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对急救患者的影响

2012-01-28 09:41张发英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护人员家属

张发英

浅谈心理护理对急救患者的影响

张发英

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别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积极地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目的,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要善于用语言行为开导患者,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准确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提高抢救质量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

急诊科;心理护理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急诊患者的病情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来诊时间和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可控性小,随机性大;患者病种复杂,无家属陪护等特殊患病群体。急诊患者由于疾病较急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救治,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种多样的,患者的不稳定情绪可使意志减弱,对疾病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降低,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严重者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1],本文就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作如下探讨。

1 急诊患者的类型及表现

1.1焦急焦虑的患者急诊就诊的患者大多是突发性急病,如心血管、脑血管意外、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腹痛发热等患者。由于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危急患者突然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如胸闷、胸憋、呼吸困难、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意识不清、疼痛、呕血、便血、发热等、这些症状使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感到害怕,并且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病原因,能否治好而产生焦虑。希望医生护士立即看病、输液得到救治。

1.2悲观绝望的患者急诊科这类患者多见于服毒自杀、自残患者。此类患者都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因心理受到强烈刺激并处于激情状态,自制力减弱,觉得活着不如别人,不能约束自己以至于出现自杀行为。对于此类患者,在态度上应给予尊重、同情。在思想上重视,用耐心和理解的态度,接触患者并感化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并严守,用有效的沟通来稳定患者的情绪,认识自我社会价值,解决思想问题,增加生活的勇气,引导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消除心理负担欣然接收治疗和护理,使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治疗效果同步发展。千万不能训斥、讽刺、嘲笑患者,以免使患者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从病情上多解释,生活上多关心体贴,与患者交流时要真诚专注,态度和蔼可亲,交谈的内容简单易懂,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满足其心理需要,提高患者的心理效应和用药的自觉性和顺应性[2]。

1.3紧张、恐惧的患者急诊患者有很多是由意外事件致伤如颅脑外伤、休克、四肢外伤、腹部闭合性损伤等,这些损伤来时凶猛且严重,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这类患者及家属大都表现的比较急切,大部分愿意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以求尽快得到诊治,医护人员应表现急切的诊治处置,使患者及家属认为我们对患者的病情很关心很着急,是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2 心理护理

2.1护理措施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对患者表现出的怨言、冷漠无情、脾气多变的急躁易激动,甚至与病友、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护士应予以谅解,首先尊重与理解患者,倾听其诉说并劝慰和关心患者,保持安静,调整其情绪,增强其抗病能力。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耐心与患者交谈,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

2.2护理要点急诊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不同,时常出现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多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护士要因人施治,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及需求。先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护士在患者面前应沉着有序的进行抢救工作,可边抢救、边观察、边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少数危重患者抢救无效,此时应提前告知其家属,使其有各种心理准备并避免医疗纠纷。对患者出现烦躁、沉默不语、术前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尽快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做到心理护理与治疗护理同步进行,这个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

3 体会

从我科近十年医患或护患起冲突的事件看,99%的患者或家属属于暴躁易怒型的,许多急诊患者及家属往往认为自己的疾病最重,必须优先得到诊治,否则心理上难以承受,如果医护人员有一点不顺着他们的意愿,则会自制力下降,产生急躁心理。这类患者病情一般不重,按急诊病情分类也就是普通急诊,但内心紧张,较为敏感,对疾病的症状反应强烈,情绪及不稳的患者,护士不能表现出烦躁情绪[3],如饮酒的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就是说话满嘴带有酒味,步履看上不稳,走路左右摇晃,无需特殊处理,所以不满意医护人员的处理措施,误认为医护人员不够重视他,服务态度不好,甚至出现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过激行为。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尤其是语言要和风细雨,态度耐心热情,对其病情需详细说明,使患者感到护士对自己的病情很关心,很着急给自己看病治疗,从心理上对护士产生一种信赖感,给其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保护了医护人员本身,远离了纠纷。

4 结论

在急诊科这一特定的工作环境里,面对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时间紧,病情重,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达到高水平的抢救与护理治疗。单靠急诊先进的硬件抢救仪器和急诊医护人员熟练的操作救护技术,已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和人们观念更新需求,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在接诊救治急诊患者的同时因人因病加以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才能圆满完成急诊工作。

[1]赵华琴,王旭华.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426.

[2]俞惠艳,王梅英,陈红娣.心理健康护理对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6):656-657.

[3]葛永红,胡玉兰.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 (26):202.

临汾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山西临沂 041000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护人员家属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