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试验性老视近附加的效果对比

2012-01-26 06:22伍喜媛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试验性验配度数

王 莉 伍喜媛 杨 扬 (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21)

四种试验性老视近附加的效果对比

王 莉 伍喜媛 杨 扬 (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21)

目的 探讨四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老视患者41例(82眼),年龄40~65岁。首先进行规范的客观和主观的远矫正验光(所有41例患者双眼远视力矫正都达到1.0以上)。然后在双眼同时视基础上给予四种不同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的规范验配,将检测结果与最终的老视处方进行比较,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的试验性近附加测量方法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6.307,P=0.003<0.01);融合性交叉柱镜(FCC)近附加测量值与最终的老视处方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其他三方法的测值(P<0.01)。结论 FCC法测得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相对比较准确、可靠。

老视;规范验配;近附加

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对老视度数的规范验光,导致许多中老年人戴镜后出现明显的视疲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1〕。在实际的老视验配过程中,验光技师往往用传统经验法,即单纯地根据年龄按照经验简单地加上相应度数。本研究比较四种试验性老视近附加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6月来我院检查的老视患者41例(82眼),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40~65〔平均(48.72±5.43)〕岁。所有眼均经裂隙灯和直接眼底镜等眼部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所有患者单眼和双眼最佳远视力矫正都可达到1.0以上。

1.2 检查程序 (1)远矫正(主、客观验光):使用苏州六六YZ24带状光检影镜进行客观验光。所有病例采集自同一台综合验光仪(TOPCON,Japan)。主观验光包括:初次最正之最佳视力(MPMVA)、红绿试验、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JCC)、再次MPMVA、再次红绿试验、双眼平衡等规范步骤,取得精确的远用屈光度。所有病例远用视力矫正都在1.0以上。(2)试验性近附加:分别应用四种方法获取近附加值,四种方法分别是:A根据年龄查表获取经验近附加;B应用“1/2调节幅度储备”原则(即公式法,试验性近附加=1/工作距离-1/2调节幅度),取得的试验性近附加。调节幅度统一在综合验光仪上用移近法测试获得;C根据融合性交叉柱镜(FCC)测试;D视远处方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度数至视近视力达1.0以上,获取试验性近附加。(3)精确阅读附加度数(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即PRA/NRA测试)。(4)最后确定处方(根据被测者实际阅读距离和最常用的视标大小,在试镜架进行细微调整直至被测者感觉清晰、舒适而持久)。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最终的老视近附加值 82眼老视患者最终的老视近附加屈光度为+(1.00±3.25)D。平均+(1.62±0.53)D。所有患者单眼和双眼最佳远、近视力矫正都可达1.0。

2.2 不同试验性近附加测量方法之间比较 融合性交叉柱镜

FCC法测量近附加值(1.52±0.44)D高于经验法〔(0.81±0.50)D〕、公式法〔(1.01±0.72)D〕及视远处方基础上逐渐增加度数法〔(0.92±0.45)D〕(F=6.307,P=0.003<0.01)。后三者无差异(P>0.05)。

2.3 四种试验性近附加测量值与最终的老视处方值之间比较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43,P<0.01),其中C方法测得的试验性近附加值与最终的老视处方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根据其他三种方法所测得的试验性近附加值(P<0.01)。

3 讨论

本研究中,我们比较分析了临床上常用的四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测量方法,结果发现FCC终点法测得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相对比较准确、可靠,与最终处方ADD(近附加)区别不大。A方法:根据年龄查表获取经验近附加,是根据一般正视者近距阅读需求和年龄,大致估计老视度数,而每个验配个体有各自特点,故此方法测得的近附加值与处方值区别较大;B方法:应用“1/2调节幅度储备”原则(即公式法),取得的试验性近附加,调节幅度通过移近法测试获得,验配个体需要将调整前的视标清晰度记在脑袋里与眼前的视标清晰度进行对比,再加上每个人对“模糊”的理解不一致,导致用此方法检测时,个体理解差异、配合不好等干扰因素太多,实际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造成一定的误差。D方法:视远处方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正镜度数至视近视力达1.0以上,此法需要验配个体对近视力表有准确的辨别力,对测试者的配合要求较高,测试时间长,易出现误差。C方法:根据FCC测试,FCC的注视视标为两组相互垂直的直线,位于近距,每时每刻呈现在被检测者眼前都是,对水平和垂直焦线像清晰度的比较就很直观、易懂,测试时间相对较短,易取得被测者的配合,与真实调节滞后的差异,跟个体理解、配合不好等因素导致的误差来比较就不是很明显,所以FCC在对45岁以上老视人群实际使用过程中更方便、也不失准确。

目前,对于老视的机制及调节假说广为接受的观点是,老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晶状体老化、变硬,晶状体囊膜的柔韧性下降引起的〔2〕,晶状体直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与睫状肌之间距离缩短,睫状肌张力减小,对晶状体赤道部的牵引力下降,因而调节变得日渐困难出现老视〔3〕。随年龄的增长每年大约减少0.25~0.40 D的调节量,这样到了40岁左右,眼的调节力已不足于舒适的完成近距离的工作,老花开始出现了。调节与年龄的关系为: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4〕。老视出现的迟早与每个人拥有的调节幅度有关,当人们所使用的调节力少于所拥有的调节幅度一半以下时,才感觉舒适并能持久阅读,若所需的调节幅度大于调节幅度的一半以上时,则就有了老视的症状,这就是一半“调节幅度”的经验公式。老视的发生及程度还与原有的屈光不正、用眼方法、个人的身体素质、地理位置、药物有关〔5〕。

本研究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老视检测过程中发现相同年龄的人调节力最大差异达到1.25 D,然而传统老视验光中以年龄相关的经验值作为老视近用附加光度,这样忽视了个体化差异,综上所述,老视的验光绝非经验所能代替,应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的需求,按照正规科学验光的步骤来获取处方值。

综上所述,老视的检测除了考虑年龄因素外,必须按照科学规范的验光程序准确验光。综合验光仪的合理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眼调节参数,对于试验性近附加的测量,FCC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其次,精确测定老视调节参数是确定近附加的关键步骤。这包括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范围等测定。此外要根据老视者的需求、习惯阅读姿势、习惯阅读距离综合考虑,在一定时间试戴无不良反应后才决定处方,不能简单的照抄公式值或者经验值。

1 周 清,陈 剑,徐锦堂,等.综合验光仪在老视验光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327-8.

2 Heys KR,Cram SL,Truscott RJ.Massive increase in the stiffness of the human lens nucleus with age:the basis for presbyopia〔J〕?Mol Vis,2004;16(10):956-63.

3 Burke AG,Patel I,Munoz B,et al.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presbyopia in rural T anzania〔J〕.Ophthalmology,2006;113(5):723-7.

4 Morny FK.Correlation between presbyopia,age and number of births of mothers in the Kumasiarea of Ghana〔J〕.Ophthalmic Physiol Opt,1995;15(5):463-6.

5 孙 平,庄朝荣.老视的规范验配与老视的经验验配的对比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3;11(3):269-70.

R778.1+4

A

1005-9202(2012)16-345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46

陕西省卫生厅课题项目(No.2010H28)

王 莉(1976-),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眼视光专业教学及临床验配工作。

〔2011-12-30收稿 2012-01-20修回〕

(编辑 曹梦园)

猜你喜欢
试验性验配度数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论党内试验性立规的制度功能及其增进
我国首次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
图形中角的度数
老视镜验配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7300度近视眼镜真的适合验配吗?
眼镜验配的未来,是“人工”还是“智能”?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二次再生混合料在S102省道杭昱线的试验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