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互动

2012-01-28 04:33
浙江经济 2012年22期
关键词:分配居民法律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亟待深化

收入分配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过去一段时间内,衡量居民间收入分配不均程度的基尼系数有较大增长,缩小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二是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导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从而使得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于投资拉动,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极为重要。政府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极其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收入不公,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效率。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

(白重恩)

让“中国声音”更有质感

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做的“就职演讲”,以其坦诚的姿态、务实的内容和质朴的语言,备受中外舆论好评。习近平用很长篇幅展开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番内容丰富的“中国声音”。未来五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曙光在前,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不我待,中国与世界各国、中国内部的利益博弈、利益调整也将更加深刻。在这个时刻,“中国声音”何为?对内而言,它要凝聚共识、汇集心力;对外而言,它必须表达自我、利于沟通。只要真实、勇敢、自信、辩证地发声,“中国声音”就会更亲切、更有质感。

(杨凯)

文化产业也需“转型升级”

这些年,国学火了,讲国学的专家也火了。几年下来,于丹的书依旧热卖,可公认好注本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还是乏人问津。看来,读文本和听解读不是一回事,要真正想到彼岸,还得小马过河。当社会浮躁时,推波助澜不需要,启蒙清源正当时。供给满足需求是经济学公理,但需求如果低俗,那供给就不会高尚。提升需求者的品位是长期过程,提高供给方的水准是现实可行的。于丹被呛声,是一件尴尬事。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文化产业跟中国经济一样,亟待转型升级。当务之急是不再去一味用所谓的"心灵鸡汤"去迎合市场需求,而应该积极主动培育市场,脚踏实地地提升国人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质量。

(熊建)

让行政法规与法治理念更统一

自2013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二十一条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将予以删除。删除这两个条款,不仅消除了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等标准的矛盾和冲突,解决了法律上的“同命不同价”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法制统一,而且还体现了最高行政机关的角色回归,切实维护了法律尊严,有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民事损害赔偿标准和限额,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我国立法明文规定,民事制度是法律保留事项,除非另有授权,国务院无权就这些制度作出规定。如果允许此类赔偿限额继续存在,也与立法法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相悖。

(李克杰)

猜你喜欢
分配居民法律
石器时代的居民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
高台居民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