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2012-01-27 10:57
中国环境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海洋文明环境

信息

环境一号C星成功发射

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一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观摩发射仪式,并于11月18日慰问了发射基地的官兵.

吴晓青表示,环境一号C星的成功研制并发射,是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环境一号卫星是国家为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抗灾减灾能力设立的专用小卫星星座,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吴晓青说,2008年我们共同见证了环境一号A、B星在这里发射,推动了我国环境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几年来,环境保护部利用环境一号A、B星等多源遥感数据,开展了一系列环境遥感应用,并已逐步融入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生态保护、环境应急、核安全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等主要业务领域,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此次发射的环境一号C星是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有利于环保部门开展大规模、快速、动态的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跟踪溢油、水华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生态环境宏观监测的能力和水平.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2-11-20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珠海)年会召开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珠海)年会2012年12月1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为会议发来致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顾问、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

姜春云指出,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形势下,我们举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第二届年会,正当其时.本次年会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提出下一年的工作任务,围绕“生态文明重在践行”的主题,着重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有深度的研讨,意义重大.一年来,在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逐步完善.向党中央和有关部门提出了“把建设生态文明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等政策建议,开展了“人类文明转型”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生态文明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一个建设生态文明的高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研促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提高生态文明研究工作、咨询工作和创建工作水平,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应当作出合格的回答.新的一年,研促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围绕党的十八大所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任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生态文明研究和促进这两个方面,都要有更大进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2-12-03

多哈气候大会分歧依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2012年11月26日~12月7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多哈国家会议中心汇聚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成员,共同磋商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

本次大会最重要的任务包括:保证《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顺利衔接;兑现关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承诺;为2015年新的全球气候协议确定工作计划和路线图.

业内人士认为,《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否确保其按时实施,将是衡量多哈会议成败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来看,在参与《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国家及其各自的减排目标问题上,各国分歧依旧.发达国家不顾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再呼吁,在会议核心议题《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规划上固执己见,拒不上调减排目标,一些国家甚至退出《议定书》.如果这一障碍无法突破,多哈会议可能无果而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严重受挫.

美国表示已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但美国提出减排17%是基于2005年的基础上,若折算成1990年基年其目标实际为-4%.欧盟重申支持《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提出8年的执行时间.但是关于减排目标,欧盟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拒绝将其提高到30%.只有当“条件合适时”,才会作出减排30%的承诺.

如何处理一些国家在第一承诺期产生的剩余碳排放配额,也需各方博弈.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主张这些剩余配额不再顺延至第二承诺期,否则第二承诺期将变得没有意义.欧盟内部对此则有不同意见.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2-12-03

中华环保世纪行五年工作总结座谈会召开

中华环保世纪行5年工作总结座谈会2012年11月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自1993年以来,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开展已近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20周年题词:“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向座谈会发来贺信.贺信中说,本届全国人大5年来,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高举科学发展旗帜,为宣传和推动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宣传和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华环保世纪行继续发挥其宣传品牌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吴邦国委员长对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十分重视和关心.5年来,活动紧扣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立法和监督工作重点,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宣传主题和采访重点,充分发挥舆论引导、鼓舞和监督作用,在推动社会增强环境资源法制观念、推动环境资源法律政策的完善和实施等方面影响广泛,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宣传品牌.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汪光焘说,十一届全国人大这5年来,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紧扣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立法和监督工作重点,先后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人们呼吸新鲜的空气”、“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等为宣传主题,组织中央主流媒体记者集中进行采访报道,充分发挥了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资源法制观念、推动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提高全社会环境资源法律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座谈会上,汪光焘表示,今后,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要认真学习落实吴邦国委员长的指示要求,完善制度,坚持创新,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更有作为.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2-11-28

保护海洋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海南海洋功能区划获批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近日获国务院批准,确定了海南省未来10年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基调和目标.《区划》将推动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区划》根据海南省实际,确定了未来10年海南省海域资源配置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区划目标.至2020年,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将控制在11150hm2以内;海水养殖用海的功能区面积不少于40万hm2;海洋保护区总面积达到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 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占到 11%以上;近岸海域保留区面积比例不低于10%;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55%;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200km;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率在95%以上.

同时,《区划》还统筹考虑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控制污染物排海,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防范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重点整治修复受侵蚀的滨海岸线、受污染的潟湖和海湾、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海岛,重点保护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河口、海湾、海岛、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环境.

记者了解到,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按类型划定了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共8个一级类海洋功能区,共划分基本功能区188个.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2-11-16

乞力马扎罗山将不再有雪

《没有冰雪的非洲》——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全球环境预警系统(GEAS)最近一份报告的标题.报告梳理了近年来非洲冰雪消失的数据,重申了2009年就曾给出的结论:如果现有气候条件继续下去,伴随着整个世界大多数热带冰川消退的趋势,非洲的冰雪将在几十年内消失,非洲将变成没有冰雪的非洲.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2-11-26

揭示气候与人类健康关系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日前联合绘制了一份揭示气候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地图集,以帮助人们根据天气情况对可能暴发的疾病进行早期预警.地图集显示,当沙尘暴袭击某地时,当地的脑膜炎感染人数会随之上升,而连绵的阴雨则会助长登革热的暴发.

虽然有关气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并不少见,但用图像的方式呈现这些概念和数据将有助于提高各国政府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

根据地图集,自2005年以来,每当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迎来旱季时,感染脑膜炎的人数就会上升.脑膜炎是一种由细菌和微生物传播的疾病,近10年来已经夺走了当地约2.5万人的生命.而从1998年开始,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暴雨季节中,登革热的感染率明显增加,平均每年有1.5万人因此丧生.

地图集预测,到2050年,密集的热浪袭击地球的几率将上升4~10倍,最易受此影响的人群是老年人和农村人口,尤其是在非洲、中东和亚洲这些人口迅速增长的地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包括疟疾、登革热和脑膜炎在内的疾病都属于气候敏感型疾病,诸如降雨、湿度和气温等气候因素都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寄生虫或蚊子等寄生虫的携带者,而影响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陈冯富珍说,这本地图集提供的数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从而实现改善人类健康的目标,因为目前80%的人类传染性疾病来自动物.

摘自《中国环境报》

2012-11-26

《中国环境科学》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07年第5期发表的程书波等人的文章“上海市地表灰尘中PAHs的来源辨析”荣获2008年中国科协颁发的“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7年第1期发表的邵立明等人的文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初期的重金属释放行为”及2007年第2期发表的罗专溪等人的文章“三峡水库支流回水河段氮磷负荷与干流的逆向影响”荣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猜你喜欢
海洋文明环境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爱的海洋
对不文明说“不”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