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主题出版新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丛书》出版编辑思路新探

2012-01-28 14:48赵卜慧
中国出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丛书选题

文/赵卜慧

主题出版,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这类选题既有权威专著、理论通俗读物,也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字、纪实文学等。如何在主题出版层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挑战性课题。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成果,具有独特的出版特点和亮点。

一、为何要策划这套丛书?

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七大上要求高级干部要读5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要求阅读和学习12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196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学习30本马列著作的意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重要部署,并明确要求,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立场、观点和方法。

毋庸置疑,在新世纪新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有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经典中获取营养、获取动力、获取启发,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并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博大精深,有些观点深奥难懂,要想真正学通学懂并不容易。能否以“人有我新”的选题策划理念,探索并创新地编辑出版一套在写作体例和创作风格上,兼收传统写作模式及优点,但独有特色的通俗型理论普及读物?这是选题策划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功夫在戏外。《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丛书》从选题策划到付梓出版前后历经4年时间。2008年年初,就图书出版选题总体思路与艾四林教授进行研讨和交流的过程中,他的一席话令笔者豁然开朗。丛书的出版,一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迫切需要;二是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迫切需要;三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需要。我们的第一次沟通就达成共识:一部经典著作,一本导读。突出原创、权威、简明、通俗。字数每本控制在10万字左右(个别除外)。选题由此而生。只是后来的出版过程稍显漫长。那时,正值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筹建中,艾四林教授实在无暇顾及图书的出版工作。于是,一方面我们耐心地等待出版时机,另一方面潜心研析选题的精细化运作方案,包括相关资料收集、图书整体架构与编写体例规划,等等。其间,出版社经历了转企改制的洗礼与历练,如今,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成员单位,国家队的主题出版与责任担当意识更加凸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出版工程,作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书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应运而生。

二、这套丛书有何独特之处?

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来是学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从源头做起,直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始文本,是最好的学习途径。然则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仅仅就历史考证版(MEGA2)《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集》而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MES)就决定出版120卷左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有50卷(53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2版出齐后也将超过60卷,《列宁全集》中文2版也有60卷。卷帙浩繁,一般读者实难啃读。

目前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类图书很多,版本大都比较传统。大致有两类撰写形式:一类是学术型的大部头研究专著,一类是教材型的章节式汇编合集。前者主要偏重于对经典著作精深细琢式的研究,虽学术性极强,但太过深奥;后者则侧重于对经典著作蜻蜓点水式的汇编阐述,虽简明扼要,但内容较过单薄,读起来总会感觉味道不浓不解渴。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实践、精髓和体系都集中在创立者的原著之中。如何破解大众化阅读难题,体现原创、体现当代、体现中国,并将经典原创、权威导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选题策划成功与否的关键点。由艾四林教授总主编,并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研究的教授倾力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以经典原著为解读蓝本,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以写作背景、成书过程和出版、书的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及其历史影响和当代现实意义等为基础脉络,从选题策划和创作层面,就其著作结构要素,即背景、问题、方法、观点、论证、贡献、影响等基本要素而言,具有较高的导读水平。丛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原创、权威、简明、通俗,也即学术性、通俗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留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主题出版精品图书。

三、这套丛书有何亮点?

经典阅读有资政育人之功效。作为目前国内首套以单本经典为蓝本、逐部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内涵与精髓的精品力作,其突出亮点就在于,通过专家层面的特色导读,把专业研究转化为大众通俗理论作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更有效地强化理论经典的学习与应用。

一是权威阵容。由艾四林教授领衔总主编,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和主力成员为主体阵容的精锐创作团队,确保了丛书内容的严谨、权威、独特。

二是文本独特。精心挑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经典文献进行分册导读,一部经典一部导读。主题鲜明,权威阐释,通俗易懂,行文流畅。

三是文风简约。每部经典导读10万字左右,字体端庄整饬,大字版本凸显品位。导读“三部曲”(写作背景、成书过程、书的结构;主要内容和观点;该书的影响和意义)既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又突出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四是解读鲜活。独辟蹊径,一改以往或深奥、或浅显的传统编撰模式,积极探索并大胆兼顾专著与汇编合集导读的可取之处,使经典原著解读的体例和风格丰满鲜活起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全套30种图书,“十二五”期间陆续推出。首推10种,即《〈自然辩证法〉导读》《〈反杜林论〉导读》《〈资本论〉(第一卷)导读》《〈共产党宣言〉导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导读》《〈论十大关系〉导读》《〈新民主主义论〉导读》《〈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丛书面世后,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反响积极。在今年4月8日清华大学举办的出版座谈会上,学界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党委决定把这套丛书列为党委中心主任必读书目,人手一套。

作为目前国内第一套以单本经典为原始蓝本,逐本权威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通俗读物,它成功的关键点,就是定位精准、创新大胆、恰逢其时、满足需求。重要的是在经典诠释的出版层面探索了一条新路径,既解决中央要求学原著的路径和方法问题,又在解决什么问题层面给我们很好启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学习、研究和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正是主题出版的独有魅力之所在。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丛书选题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人梯书库”丛书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