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2012-01-28 09:41李建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小剂量肝素

李建玲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50例临床分析

李建玲

目的就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5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50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取指(趾)末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DIC高凝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结果经抗感染治疗后,本组患儿中有19例的血小板自行得到了恢复,达到了正常值。余下31例患儿在经抗感染治疗后,再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的方法,其中15例患的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因DIC应用小剂量肝素,但是有6例患儿的血小板恢复较慢,为了增加疗效,加用地塞米松之后,患儿的血小板恢复正常,还有3例患儿因并发有颅内出血、NEC、MODS等严重并发症而放弃治疗。治愈天数(7.53±4.01)d,临床治愈42例(84.0%)。结论新生儿减少症常见原因是感染、窒息及免疫因素,病因治疗是关键,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新生儿;宫内窘迫;血小板减少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并不少见,新生儿中大概有1%~5%都存在着血小板减少的问题[1],病情急,病因复杂,一旦发现,应该及时进行处理。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典型特征是新生儿有瘀斑和瘀点,可以在分娩前、分娩时、分娩后等任何时间内出现。如果血小板持续减少,还会产生许多并发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某医院收治的50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取指(趾)末血,血小板计数足月儿小于150×109/L,早产儿小于100×109/L即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男28例,女22例;有宫内窘迫史16例,剖宫产29例,顺产21例;体重<2500g 36例,>2500g 14例,发病日龄0~7d 36例,>7~28d 14例;孕周30~37周12例,>37~42周35例,过期产儿3例(42+5,42+6周)[3]。

1.2实验室检查应用深圳迈瑞BC55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50~100)×109/L28例,血小板<50×109/L22例;白细胞(14.09±9.2)×109/L;血红蛋白(200.60±40.02)g/L,其中新生儿贫血 3例,出血时间均延长,3例COOmbS试验阳性,C反应蛋白增高35例,50例患儿乙肝、丙肝、HIV筛查均为阴性[4]。

1.3治疗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DIC高凝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其中5例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所有患儿均予维生素K15mg连续三天静推治疗。消化道出血者予凝血酶消化道内注入,肺出血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以及其他相应对症治疗[5]。

2 结果

2.1发病相关因素①血液及出血性疾病:1例头皮血肿,占2.0%;2例脑室内出血,占了4.0%;2例上消化道出血,占4.0%;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0.0%;9例红细胞增多症,占18.0%。②围生期因素: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原因是由于围生期因素的有27例,占54.0%。其中8例是母亲妊娠高血压,占16.0%;2例重度窒息,占4.0%;9例轻度窒息,占18.0%;16例宫内窘迫,占32.0%。③感染因素:新生儿中出现败血症的患者有21例,占42.0%,其中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呈现阳性的患者各1例;坏死性小肠结炎(NEC)和多脏器衰竭(MODS)的患者各1例,各占2.0%;新生儿中出现肺炎的患者有38例,占76.0%,其中湿肺1例、胎粪吸入性肺炎1例、新生儿RDS2例、严重肺炎并肺不张1例;新生儿中有9例出现了寒冷损伤综合征,占18.0%,其中重度1例、中度3例、轻度5例;DIC2例,占4.0%。④免疫因素占10%。

2.2转归经抗感染治疗后,本组患儿中有19例的血小板自行得到了恢复,达到了正常值。余下的31例患儿在经抗感染治疗后,再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的方法,其中15例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因DIC应用小剂量肝素,但是有6例患儿的血小板恢复较慢,为了增加疗效,加用地塞米松之后,患儿的血小板恢复正常,还有3例患儿因并发有颅内出血、NEC、MODS等严重并发症而放弃治疗。治愈天数(7.53±4.01)d,临床治愈42例(84.0%)。

3 讨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多由于感染所致,特别是早产儿及低体质儿,由于细菌毒素等因素致新生儿血小板损伤破坏,使新生儿血小板减少[6]。我们抢救成功体会是,若怀疑有肺出血可能则立即行胸片及血常规等相应检查,若提示肺出血则给予 CPAP治疗,气管内注入1:5000的肾上腺素及相应对症治疗。本病的治疗以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其主要原则,病因治疗是关键,鉴于发病原因,抗感染显得尤为重要。①但对有低氧血症、感染、早产儿等引起血小板减少因素新生儿应密切观察血小板变化。②严重感染及免疫因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好。③有血小板减少危险妊娠者应认真考虑分娩方式,避免损伤头部,预防颅内出血的发生。④危重新生儿并DIC时应考虑血小板输入治疗,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是治疗的关键。

[1]Van Den Ho FM,Nico laides K.P.ateletcount in no rmal small and anemic fetuses[J].Am J Obstet Gyneco l,1990,162(2):735-739.

[2]张莉,胡式泓,赵永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小板参数及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3): 190-191.

[3]Murray N,Roberts I.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J].Early Hum Dev,2005,81(1):35-41.

[4]黄蓓,刘慧姝,陈敦金.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减少对母儿预后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33):4663-4665.

[5]Roberts IA,Murray NA.Thrombocytopenia in the newborn[J].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2003.

[6]Hakravorty S,Murray N,Roberts I.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5.

吉林省梨树县妇幼保健院,吉林四平 136500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小剂量肝素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