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举偶

2012-01-28 16:36张国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诸症自汗遗尿

李 东 张国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举偶

李 东1张国江2

(1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中医院内科,迁西 064300;2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院内科,唐山 063000)

《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遗尿;遗尿;自汗;乳泣;亡血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仲景方,见于《金匮要略》,主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巳为医家所共知。然就笔者十余年来临床运用本方,不仅可治“失精梦交”,并对遗尿、盗汗、自汗、乳泣、亡血等证,均有卓效。兹将治验与体会简介如下,希望同道指正。

1 遗尿案

王某,男,14岁,遵化人。2009年8月20日初诊。患儿自出生以来已遗尿至今,夜必遗尿,日能上学,饮食如故,屡医不效。询之谓头眩,多梦,烦惊,熟睡时叫不知,醒后则巳尿床,裤褥尽湿,每晚如此。诊察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按浮缓,重按微弱。依据脉证,此乃肾气不足致膀胱不约所致。治法予温补肾气、调和阴阳、兼以固涩。处方:桂枝12g,白芍12g,乌药、山药各15g,益智仁、龙骨、牡蛎各30g,炙甘草6g,干姜9g,大枣12枚。7付,水煎服。药后见效,效不更方,共服汤剂21付,不再遗尿,诸症消失,随访半年未发。

2 盗汗案

马某,男,31岁,迁西人,干部。2010年12月9日初诊。自谓婚前梦遗失精,婚后房事过度,致患盗汗,迄今年余,屡医不效,多则二三次,至少一次,汗出则醒,醒后潮热、心悸难寐,一寐又汗,惊惕,每晚如此。现头昏目眩,少气腰痛,精神委顿,面色枯黄,舌淡苔薄微弱而数。此即《内经》所谓“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之证侯也。拟滋补肾精、调和阴阳,兼以潜阳固涩。处方: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8g,炒枣仁20g,鹿角胶、龟板胶各15g,黄连6g,生熟地黄各18g,龙骨、牡蛎各15g,生姜3g,大枣5g。水煎服。7剂后盗汗止,精神好转,14剂后,诸症消失。

3 自汗案

张某,女,19岁,迁西人,工人。2010年4月21日初诊。患者自诉四肢掌心汗出,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滴,病巳十年余,不分四季、昼夜,寐则汗出,烦惊更甚。近几年来益甚,自觉痛苦不堪。长期求治,均以敛汗为法,未能获效。目睹病况如前述,尚伴有头晕、心慌、失眠、神疲、恶风、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根据患者汗出的病程发展,属内伤杂病可知,依其脉证所见当属阳气不足、营卫不和致自汗无疑,法当温阳补气、调和营卫。处方:桂枝10g,白芍12g, 龙骨、牡蛎各30g,党参15g,黄芪12g,麦冬20g,五味子15g,炙甘草6g,附片12g。服上方7剂,疗效不显,即按原方加熟地黄12g,远志12g,柏子仁12g。继服7剂后,见断续汗出,汗量减少。守方再治,前后共服30余剂,汗出止,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4 乳泣案

范某,女,28岁,迁西人。2010年9月10日初诊。自谓产后5个月,自流白色乳汁,淋漓不止,巳2月余,伴头晕,目眩,动辄汗出心悸,潮热,口干,且夜梦烦惊,惟饮食如故,大小便正常。望之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象轻按浮缓,重按微弱。根据脉症,辨证为阴血先亏,阳失固密之侯。处方:桂枝15g,白芍、党参各15g,炙甘草、当归各10g,龙骨、牡蛎各20g,黄芪30g,生姜10g,大枣12枚。7剂,水煎服。第二次复诊,乳泣减少,诸症亦随之轻减。效不更方,继服7剂,诸症消失,乳不自出。

5 亡血案

蒋某,男,64岁,农民,迁西人。2002年3月17日初诊。患胃脘痛巳3年多,每月数痛,每痛则牵引胸背,呕吐酸水,曾下黑便。3月16日外出打工回家,因道远负重,劳力过度,兼暴饮暴食,当晚胃痛又发,痛势甚剧,胃脘胀满,并吐血便血,1h内数次,诸药无效,由于家贫,未去医院住院治疗。邀余到家诊治。及至,见患者屈足按腹,坐卧不得,面色淡黄,心悸烦惊,舌质淡白,苔略腻,六脉轻按芤动,重按微紧,乃胃痛亡血,阴阳两虚之危侯,宜调和阴阳,补气生血止血,收敛固脱为急务。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灸甘草各9g,灶心土、刺猬皮炭、乌贼骨各15g,龙骨、牡蛎各30g,党参30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水煎;三七粉5g分两次冲服。上方服1剂后,痛减安睡,吐血止,汗止,仍下血两次,再剂下血亦止,心悸、烦惊诸症消失。继服此方两周,后改用复方乌贝散合香砂六君子丸,早晚空腹各6g,共调理一月而痊愈。

6 体会

考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方乃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七味药组成,仲景因证立方之意,实由《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一语悟出,意谓阳失阴的涵养,则火浮不敛,阴得不到阳的固摄,则精不内守,故用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以收敛固涩。应用本方的辨证要点是:①头昏、目眩、潮热、唇燥、口干、心悸、烦惊、多梦或梦交、遗精;②舌质淡嫩、舌苔薄白;③脉阳浮阴弱,或芤动微紧。根据本人的经验体会:凡因阴虚而阳不固密所致的上述诸证,只要符合上述辨证要点,投以本方,均收捷效。临证时根据辨证灵活加减尤为重要。如脉兼数,烦惊甚,潮热多,为阴虚甚,宜加地黄、知母、龟板胶之类,甚者去桂枝,再加白薇;如脉兼迟,而手足冷、阴器寒者,为阳虚甚,宜加附子之类;加乌药、山药、益智仁兼暖肾气;加党参、当归兼补气血;加灶心土、刺猬皮炭、三七粉可兼止血。必须活用古方,不能一成不变。顽固性自汗者应重在益气温阳,黄芪助生脉散益气敛阴,贵在夏月重用附片,以配上药有阳生阴长之意,诸药合用,相得益彰,营卫调和,汗止而诸症随愈。

2012-02-1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06.046

1672-2779(2012)-07-006-0067-02

(本文校对:韩世辉)

猜你喜欢
诸症自汗遗尿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牙龈出血 按摩承浆穴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按摩这些穴位可补血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650 nm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