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小学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初步解读

2012-01-28 13:25牛蒙刚庞云凤
淄博师专论丛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德标准

牛蒙刚,庞云凤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淄博 255130)

小学教育是每个学生必经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明确教师专业标准来突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和提升教师专业地位,成为发达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发展战略。我国1993年颁布《教师法》在法律上第一次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自2001年以来不断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从现实层面将我国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教师队伍,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教师队伍,本质上就是要更加突显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包括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与提升的过程三个方面。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更需要依赖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为此,我国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梳理和规范,厘定了小学教师的准入门槛和从教规格,也为小学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国家专业标准。

一、《标准》制定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进一步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的梳理和规范,这将有力地保证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效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标准》是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标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严格来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职业有自身的严格要求和标准,要从事教师职业,就必须通过教师专业标准来衡量和规范。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能进入教师队伍的行列,才能从事教师职业。长期以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导致教师队伍鱼目混珠,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培养、招聘、任用、培训、考核时,就可以严把培养关、入职关、培训关和考核关等一系列程序,从而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行列。这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督导、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事业科学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

教育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既有方法又无定法。尽管教育教学理论早已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策略,但是从教师的角度或者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具备怎样的观念、行为和态度,还需要具体的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理念、知识、行为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也有了具体的衡量和考核标准。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身、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养培训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自身、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教师培养培训部门等都清楚地知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具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可以对照标准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四)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南,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目标参照

教师的培养培训是影响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开放,《标准》将成为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参照,有利于完善小学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降低教师职前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同时也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供了基础性的要求,有利于切实促进小学教师教育的一体化,确保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有了教师专业标准,不仅可以规范教师教育机构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也有利于对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另外还有利于各教师教育机构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特色,这对于提高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意义重大。

二、合格小学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对《标准》的初步解读

过去提到提升教师素质,抑或衡量一名教师是不是“合格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先进的教育基本理念和基本素养,长期以来没有确定的标准和依据。因为小学教师究竟具备哪些素质才能算合格或是优秀,缺乏概念性的指标体系。《标准》把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为广大小学教师努力成长为一名好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对照的国家标尺,同时也给小学教师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所以,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可以说及时地弥补了这一体系的空白,也很好地回应了长久以来的各种疑问。我们认为,这是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标准,不遵循《标准》的界定,就意味着这名教师是不合格、不称职的,也就不可能成为小学生眼中的好教师。

《标准》在定义“合格教师”标准时,共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每个维度下设若干领域,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能力”维度有五个领域,共涉及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下设若干“基本要求”,一共设有五十八项基本要求。《标准》自始至终贯彻并渗透着四种教育基本理念,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套标准最大的亮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整个标准无论从基本理念,还是到基本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全球战略眼光。

(一)小学教师应倡导和奉行的教育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和中心的位置。以学生为本,就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将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通俗地讲,就是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不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不好的教育。”适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要适合小学生群体的特点。《标准》要求教师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与小学生相关的知识,采取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促进小学生的快乐成长,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二要适合每一个小学生。《标准》要求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倡导以师德为先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小学儿童,特别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师德大到遵纪守法、献身教育事业,小到个人修养、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对待小学生的态度方面,本着“教师的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这一理念,着重要求教师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第一要素,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标准》把“师德为先”提升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进行阐释,足以说明师德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教育部指出,教师“标准”一旦正式颁布后,教师将定期进行资格考试,师德考核将作为首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而在现实教育生活中,违反师德的现象频频发生,对孩子的自尊心极不重视,诸如戴绿领巾、让学生互打耳光,这些反面素材与《标准》中关于师德的定义格格不入,因此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刻不容缓。

3.重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是生动活泼、日益成长的小学生,她的能力首先体现在认识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方面,同时还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法等实践环节上。当代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有能力驾驭课堂,通过有效的方法、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应该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定发展规划的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紧跟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二)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

《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小学教师所面对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小学教师职业。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能进入教师队伍的行列,才能从事教师职业。因此,通过制定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来规范和要求教师职业,突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才能对照标准对即将入职的准教师和已入职教师有的放矢的实施培养和培训,才能有效的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标准》首次提出了把小学生安全放在首位的要求,体现了以生命为重的国家意志。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进步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标准》指出,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里的“安全”应该包含“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健康”两个方面。这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和质量,同时也要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小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富有亲和力;举止文明礼貌”。这些要求更多地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个体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比如应该具有哪些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并且这些特质处于怎样的水平上对小学生才是适当的。

2.“专业知识”维度

《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目的在于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小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小学教师仅仅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习特点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了解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需要了解小学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过渡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突出强调小学教师应“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这是本《标准》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这将有助于改善目前小学在课程设置上普遍欠缺性教育课程和缺乏专职教师的尴尬现状,对于弥补小学生性教育缺失问题,完善小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具有深远影响。

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综合性。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是教师知识的“主干”和“核心”部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小学阶段要以综合课程为主,综合课程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要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小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小学教师要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也正是综合性特点特别要求小学教师关注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正如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要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使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要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增强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才能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宽广的社会视野。

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知识。小学教育与教学因其基础性、养成性、启蒙性等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中学的教育教学,小学教师应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即通俗意义上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以此帮助小学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教师的阅读与学习既要广泛,又要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特别是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搭配与多学科内容的融合。具备通识性知识是小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它是非功力、非职业性的,同时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3.“专业能力”维度

《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出“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如要求“制定小学生个体教育教学方案”“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等;同时又体现出建构主义(如要求“结合儿童已有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教育智慧(如要求“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多元智能(如要求“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等教育教学新理念。

第二,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如要求教师“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和谐的同伴关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再如要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运用于教学中”,从而能够极大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第三,关注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过程中的独特性。如增加体现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特殊性的一项新能力,即“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小学阶段以综合活动课程为主,更加突出活动类课程的重要地位。可见,小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应该能够做班主任、辅导员、心灵导师,都应能够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小学教师要学会与小学生、家长、同事和周边社区进行交流、合作,这是考虑到小学教师工作依托于多角色人际互动这一活动特征,因此对小学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合作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如在人际沟通方面,《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标准》中提出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

第五,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这一能力领域的提出,是对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要求的回应。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让教师意识到自身在专业成长中的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角色,进而在各项专业发展活动中体现出积极的自我反思意识和专业发展规划意识与能力,能主动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活动。提升小学教师创新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目前来讲就是注重和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只有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小学教师才能在实践中具有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查的意向,才能不断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质疑和探讨,才能不断地研究自己教育实践的信念与技能。因此,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培养小学教师反思与发展能力的生长点,对于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对照标准,找准差距,贵在践行

教师,不仅是职业,更应该成为专业。专业标准,就是区别行业之间不同的规则或依据。专业标准,既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权利。正如《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所说:“只有每一个教师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责权利,认识到自己所发挥的独一无二的作用,迸发出强烈的专业自主意识,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教师,进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实现教育目标与理想”。

《标准》的出台说明我们的基础教育在真正的走向科学化,小学教师在真正地走向专业化。《标准》共计五十八项,涵盖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全面性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范围的全面性,其二是小学教师要全面关注小学生成长的多元化需要,其三是小学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小学生个体的成长。《标准》从整体来说,代表了由过去重视评价学生,转而对教师素质进行专业评价考核,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待教育问题,为教育改革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会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培养培训部门、各小学及教师本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标准》作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尤其是严格小学教师准入标准和量化考核指标,形成科学有效地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对教师教育培养培训部门而言,无论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有了一套清晰明了的标准和目标,特别是对于广大未入职的师范生,更应该认真对照标准,找准差距,及时弥补,各师范院校也应该以此为依据,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眼于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可持续性;对于各所小学,应该结合《标准》要求每一位专任教师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每一位小学教师而言,《标准》事关每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同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每位教师要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主动参加教师培训研修,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努力成长为小学生眼中的好教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那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队伍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推动力。《标准》虽是征求意见稿,但已经为广大小学教师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凡是涉及到的责任主体都应该严格对照《标准》,找准差距,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贵在践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需要各方面携手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1.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2010.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S].2001.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师德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刘辉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秦皇岛市铁新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