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建设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关键技术分析

2012-01-26 03:06李建华于丽瑶
自然保护地 2012年2期
关键词:块状外业公益林

李建华 于丽瑶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714)

“块状”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主要指土地储备整理项目、各类水库建设项目、采矿项目等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其征占用林地特点是工程相对集中,呈块状分布,所使用的林地类型相对统一、面积视林地分布情况大小不一。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际情况,从资料收集、外业调查工作图制作、外业调查因子确定及外业方法、报告分析重点、附图制作等五方面对“块状”建设工程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关键点进行总结,并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1 需收集的主要资料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单位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应根据建设项目进展需要及时组建项目组,制定工作计划。在外业工作开始前,需向建设单位、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收集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所需要的各类材料。

1.1 建设工程CAD格式的钉桩图和土地勘测定界图

工程钉桩图一般由测绘部门完成,工程现场放线或放桩均按此图坐标进行。图中需含用地边线(红线)、各类用地类型线(如建设用地线、代征道路用地线、代征绿化用地线等)。

土地勘测定界图也一般由测绘部门完成,图中需含有拟用地范围内土地权属、各类土地性质和面积

1.2 工程实施范围内的标准地形图

标准地形图比例尺不得低于i1∶10000,如工程项目面积较大,比例尺可适当放大。建设部门如专门委托专业单位针对本项目进行过地形测绘,其地形比例尺一般较大、时效性更强,此类地形图对使用林地外业调查、现状图制作效果强于标准地形图。

1.3 项目批准文件

建设项目一般由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行业主部门批准。如企业投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由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由经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态养殖项目由县级以上畜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生态公墓项目由县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批准立项;滩涂围垦项目多由水利或围垦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工业开发区管理部门对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批准立项的权限。

(1)大中型建设项目[1]:需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和初步设计批复,其中水电建设项目,按有关规定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两阶段合并的,要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2)小型建设项目:需有选址和用地规模的批准文件。

(3)勘查、开采矿藏项目:需有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相关批准文件。

(4)因建设项目勘测设计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要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5)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要有县级以上林业(森工)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1.4 建设项目前期完成的有关材料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大型项目需收集到初步设计报告。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3)建设项目需使用各类保护区范围内林地的,要收集有关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证明材料。其中,占用征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林地的,要收集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意见;占用征收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林地的,要收集省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意见。

1.5 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分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三项标准,需向建设单位收集项目所在地由省、市、县人民政府、物价、财政、林业部门批准颁布的以上三类补偿费标准;如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专门针对本项目颁布了补偿标准,则收集该专门补偿标准。

1.6 林业区划材料

林业区划材料包括项目所在地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该类材料是界定项目用地是否为林业用地、生态公益林地及其事权等级的基础性材料,也是界定林地地类、林种等因子基本依据。目前ARC GIS森林资源管理软件已被各级林业管理部门普遍运用,全国大部分市县也已经实现了森林资料二类调查成果、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数字化管理。因此收集到项目实施区的数字化的森林资料二类调查成果、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对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7 项目所在地区的林业常用数表

项目所在地区的林业常用数表包括一元、二元立木材积表或各类蓄积量计算表。

2 外业调查用图的制作

外业调查开始,需将收集到的建设工程CAD格式的钉桩图、土地勘测定界图、地形图、森林资料二类调查成果图、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图五类图的坐标转换至同一坐标系,并进行叠加,制成项目使用林业外业调查图。调查图中小班是在森林资料二类调查成果图小班基础上依据钉桩图中的用地类型和用地性质、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图中的生态公益林等级、土地勘测定界图中的土地性质和权属进一步细分而得。调查图中的小班基本可以反映出小班的土地权属、地类、林种、是否为生态公益林地及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优势树种、龄组、面积等主要因子,但这些因子值仅仅是一种参考,实际数值需在外业调查中按调查方案调查获得。

经多年实践,外业调查用图需满足野外调绘小班边界和比对现场地形的需要,比例尺一般较大,比例一般不低于 1∶5000,图面信息需经过处理,以简单、易于识别各类信息为原则,将用地边线、小班线、地形图等高线、各小班地类等用不同颜色标识,以便于外业调查。

3 外业调查因子

征占用林地外业调查主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进行,但由于“块状”建设工程总体面积呈小片状,相对于一个地区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一类、二类调查性质有所不同,因此外业调查需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外业调查因子,各调查因子既要满足编制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需要,还有利于外业调查人员外业调查操作。根据“块状”建设工程使用林地的总体特点,调查主要采用小班调查法,主要的外业调查因子如下:

3.1 一般调查因子

一般调查因子主要有林地(林木)权属单位、小班号、地类、林种、生态公益林事权级和保护等级、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壤概况(土壤种类、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森林病虫害、林分概貌(生长状况和发育阶段等)、用地性质(永久征收、永久占用、临时占用等)、用地类型(建设用地、代征道路用地、代征绿化用地、代征水域用地、临时施工用地等)、小班面积等12项。

3.2 测树因子调查

测树因子主林有小班优势树种(组)[2]、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起源、龄组(产期)、郁闭度(覆盖度)、小班蓄积等7项。

由于建设项目性质、地点不同,外业调查因子可根据项目特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后期编制报告需要。

3.3 专项调查

征占用林地专项调查主要是针对列入各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自然文物、历史文物等对象进行的调查。但目前多数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外业调查未涉及到这些内容或对该部分调查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专题调查流于形式,过于简单。“块状”用地由于用地集中,在用地范围内分布的各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自然文物、历史文物等几率大,尤其是在林龄、面积比较大的森林区域征占用林地时,均需要做专项调查。因为该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动植物种类多,很可能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动物在拟使用林地区域取食或繁殖。而在天然林区域,专项调查应不限于在拟使用林地范围内的调查,应该在较大范围内,除调查动物种类外,还应调查动植物的群落结构和数量级等。对野生动物的调查方法为走访加现地记录,准确记录土名和所对应的学名,对古树名木的调查是以拟使用林地范围为中心,再扩大100~200m范围,详细调查其种类、年龄、株树、分布,准确测其树高、胸径、长势情况等,为内业分析评价提供详实资料。

4 报告分析重点

可行性分析评价是编制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很多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可行性分析评价则往往抓不住重点和实质,分析内容浮于表面、十分肤浅,缺乏针对性,缺少项目自身特点。对于一些用地规模或影响程度较大的项目,由于缺少必要的前期专题调查,分析无法深入,流于形式,报告质量低下。

由于“块状”建设工程面积集中,拟使用的林地呈片状,具有空间跨度较小、相对集中的特点。该类工程使用林地后,所造成的大范围、区域性影响较小,但对项目实施地区局域性、小范围影响则极为明显。因此在编制可行性报告应就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实事求是、客观、深入地分析、评价其使用林地后将形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针对“块状”建设工程使用林地的特点,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分析重点应放在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方面,其主要方向为包括森林资源影响分析、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分析、对生态效能影响的分析、对景观风貌影响的分析、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分析[3]、占用征用林地合理性的评价六个方面。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不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入手,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尤其是在占用征用林地合理性的评价方面应全面深入分析,可以从禁止或限制供地情况、重要生境分布情况、生态敏感点(区)分布情况及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选址的适合性、用地技术措施的科学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4]。

5 附图制作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附图是报告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5],具有说明工程地理位置、工程总体布局和拟使用林地小班分布情况等基础性作用,对项目的客观评价、可行性认定、现场查验、后期检查监督使用林地情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5.1 附图内容

报告附图应该包括以下三项:

(1)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主要体现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

(2)附图2 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主要体现项目整体的布局情况,包括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各用地类、用地性质等。

(3)附图3 项目拟使用林地现状图,主要体现拟使用林地小班分布情况。

目前,部分可行性报告中出现的“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项目建设总体布局示意图”等都是不规范的称呼,同时3个附图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对部分可行性报告编制者认为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是项目建设方工作,对编制林地可行性报告不得要,在报告中只有项目地理位置图和项目拟使用林地现状图的做法都是不合要求的。

5.2 拟使用林地现状图应包含的内容

项目拟使用林地现状图是报告最重要的附图,也是报告成果的关键性附件。拟使用林地现状图不仅是林地审核部门了解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分布情况的重要资料,也是查验单位现场查验的重要依据,更是林业管理部门检查监督用地单位是否存在超审核用地、未批先占等违法占地唯一依据。因此项目拟使用林地现状图必须做到小班边界清晰、图内小班与小班因子一览表的林地小班一一对应、图内比例尺、图例等各图件齐全、图面美观。

一张合格的项目拟使用林地现状图应包含以下内容:

(1)地形图,比例尺不低于1∶10000,在此基础上,可结合现状图打印图幅和小班大小等情况,适当调查输出比例,如可按1∶5000或1∶3000比例制作成A3幅面打印输出。

(2)拟使用林地小班,图中的拟使用林地小班边界需清楚、完整,不同地类或林种的小班建议用不同的色块标注,在小班内至少标注小班号,如同时标注地类、林种、面积等因子则更佳。

(3)用地红线,用地红线一般用红色线条表示,适当加粗,并置于图面最上层。如用地范围较大,需制成多张现状图时,应增加导航图,以表明本现状图在红线范围内所处位置。

(4)图例,图例是现状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状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现状图。

(5)比例尺,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或扩大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采用数字式或文字式比例尺时,图面输出后,图幅大小不得更改,否则比例就会发生错误。如用A3图幅制成的1∶5000的现状图,装订时必须用A3纸,如换用A4纸装订,则图的比例就错误了。

(6)指北针,一般情况下,图面的指北针是南北向的,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考虑到小班布局的需要,可对图的指向进行调整。

(7)其它说明,为了对图信息进行补充,可适当增加道路、建筑、村庄等名称的标注标识。

[1]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 林资发[2003]139号

[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EB/OL]. (2004-11-15)[2012-2-10].http://www.forestry. gov. cn/portal/xby/s/1312/content-127438.html.

[3]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 林资发[2002]237号

[4] 陶吉兴 丁良东.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的技术问题及对策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4年 5月第18卷第2期:1-4.

[5] 盛 俐. 常用软件绘制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附图方法的比较 [J].林业资源管理,2007年12月第6期:89-92.

猜你喜欢
块状外业公益林
汉语特色块状语英译认知研究*
——时政文本视域下的翻译能力调查
一类4×4无界算子矩阵的本征向量组的块状基性质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基于无人机和全景技术的“空-地”联合公路设计外业调查方法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基于市政管线外业采集命名规则和辅助软件开发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绘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