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012-01-26 08:30吴彦霖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中国建材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工程项目因素

吴彦霖(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就是由一系列衡量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水平的指标或标准构成的[1]-[5],是安全评价影响因素的集合[6],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确定各评价指标,进而建立整套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多指标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体系建立的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关系到设计安全评价工作的准确性[7]。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析。

1.1 科学性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客观实际事物的本质,能够反映出影响评价事物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8]-[9]。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获得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有效。

1.2 全面性

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所进行的评价是一种全面性的多因素综合评价,为了保证这一点,选取的因素应具有代表性。选取时应从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着眼,被选因素一定要全面的反映评价对象。

1.3 可行性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便于资料和数据的收集,能反映事物的可比性,做到评价程序和工作尽量简化,避免面面俱到,繁琐复杂。只有坚持可行性原则,评价的实施方案才能易于被应用部门采纳。

1.4 可比性

为了便于比较,评价指标还应当量化,只有通过量化,才能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还应当考虑到在量化时能够获得这些指标的测度标准。

2 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

建立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对被评价的对象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将被评价对象逐步剖析,进而获取安全因素。因此,设计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分层次的,上一级的影响因素由更为具体的多个下一级影响因素构成,即它们呈现出递阶层次结构。

1)从上到下的支配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集合、子集合、元素之间的隶属关系。

2)结构中层次数具有随意性,主要取决于系统目的的需要。

3)层次之间元素的联系要比同一层次元素间的联系紧密得多。

3 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设计合理、科学的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进行评价的关键。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较为复杂,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的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纵横交错。因此,建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较难的工作。本文从人(Man)、物(Machine)、环 境(Medium)、管 理(Management)四个方面(即4M)收集在设计阶段存在的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并总结出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4个准则层,26个评价指标,其中4个准则层分别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

3.1 人的因素

人((Man)作为社会行为的主体,其因素在导致事故的原因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人也是建筑安全问题的执行主体。在设计阶段对人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对设计单位管理者、设计人员出现的安全文化素质与安全技术水平两方面进行分析。

1)设计单位管理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设计单位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水平。

管理层要时刻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装在心中,在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应树立为施工安全进行设计的理念,以提高建设工程的可施工性和施工安全性。

作为管理层,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安全性要有高度责任感,掌握好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有发现安全隐患的意识,查找安全隐患的能力。

2)设计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

设计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技术水平是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的关键。只有提高全体设计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安全水平。

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有“安全为自己”的观念;有较高的安全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他人伤害。

设计人员是设计行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执行者,要做到按程序办事,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遵章守纪,始终牢记安全宗旨,以安全为本。

要积极参与安全活动,积极响应安全号召,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设计人员是有文化要求的,文化程度不符合岗位要求,将会导致设计安全信息不能及时沟通,设计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容易引发施工过程的安全事故。

3.2 物的因素

在设计阶段,建筑工程实体尚不存在,因此,对于设计阶段,物的因素可以总结为建筑安全保障的技术体系,具体表现为两部分:

1)设计依据,主要包括规范管理行业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结构的选择。

2)信息依据,即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信息数据库。该信息数据库包括:①安全事故信息管理网络,即规范安全事故信息取得、评估、上报、报送格式以及程序:②各种安全事故等级标准和预警指数。

总之,物的因素可总结为设计依据和安全事故信息数据库两部分。

3.3 管理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管理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对其可能给施工阶段带来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和控制的一种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各项法律法规、安全设计标准是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的基本保证,而设计安全管理则是上述法律法规、安全设计标准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1)安全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政策性很强,设计单位从公司到具体工程项目都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设计单位要设专职设计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设计单位的设计安全管理部门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管理部门,是公司贯彻执行安全设计方针、政策和法规,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具体工作部门,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2)设计单位建章建制与执行

只有制定完善的设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设计安全管理的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安全观念意识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行为文化的规范和准则,是实现安全物质文化的依据。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把安全管理格式化、文档化,并通过其本身的实施过程被全体员工所理解。

3)设计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

设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承担着传递安全设计经验的任务,设计安全教育、培训使得设计人员的设计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使设计人员能够认识到设计行为中安全的重要性。

加强国家设计安全方针政策的宣传,增强设计人员安全意识,使广大设计人员掌握最基本的安全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安全宣传的形式主要有:定期召开设计安全会议,张贴设计安全标语:为设计人员发放设计安全资料和图书:设计安全技术展览等。

4)安全检查

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安全设计也不例外,在布置安全设计工作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

安全设计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设计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设计标准的情况。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分门别类仔细登记,登记的目的是为了积累信息资料,并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查清产生设计安全隐患的原因,编写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整改;有关部门应按要求派人进行复查,经复查合格后,方可消项。

5)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主要是指设计安全教育培训费和奖励基金,这一部分设计安全资金不能挪作它用。

3.4 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所要考虑的外部环境。具体来讲,包括设计时所要考虑的地质条件、基地气候、周边环境这三个方面。

1)对地质条件、基地气候的调查研究是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应对台风、地质沉降、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2)周边环境包括周边交通和周边建筑等方面,周边交通关系到施工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有效链接,是影响救援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周边建筑的功能、安全性能、层数等特征皆会对新建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4 设计安全评价指标的量化

通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的指标不能直接参与评估过程,所以要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这种处理结果不影响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结果。在设计安全评价过程中,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处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

在前面通过深入分析设计阶段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而这一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中的指标均为定性的指标。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才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安全水平进行评价。

采用如下方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定量化:对调查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设置一个标准分5分,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个不超越标准分的具体分值。经改进的调查问卷可以被称为打分的调查问卷,其中具体的分值即为某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安全评价指标的量化值,标准分5 分表示“好”,4 分表示“较好”,3 分表示“一般”,2 分表示“较差”,1 分“差”。

本文针对设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分别编制两份改进后的安全检查表,根据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的职责不同确定不同的检查项目.

[1]方东平,黄新宇,Jimmze Hinze.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2-122

[2]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43-244

[3]李世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0-74

[4]苏星.基于安全设计的公共建筑危险性分级评价初探仁[J].重庆,重庆大学,2007年:29-34

[5]李成华.基于流程与实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仁[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19-22

[6]Holland J.H.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M].An Arbor: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5:5-9

[7]Szymberski R.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planning[J].TAPPI,2007:(80):69-74.

[8]John A.Gambatese.Liability in designing for construction worker safety [J].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2008(3):107-112.

[9]J.Gambatese,J.Hinze.Addressing construction worker safety in the design phase designing for construction worker safety [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1(6):643-649.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工程项目因素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解石三大因素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