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世界意义

2012-01-28 08:59朱宗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发展

□朱宗友

(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 100032;阜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世界意义

□朱宗友

(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 100032;阜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这条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为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还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展现了社会主义无限光明的前景。

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意义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不论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或准备好还是没有准备好,全球化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化已经成为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变革原因的必要线索,也是构成20世纪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同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P7“这样一条道路,在世界近代以来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全新战略道路,在世界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上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全新战略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全新战略道路。”[2]P98应该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功,对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促进也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不断开拓,本身就是对于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伟大贡献。”[3]“这就使中国在与经济全球化接轨、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

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将“为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5]P225乔舒亚·库珀·雷默在其文章《北京共识》中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适用于中国的,也是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在于,对世界上那些正在寻找一条既能发展自身,又能保持本国特色和政治选择的发展道路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GDP跃升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再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实现了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积累了一些建设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关于这一点,学者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笔者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本国国情;二是独立自主探索本国发展道路;三是勇于创新。

正确把握国情是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把握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国情,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从1957年到1976年),由于没有正确把握中国国情,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遭受重大损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5]P269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正确把握了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始终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谈不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是我们考察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6]邓小平之后的中央领导人都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基本国情。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道路。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发展必须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中国实际出发而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没有继续采用‘苏联模式’,又成功地避开了‘依附论’、‘中心—外围论’、‘西化论’等以资本主义模式为中心的理论的影响,而是立足自身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切合中国实际,又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性地克服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一个半世纪历程经历过的种种挫折、失误,成功地跨越了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7]P418邓小平曾提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5]P260当然,我们强调独立自主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并非闭关自守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而是说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8]P5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就政治方面来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原则。同时,我们还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的民主自治制度。就经济方面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同时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路径选择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过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呈现的特色,都体现出了其鲜明的创新性。

应该说,以上这些经验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尽快实现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的境况十分相似,这就决定了他们和中国一样都面临谋求本国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困境在于如何在现代化初期有限的历史条件下,同时解决累积性和共时性矛盾。”[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2006年英国《生存》季刊撰文指出,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光辉榜样,为发展中国家开具了一个成功“良方”,“影响着许多国家的道路”。[1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取得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多样化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一条固定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只要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其实现模式必定是多种的,道路必定是多样的。因为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发展,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产生出不同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P2-3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也说道:“要讲社会主义,也只能讲符合莫桑比克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5]P261“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11]P261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是以社会主义的科学原则为前提的,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再好的民族形式也不能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同时,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模式的多样化,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并发挥自身强大的潜力。实际上,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现实表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

社会主义要在不断改革中前行,但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2]P443这就是说,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对之进行改革和完善。对社会主义社会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在进行改革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改革就会走上邪路。这已经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所证实。苏东国家在进行改革的时候,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搞多党制、放弃党的领导地位、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最终导致改旗易帜,国家发生剧变。与之相反,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日益繁荣。俄罗斯《真理报》发表文章指出,与原苏东国家的做法相比,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举措,其“最重要的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并没有打破以前的体制,也不是绞尽脑汁地要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而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中溶进已成为改革社会主义体制动力的一系列重要的成份”,“中国的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可以进行改革,而且可以建立一种比震惊全世界的亚洲四小龙那样的资本主义社会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邓小平提出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江泽民提出要区分两种改革开放观,胡锦涛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预言不同,现实社会主义都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通过发展来体现优势,增强生命力。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长期与落后、贫穷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制度是不得人心的,是注定要垮台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5]P370在邓小平看来,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的水平也不能叫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5]P264-265他还说,“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5]P3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其意义在于:搞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和道路,必须走自己的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外国经验可以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社会主义不仅要成为人民群众的福音,还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发展将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各种特色不同的社会主义将在相互比较、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要破除和摆脱“唯我独马”、“唯我独社”的观念,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社会主义本国化,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规律性体现;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践对社会主义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并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上,为科学社会主义增添新的内容。[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摈弃了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的陈腐观念,破除了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神圣化、凝固化的做法,认清本国国情,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养分。[1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从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展现了社会主义无限光明的前景

苏联模式的失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发生的两件大事。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邓小平在谈到中国的改革时指出,“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5]P118-225

在1988年10月,邓小平又进一步阐述说:“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15]P1255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卡斯特罗所说,“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世界意义。”应该说,这种评价是中肯的,也是实事求是的。

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00多位,离邓小平所说的那种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却已从发展的趋势和速度上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从经济规模来说,1999年中国还位于美、日、德、英、法、意六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位居第7。但在2002年就超越意大利而位居第6,2004年超越法国而位居第5,2005年超越英国而位居第4,2007年超越德国而位居第3,2010年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中国与美国在经济规模和所占全球比重上还有较大差距,但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地改变着。比如,在知识经济的规模方面,“在2000年,美国的计算机销量相当于中国的3倍,网民数量相当于中国的5倍,宽带接入量相当于中国的40倍。但是,到了2008年,从整体看来,中国在以上每个方面都赶上或几乎赶上了美国人”。[4]

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也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凡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几乎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完成社会的全面转型的。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对内是对大多数人民的残酷剥削,对外则是对落后国家的野蛮侵略和掠夺,使得现代文明的确立充满着血腥和罪恶。当年英国的发展就是这样。在国内它搞“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使农民流离失所。不仅如此,它还残酷地剥削工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作了深刻地揭露;在国外它大搞殖民扩张,对别国进行大规模的侵略和掠夺。有资料显示:1876年到1900年期间,英国的殖民地从2247.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271.3万平方公里,净增达1023.7万平方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共控制了世界五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和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16]

不仅仅英国是这样实现现代化的,可以说,从15世纪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掠夺基础之上的,它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都是靠对内剥夺农民、剥削工人,对外通过掠夺、扩张、海外殖民以至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来实现的。与之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这是一条在既有国际秩序下的和平发展之路。对此,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5]P328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特征。在国际上,它表现为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为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主张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协力推进。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种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意味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损害别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现代化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是在与当代世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中、与当代世界各种文明的协调一致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和平发展,在国内则表现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就是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性,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致力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格局”。[17]P4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正如德国的贝特霍尔德所言,它“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全球资本统治的破坏性进程的出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5]P225不过,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保存了主要力量。二是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邓小平曾指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5]346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只要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倒,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就有着坚固的基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开拓,在全球化条件下,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得以保存和壮大。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所说,“在社会主义处于深刻危机和战略撤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承担了按照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历史机遇保留并发展社会主义的任务。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被撤出历史舞台的危险”。[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为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保存了主要力量,而且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空前的低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动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足了。一时间,国际上敌对势力弹冠相庆,以福山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断言20世纪兴起的社会主义已经“失败”,共产主义已经“终结”,他们以为从此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但实际上,国际上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在局部地区仍有较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把社会主义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上。因此,社会主义能否在中国站得住,成为世人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人们的困惑和疑虑,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充满着必胜信心。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5]P382-383

历史的发展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判断及其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垮,而且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的巨大成就。从而使人们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之路和希望之光,开辟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天地和新前景。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郑必坚.思考的历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侯惠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8).

[4]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4).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周尚文,卜新兵.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和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7]沈云锁.中国模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贺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2).

[10]贝茨·吉尔,黄岩钟.中国软实力资源越来越丰富[N].参考消息,2006-11-01.

[11]列宁.列宁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3]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性及其国际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4).

[14]尹倩.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求实,2008(2).

[15]冷溶,汪作玲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6]〔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The World-wide Significance of Choosing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Globalization Context

ZHU Zong-you
(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Bureau,Beijing 100032;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Anhui 236041,China)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formed and develop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and its purpose is to make China realize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socialism.The choice of this road has an important world-wide significance:it provides the vast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a development model different from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and it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for socialist countries to consolidate,build and develop socialism.Besides,it tells the world that socialism is the inevitable road and socialism is better than capitalism,showing a bright prospect of socialism w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is at a low tide.

globalization;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oice;significance

D610

A

1674-0599(2012)06-0023-07

2012-08-26

朱宗友(1971—),男,安徽阜南人,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共中央编译局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球化等问题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对策研究”(批准编号:08ADJ001)、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研究”(批准编号:AHSK11-12D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朱文鸿)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发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