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技术课程163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2012-01-27 23:17张明辉
政法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痕迹实训题目

张明辉

(广东警官学院 刑事技术系,广东 广州 510232)

随着我国走“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此大势,公安部提出“紧贴实战”的应用型人才公安教育要求,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即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以“紧贴实战”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着眼点,开展了培养目标、课程树形体系、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练、战”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丰富的教研成果。受此启发,取他山之玉,以《工具痕迹学》课程为视点,建立了“163”课程教学模式。

一、“163”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

基于和谐发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理念,课程的教学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素质结构。具体反映在课时分配上,用“1︰6︰3”比例分配课时,即“1︰6︰3=导学︰实验实训︰讨论”。

导学部分主要是介绍本门课程所在学科位置、教学实施方案、知识结构、知识重点、实验实训项目及实施方案、讨论题目及实施方案。《工具痕迹学》课程实验实训部分有6个必修项目和4个拓展项目。讨论部分有6个必修题目和2个思考题目。

以教学实施方案推进教学进度,学生按教学实施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提前自修完成相应的知识点,再根据实验项目或讨论题目,自行设计实验计划或讨论提纲,再进入实验实训技能训练操作或专题讨论。

二、导学与自学相结合,构建课程知识结构

虽然我院刑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明确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基于知识传授广度和深度的问题上,争议颇大。

“厚基础、宽口径”是一种观点,其依据是多数学生毕业去向未能专业对口就业,基础厚、专业广,有利于模糊对模糊的宽口径就业的现实适应性,缺点是无一技如人意。用人单位“培养的人才不好用”的此类反馈,其不好用的实质是岗位技能差。

“贴近实战应用型”是另一种观点,其依据是国家和公安部都有明确的要求。优点是培养的学生技能性好,属专向岗位实用型人才,缺点是就业范围窄。若不能专业对口就业,则毕业生其他岗位的知识和能力明显更加薄弱。而用人单位还会反映“培养的人才不好用”,其不好用的实质是所用非学。

这似乎是个两难问题。关于这点,探究其都反映“培养的人才不好用”的原因,还是因为教育目的、方向上的错误,其错误在于没有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目的。如果一个人有了积极勤奋、好学钻研、思维灵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将能适应知识的补足与更新、技能的活用与提高,又何愁担心在大学里知识不尽学、技能不尽精呢?

如何将“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性教育,是163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163课程教学模式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上以“够用”为原则。何谓够用?从县区级技术部门进行问卷调研,并参考公安部关于刑事技术专业体改班痕迹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为依据来筛选的。由此确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工具痕迹学》的基础知识点、常用和实用知识点。

三、应用技能的形成及创新

具备实战技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着力点。具备实战技能,常被误导为只是具备操作技能,认为操作技能熟练了,就具备了技能的全部。固然操作技能是能力的一个外化表现,但并不完全涵盖了技能的全部内涵。技能还包括在面对非理想状态下,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如何综合思考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来解决碰到的现实具体问题。

基于上述技能理念,在培养学生内、外技能上,我们采用了相应培养和训练办法。《工具痕迹学》设计了10个实验实训项目,6个项目是要求具备的必备基本技能,4个是较高要求的拓展技能。在这10个实验实训项目中,每个项目都要求学生按该实验的实验目的自已编排实验内容,自已确定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什么问题。这步训练,就是内在技能的培养。通过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具有灵活运用基本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问题、新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讨论题目共有8个,其中6个题目是工作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2个题目是较高要求的问题。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工具痕迹的工作内容、如何利用,能解决侦查破案中的哪些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和能力。通过这步训练,也是内在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内在素质的培养。通过讨论,学生具备了以下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如此痕迹是否犯罪工具痕迹,痕迹的形成机理,是什么犯罪工具种类,工具的特点与特征,是什么犯罪动作,当时情景如何,罪犯有什么犯罪技术、技巧及职业性特点,犯罪目的与动机,犯罪心理,罪犯画像,罪犯范围,有何破案线索,如何采取侦查措施及紧急措施等等。

四、教学实践得与失的思考

(一)自学知识模式的优缺点

自学知识模式的缺点是,在导学中,仅将课程的知识结构、必备够用知识点作为介绍,未能深入讲解其精髓,学生各自自学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对这个问题,今后在教学中,利用QQ、电子信箱、课程网页建设、当面答疑和学生交流等方式来纠偏及深入理解。痕迹多是直观形象的,教科书图片不够清晰,也不易对照来理解,若通过教师在课堂针对图片来讲解却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关于这点,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适当针对重要的痕迹形态及特征增加课堂教学课时。

自学知识模式优点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而且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可以预见学生毕业工作后,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上都具备了相当好的基础。

(二)实验实训模式的思考及对策

这是方与圆的得失问题,若按部就班,则方正,中规中矩。若自主,则多变,思维灵活无碍。如何在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大趋势下,又不失创新的活力,是有矛盾的。以前的实验实训方法是,安排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学生就做什么怎么做,基本上没有学生的自主和更多的思考,学生只是完成了教师的设计得出了相应的结果罢了,培养的是学生机械的技能,虽然也是技能,但档次很低。当工作后,面对多变条件下的现实问题时,就显得规矩有余、灵活不足。

新的实验实训办法是,教师只是规定本次实验题目和目的,实验内容、方法、步骤都由学生自已设计,这是一种基于项目,来训练学生完善自身知识内容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对于积极好学、勤于思考和动手的学生来讲,这方法很合适。反之,有少数学生因懒惰不爱学不爱思考不爱动手,若不按部就班的逼迫他,最后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差,从而产生两极分化。为了避免后一种情况的出现,我们采用了实验实训前检查实验设计报告的办法,若没有或不合格的实验设计报告,学生不准进入实验室,并作平时成绩不良记录,待其递交了合格的实验设计报告后再补做实验。

(三)基于实际案例,角色扮演与交换,深化讨论,培养能力

为了让学生知道工作实践中必须面对哪些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本课程设计了这些讨论题目。通过这样的讨论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见识和能力。为了更贴近实战,我们搜集了许多案例、实案视频为讨论素材,以小组为单位,就案论案,角色交扮,身临其中,从各自角色的扮演、来了解案情、琢磨心理,就讨论题目,展开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既沟通又对抗,分析各种的可能性,如何利用痕迹物证来综合研判案件情况和验证各种分析假设。这种讨论方式,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动充分,能提高学生基于现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内在素质培养的对策

内在素质的培养是不容易的,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绝非易事,但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公安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口头倡导和在教学运作中践行,日积月累,对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良好职业道德、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团队合作、态度认真等等,都有较大裨益。

[1]王希水,瑞博.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全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2]王纬东.工具痕迹学 [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3]邓大中,张明辉.刑事技术专业实验指导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痕迹实训题目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生命痕迹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追根求源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