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2-01-26 12:32郭延东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8期
关键词:仲景张仲景南阳

郭延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室,473061)

作为医圣的故里,南阳仲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南阳借助仲景文化优势,借力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这一载体,打造仲景文化品牌,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不仅弘扬仲景文化,加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南阳工、农业结构调整,进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文化丰富、振兴南阳经济的良好效果。

打造城市特色品牌

每年一届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以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仲景文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不仅仅在传承仲景学说、光大医圣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南阳的改变是多方面、全方位的。魅力南阳图片展的精心布置,城市环境的改善,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提高,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取得的成果等等,都表明仲景文化对于一个城市形象树立和综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医圣的故乡,通过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链和中医药文化品牌,为南阳扬名全国乃至世界医药界搭建了舞台,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医药是一个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的大产业,南阳中医药产业有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有医圣张仲景这个世界唯一的、南阳独有的、不可复制的品牌,优势明显。以节会为载体,充分利用南阳中医药产业的人文和资源优势,整合资源,接补链条,围绕“医、保、教、产、研、文”六位一体的发展格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把中医药产业纳入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和举措,推动南阳中医药产业大发展,使南阳的内涵、品位真正与仲景品牌相一致,处处弥漫仲景文化气息,让世人通过仲景了解南阳,通过仲景发展南阳,在彰显仲景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中医药文化更加普及

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力促中医药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使人们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加深中医药文化在民众中的认同感。通过设置名中医义诊、送医送药送养生“三下乡”、中医药科普文化知识宣传、健康养生进社区、张仲景养生大讲堂、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和免费更换、仲景故里偏方验方征集等活动,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互动,使节会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节日,助推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中医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灵魂和根基[1],回归自然的人类愿望呼唤着加速中医的传承、弘扬;科学宣传中医药是迎接人口老龄化、“超级细菌”蔓延等带来挑战的迫切需要;治未病、中和观[2]、整体观、辨证论治等中医智慧,只有通过宣传,人们才认识到其弥足珍贵;社会进步,生活富足,养生成为民众追求的时尚,然而在养生乱象面前,更需要中医药知识的普及。

中医科研与临床得到促进

弘扬仲景文化,推动应用中医整体思维、辨证思维、中和思维及特色诊疗技术[3],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通过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让中医药的特色惠及更多的群众[4],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和文化需求,创造中医药文化新价值。

节会的举办,推动了南阳中药资源的普查和十大宛药的研究,促进了张仲景医药文献数据平台建设,催生了对仲景学术思想更深层次的研究,目前在南阳对仲景学说探讨的热情空前高涨。张仲景国医院、仲景文化特藏馆、中药标本馆、人体科学生命馆、仲景堂、张仲景研究会、张仲景研究所的建设成立,为仲景文化赋予了更为鲜活的内容。伴随着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的举办以及张仲景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国内外知名的中医药专家云集宛城,传授独到经验,交流临证心得,切磋临床感悟,必将促进继承和发扬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医风,提升医疗水平。

中药材种植不断发展

南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盛产中药材2356种,有山茱萸、辛夷、丹参、桔梗、麦门冬、天麻、杜仲、半夏等30多种道地药材。现已建成了以南召辛夷、西峡山茱萸及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参、镇平杜仲、唐河栀子、邓州麦门冬、社旗板蓝根为主体的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还有柴胡、金银花、牡丹皮、银杏、五味子等20多种中药材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山茱萸、辛夷、裕丹参等4个中药材基地已获国家GAP认证和原产地保护认证。南召辛夷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0%,西峡等县的山茱萸年产量约占全国的60%。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已有200万亩。在一些中药材集中的种植区,中药材收入已占到农民年均收入的50%以上。

全市的药材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向纵深发展,种植模式由过去的自发分散为主,逐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集中连片种植转变;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不断深入,一批按GAP标准建设的基地正在逐步形成。随着中药材基地与境内外企业对接、联姻的不断深入,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加速了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进程。

中药企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一批中药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了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中医药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值近30亿元,中医药产业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中医药已成为南阳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其龙头企业宛西制药的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浓缩丸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使一大批粮农变药农。南召辛夷基地成立南召华龙辛夷开发有限公司,方城裕丹参基地强力培育以裕丹开发服务中心为主的龙头企业,与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签订了裕丹参生产供应基地和供货购销合同,唐河栀子基地与北京中商集团联合建立栀子色素加工厂。

大批项目落地生根

项目建设是建设经济强市的“第一抓手”,项目建设的力度决定着市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经济靠项目支撑,项目靠招商引进,效益靠项目体现。整合区位、资源、人文、生态优势,以此聚集人气、刺激商气,促进发展,增添实力,备足后劲。借力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广泛联络客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起点、高水平筛选项目,并把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实、做细,提高可操作性,让广大客商看到项目的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了签约的成功率。

近年来,南阳市中医药签约项目呈现系列化趋势,所签约的中医药项目中既有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项目,又有保健品项目;既有中药园区建设项目,又有中药产品推广项目。这些项目扩大了南阳市名优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与加工能力,如方城裕丹参开发项目、桐柏的桔梗开发项目、社旗华茸堂药业开发项目、张仲景国际养生城综合开发项目等。并且签约项目逐步凸现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扩大开放,进一步拓展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链。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更离不开文化支撑。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作为弘扬仲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意义远不仅仅在于引了多少商家和资金,更重要的是在树立南阳形象、打造特色城市品牌、卯足城市发展的后劲等隐性成果方面,最终实现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1]曹洪欣.发展中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医杂志,2011,1:1-3.

[2]何德昭.论“和”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核心.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6-7.

[3]朱红英.传统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医学与社会,2009,11:24-25.

[4]张玉苹.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7:443-445.

猜你喜欢
仲景张仲景南阳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善良的打劫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加强仲景医药文化建设 打造仲景国际医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