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6例

2012-01-28 15:33彭春悦蔡兴黎黄志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反流

彭春悦 蔡兴黎 黄志华

·短篇报道·

转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6例

彭春悦1蔡兴黎1黄志华2△

(1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邓州 474150;2 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南阳 473000)

反流性食管炎;转逆汤;中医药疗法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蠕动减弱,胃酸、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等反流物不能及时清除,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而成。近年来笔者自拟转逆汤治疗本病76例,并与西药多潘立酮、奥美拉唑治疗的50例对照观察,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近5年来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21~65岁,平均43.5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4.2年。对照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平均39.8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平均3.9年。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中有关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常发生于饱餐或高脂餐后,平卧和弯腰时症状可加重,咽部有异物感,吞咽困难。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均有不同程度损伤。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自拟转逆汤治疗,药物组成:藿香15g,苏梗10g,白及15g,吴茱萸10g,黄连6g,炒枳壳15g,清半夏10g,浙贝母15g,海螵蛸15g,降香15g,败酱草20g,炒白术15g,六神曲15g。加减:恶心、嗳气明显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柿蒂;气滞明显者加小茴香、八月札;痛甚加延胡索、白芷;咽干加玉竹、麦冬。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总结疗效。

1.3.2 对照组 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饭前0.5h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饭前0.5h口服。疗程同治疗组。

2组患者服药期间忌用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远油腻,餐后避免即卧和弯腰,睡觉时尽量高枕。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关标准拟定。治愈:反流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黏膜无明显充血水肿,糜烂面消失;有效:反流症状基本消失,局部黏膜仍有充血水肿,糜烂面积缩小;无效:反流症状未消失或减轻不明显,局部黏膜无变化。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组76例中治愈36例,占47.37%;有效33例,占43.42%;无效7例,占9.21%;总有效率90.79%。对照组50例中治愈14例,占28.00%;有效24例,占48.00%;无效12例,占24.00%;总有效率7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复杂,西药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上有较好效果,但远期疗效不甚理想。根据临床表现,本症属中医“吐酸”、“胃痛”、“胸痛”、“噎嗝”等范畴。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肝失调达,克脾犯胃有关。脾胃位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升胃降,共同承担升清降浊之职,若肝疏失常,逆犯脾胃,当升不升,该降不降,郁结中焦,蕴久化热,腐食成浊,冲逆食管,则见嗳气、烧心、吐酸、胸骨后疼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故反流性食管炎虽然病机复杂,但肝气不疏、脾胃失和、食浊上逆却是其重点。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健脾助运、和胃降逆为原则。自拟转逆汤以苏梗、枳壳疏肝行气,条达脾胃;藿香、清半夏、炒白术、六神曲健脾助运,和胃降逆;吴茱萸、降香暖胃行气,降逆止呕;白及活血止血,收敛生肌;浙贝母、海螵蛸收敛护膜,抑酸止痛;黄连、败酱草解热除湿,祛腐清浊;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全方合用,疏肝健脾,降逆和胃,止酸护膜,非常切合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故取得显著疗效。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6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指导老师

(本文校对:张文娟 收稿日期:2011-10-11)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反流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