。

表1 提取方法的考察(n=3)

2.3 方法和结果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吸取2.1.4项的甘露醇标准品工作液5.0、6.0、7.0、8.0、9.0、10.0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加1 mL 0.015 mol/L的高碘酸钾溶液混匀,室温放置10 min,加4 mL新配制的Nash试剂,50℃水浴加热15 min显色,冷却,于412 nm处测定吸光度值。以甘露醇标准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吸光度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

实验结果表明,索氏提取的含量最高,回流提取的其次,超声含量最低,考虑索氏提取和回流提取无显著差异,而回流提取操作简便,故采用回流提取法。

2.4.2 溶剂浓度的选择精密称取脱脂后的美洲大蠊供试品10 g,置圆底烧瓶中,按表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60 mL,回流提取1 h,过滤,定容至100 mL,取适量显色测定,并计算甘露醇的含有量,结果见表2。

表2 提取溶剂考察(n=3)

由表2可知,80%甲醇和水的提取效率无显著差异,考虑到用甲醇提取毒性大且成本高,故本实验选用蒸馏水做提取溶剂。

2.4.3 液固比考察精密称取10 g脱脂后的美洲大蠊供试品6份,分别按表3精密加入蒸馏水,回流提取1 h,过滤,减压浓缩,转移至100 mL,定容。按照2.3.1项下测定甘露醇含有量。结果见表3。

表3 液固比考察(n=3)

结果表明,最佳液固比为1∶8,即10 g供试品加80 mL水进行提取。

2.4.4 正交试验为了系统考察甘露醇的提取工艺,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提取时间(A)、提取次数(B)、液固比(C)作为考察因素,各取3水平。因素水平见表4。

表4 因素水平

按正交设计表L9(34)安排试验,实验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表5 正交试验结果

表6 方差分析结果

通过综合评价,各因素对甘露醇提取的影响顺序为B>C>A。即提取次数对甘露醇的影响较显著,提取时间,液固比的影响都不显著。甘露醇提取的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为A2B3C3,由于提取时间影响较小,从节约能源考虑,最佳提取工艺如下:回流1 h,提取3次,液固比1∶8。

2.4.5 验证性试验精称脱脂后的美洲大蠊供试品3份,每份10 g,按最佳提取工艺A1B3C3提取,按2.3.1项下方法测定,计算甘露醇平均质量分数为22.72 mg/g,与正交试验中含量最高的相接近,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性强。结果见表7。

表7 验证性试验

3 讨论

美洲大蠊为动物药,油脂含量较高,对甘露醇的提取干扰较大,因此实验中考察了脱脂的方法。方法一:将药材提取浓缩成浸膏,加沸水溶解,放置冰箱冷藏过夜,过滤,滤液定容至100 mL,备用。该方法过滤速度很慢,损失大,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差,溶液颜色较深,对测定有干扰。方法二:用石油醚回流萃取油脂,加入适量石油醚回流1 h,过滤,回收石油醚,药渣低温干燥,备用。该方法脂肪去除完全,过滤速度快,可大大节省实验时间,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好。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是容量法[7],该法是用氧化剂滴定甘露醇中的醇羟基。样品中含有糖类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对该方法有干扰,美洲大蠊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8],故该方法不适合于美洲大蠊中多元醇的测定[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甘露醇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甘露醇与高碘酸钾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1,4脱氢二甲基吡啶,此化合物在412 nm处有最大吸收。

将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等单糖制成50 μg/mL的溶液,用2.2项方法显色,扫描吸收曲线,结果各单糖在扫描波长内未见吸收,证明上述单糖对甘露醇的测定无干扰[10-12]。

该实验用到的显色剂为乙酰丙酮,见光会易分解,应贮藏于棕色瓶中。

[1]王玎玮,李海波,蒋学云,等.美洲大蠊药材中总氨基酸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8,7(12):3-5.

[2]戎平.甘露醇在临床的新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2,11(1):19-20.

[3]Bok SH,Demain AL.An improved colorimetric assay for polyols[J].Anal Biochem,1977,81:18-20.

[4]胡淑琴,陈智毅,邹宇晓,等.比色法测定15种食用菌中甘露醇的含量[J].现代食品科技,2010,26(8):901-903.

[5]李雪芹,包天桐,王雁.比色法测定冬虫夏草中甘露醇的含量[J].中草药,1999,30(1):722.

[6]吴地尧,胡魁伟,康琛,等.女贞子药材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志,2008,14(7):8-10.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7.

[8]吴仕筠,代小艳,米长忠.蜚蠊药用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9):7-9.

[9]杨晓东,崔勤敏,朱妙琴,等.发酵虫草菌粉中甘露醇含量的比色法测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6):504-506.

[10]董钰明,刘晖,张军,等.比色法测定复方虫草颗粒中甘露醇的含量[J].中草药,2001,32(8):697-699.

[11]张晓卿,李媚,蓝丽红,等.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甘露醇的含量[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33(2):33-35.

[12]张海英.比色法测定蒙山九州虫草中甘露醇的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23-8537.

猜你喜欢
比色法脱脂定容
木材脱脂研究现状分析
低脂/脱脂牛奶一定比全脂牛奶更健康吗
理化所等在食品定容冷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全自动石墨消解仪中自动定容的分析与研究
低脂/脱脂牛奶一定比全脂牛奶更健康吗
基于双重脱氧核酶的超灵敏比色法检测铜离子
刍议智能电网建设中分布式电源的规划
船舶氧气管网脱脂技术
酶抑制—比色法检测聊城市果蔬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
纸基微孔阵列芯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