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调脊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26例

2012-01-26 14:15陈新华黄卫东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11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3期
关键词:滑膜腰部腰椎

刘 飞 陈新华 黄卫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定位调脊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26例

刘 飞 陈新华 黄卫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定位调脊;扳法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又称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或腰间小关节综合征,属于脊柱小关节机能紊乱范畴,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已成为保守治疗中的有效方法,并被广泛接受。本文采用定位调脊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观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月我院针灸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1~60(平均39.2)岁;病程1 d~3个月 ,平均12 d;对照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8~59(平均38.7)岁;病程1 d~2.5个月,平均14 d。两组病例经体征检查错缝发生在L4/L5椎间26例,L3/L4椎间3例,L5/S1椎间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腰间错缝部位、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并且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诊断标准:(1)有腰部扭伤病史,或闪腰,弯腰后立即直腰的经历;(2)伤后腰部剧烈疼痛,腰部的主动、被动运动均受限;(3)站立时,髋、膝关节屈曲,卧位时,屈伸侧卧,腰部呈腰椎后凸或腰部侧倾的强迫体位;(4)触诊腰椎棘突有异样改变,患椎椎旁有压痛。

1.2.2 治疗方法

1.2.2.1 观察组 采用定位调脊扳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立于患者一侧。医生在患者腰椎两侧及患侧臀部施以按揉法、揉法、拨法、滚法、弹拨法5~10 min;待患者的腰部、臀部肌肉完全放松,腰臀部肌肉恢复正常的弹性。(2)医生利用触诊寻找腰椎后关节紊乱部位,寻找压痛点,确定错缝椎体,判断棘突偏歪方向,行定位调脊扳法。患者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曲,医者立于患者对面,一手抚于患椎脊旁,另一手调整腰部屈曲角度,待腰部角度剪力正好处在患椎间隙,行斜扳法,可听到复位的响声,说明复位成功,患者可感觉立刻疼痛消失。一次不能奏效者,不能强行复位,可在下一次调脊时复位。

本组50例全部来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一旦腰椎后关节紊乱纠正完毕,则不可重复使用定位扳法。可行松解类手法以巩固疗效。10次为1个疗程,待症状基本消失后停止治疗。

1.2.2.2 对照组 采用针刺推拿法:(1)针刺法:主穴:腰椎夹脊穴(双),L2~L5脊椎下旁1寸、腰阳关、腰俞、配穴:阿是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疼痛剧烈者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腹部垫枕。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 0.25 mm×50 mm毫针、0.25 mm×40 mm毫针。按上部穴位依次进针,行针得气,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2)推拿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在腰背部两侧竖脊肌依次行推、抹、滚、掌根揉法,在脊旁两侧行拇指按揉法、点法,待两侧肌肉完全放松后,行腰椎斜扳法,两侧交替操作,1次/d,10次为1疗程。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后治疗结束,比较两组疗效。

1.2.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未愈:症状无改善。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1次治愈13例,3次治愈12例,好转1例,未愈0例;对照组分别为 5例、6例、12例、1例;观察组治愈率(96.1%)优于对照组(45.8%)(χ2=6.25,P=0.002 8)。

3 讨论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承担人体的直立、屈曲等运动,当脊柱伸直时,椎间小关节互相靠拢,形成挤压状态,特别是由于腰4、5,腰5骶1两个关节的活动度较大,关节囊相对松弛,成为滑膜嵌顿及后关节错缝的好发部位〔1,2〕。当腰椎处于前屈状态,突然转身起坐或扭身取物,腰肌不协调的收缩,牵拉腰部后关节突位置失常,随即滑膜被吸入关节间隙形成嵌顿或后关节错缝不能复原。由于刺激了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所以患者疼痛剧烈,表现强迫体位,腰部后凸,腰部疼痛相应节段椎体棘突有明显的偏歪,并且脊旁有明显压痛〔3,4〕。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稳定受到影响,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可产生剪切应力,久之产生小关节错位,甚至半脱位。并同时引起小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加重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应力,刺激周围关节囊损伤,产生骨赘,加重发生小关节紊乱的可能性〔5〕。中医学认为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属于“筋出槽,骨错缝”的范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有“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和缝,脊膂始直。”以及“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均是关于筋出槽,骨错缝的叙述〔6〕。治疗时采用按摩的方法先令局部软组织松解,然后采用手法令骨缝和缝〔7〕。所以临床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腰椎后关节的解剖位置,还原嵌顿的滑膜。定位调脊扳法是针对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病因,定位调整错缝的脊椎位置,恢复其解剖位置,还原嵌顿的滑膜,瞬间解除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的剧烈疼痛,恢复腰椎的正常活动。

本实验表明,通过定位调脊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推拿治疗,是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优效疗法,并且大多数患者见效快,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 李 锋,王建明.定点斜扳手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J〕.中医正骨,2004;16(8):45-6.

3 陈荣振,常 华.腰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按摩与导引,1997;12(4):31-2.

4 张 睿.介绍一种新的腰椎斜扳法——腰椎定点牵扳法〔J〕.中医正骨,2010;22(5):63-4.

5 沈国权,严隽陶.推拿手法图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5.

6 王同山,于 杰,罗 杰.斜扳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06;19(2):126-8.

7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9.

R68

A

1005-9202(2012)23-531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116

陈新华(1972-),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刘 飞(1964-),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针灸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2-01-11收稿 2012-03-31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滑膜腰部腰椎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