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2-01-29 06:46涛,冯骅,夏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出口商品密集型劳动力

朱 涛,冯 骅,夏 宏

(河南大学产业与农村发展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

出口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Jesus Crespo Cuaresma and Julia Worz(2005)利用1981-1997年45个发展中国家的33类出口产品得出结论认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将与高的生产效率以及高的发展潜质相随,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将促进一国经济快速发展。Laursen K.(2000)利用发达国家的证据证明出口尤其是高新技术出口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Peneder M.(2003)研究认为,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不同其经济增长的效率也大不相同。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依靠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本文尝试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靠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建议。

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1998-2008

劳动密集型产品指在其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比例中,劳动力投入比重相对较高,资本、知识投入的比例相对较少的产品,例如,纺织、制革、服装、视频、零售、餐饮等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它是相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言的,具体哪些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则没有统一的划分。在国际贸易中,有形商品被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中第61章、65章、82-85章以及894章的工业制成品归入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皮革制品、家具、玩具、箱包等轻工业品(UNCTAD,2002),本文提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指这些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知识所占比例较低,资本所占比例较高的产业,如交通、钢铁、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都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工业。高技术密集型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的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的产业。如办公设备、计算机、电器、电子元件、宇航、科学仪器、药品、生物制药等。而根据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海关编码的调整,我国将高技术密集型产品按技术领域分类为11大类:电子信息,软件,航空航天,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地球、空间与海洋,核应用技术和现代农业。

近年来,中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改善。1998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和所占出口比例很小,但在2008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4156.11亿美元,而当年的出口总额为14306.9亿美元,其所占出口比重高达29.05%,这充分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在逐步调整和改善。本文选择每类有代表性的10种出口商品,考察近11年的出口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三大类代表性商品每年出口金额统计单位:亿美元

下面用曲线图说明,见图1。

图1

从表1和图1不难看出,三类要素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从绝对量上一直高于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其增长趋势明显,这说明我们国家充分发挥劳动力禀赋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到2006年之后逐渐赶上和超过资本密集型产品,说明我国出口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以及出口比例都不断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加,也表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地优化升级。

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尝试研究各类出口商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本部分根据时间序列数据(1998-2008中国统计年鉴)对各类商品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1998-2008年之间的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绝对量作为因变量Y,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自变量包括:X1——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2——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3——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4——最终消费支出;X5——资本形成总额。通过Eviews软件进行计量相关分析,考察各种因素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构建模型如下:

数据见表2:

表2 单位:亿元

将表2统计数据以汇率1:7折合成美元,如表3:

表3 单位:亿美元

根据表1、2以及表3数据,通过Eviews软件分析,得出下列数据:

其中:Y——国民经济增长绝对量;X1——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2——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3——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4——最终消费支出;X5——资本形成总额。

统计检验:首先,拟合优度检验

根据Eviews的分析结果,该模型的可决系数(R-squared)为0.999838,调整后的可决系数(Adjusted R-squared)为0.999676均较高,接近1,说明样本回归线对样本值的拟合优度较好,X对Y的解释能力较强。

其次,F检验。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

H0:β1=β2=β3=β4=β5=0(βi为解释变量Xi的系数)

H1:至少有一个 βi不为 0(i=1,2,3,4,5)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n(样本数)=11;k(解释变量个数)=5;F统计量的分子的自由度为5;分母的自由度为5;查表得 F0.05(5,5)=5.05。因为该模型的 F统计量值为6177.155>5.05;所以否定H0,接受H1;得到国民经济增长绝对量与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第三,T检验。提出检验的原假设为

H0:βi=0,i=1,2,3,4,5

由Eviews分析结果:

β1的 t-statistic=3.719339

β2的 t-statistic=3.197602

β3的 t-statistic=0.770858

β4的 t-statistic=4.744328

β5的 t-statistic=4.297471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得自由度为5的t分布双侧分位数为2.57。

因为 t1=3.719339 > 2.57;t2=3.197602 >2.57;t4=4.744328 >2.57;t5=4.297471 >2.57,所以否定 H0,β1,β2,β4,β5显著不等于零,即可认为X1:劳动力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2: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X4:最终消费支出;X5:资本形成总额对国民经济增长绝对量有显著影响;而t3=0.770858 <2.57 所以不否定 H0:β3=0,即可认为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绝对量对国民经济增长绝对量没有显著影响,于是在建立回归模型时X3可以不作为解释变量进入模型。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近11年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因素中,中国出口因素比投资、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按照要素密集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3.32)、资本密集型产品(1.94)和技术密集型产品(0.76),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贡献偏小。

三、依靠出口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上文分析表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中国是否可以继续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促进经济增长呢?本文认为中国依靠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必须继续调整出口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原因如下:

首先,随着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中国产品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不断下降。表4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农民工工资的上涨。

表4 农民工在不同地区的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单位:元、%

其次是原材料价格在不断攀升,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从环比指数构成的变化看,11月份比10月份物价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食品、居住类以及衣着类这三项商品的环比指数上涨决定的。这三项商品的环比分别上涨2%、1.8%和1.6%,对环比指数的贡献率分别是0.7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下降。

最后是汇率的变化,尤其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在短期对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增加研发投入,推动出口商品结构继续升级。中国在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由国家统计局、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次全国研发资源清查显示:2009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1.7%,创历史新高。尽管成绩显著,但差距依然存在,主要差距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总体研发投入强度还不高。2009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虽然达到了1.7%,但与世界领先国家3%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偏低,与发达国家基础研究支出占10%以上和应用研究支出占20%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这两项支出所占比重不高表明我国科技发展的根基还不够坚实,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水平不高。200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为1893家,仅占4.7%;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授权发明专利14277件,约每三家企业有一件。

人民币的升值对初级产品的出口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对于初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都需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其附加价值。只有如此,产品才能在国外巩固和提升其市场占有率。

第二,调整促进出口的政策法规,促进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比如采取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对中小出口企业降低或减免增值税等。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其收益,在金融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渡过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促进中国的就业方面发挥其独有的作用。

第三,调整投资结构。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国外需求的减少对中国传统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国内投资结构的调整也是一个解决思路。政府应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投资转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转移。

第四,继续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在促进出口结构优化的同时,也要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由过去的出口拉动型增长转变为内需促进型经济增长。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必须将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解决内需的问题表面上是个人收入和购买力的问题,深层的问题与利益格局、制度安排以及社会结构有关。为解决中国的内需问题,必须对利益格局、制度安排以及社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第五,调整投资区域,降低出口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成本呈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力成本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成本,中国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有必要进行产业区域转移,由用工成本较高的东部地区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五、结论

上述研究表明:我国三类要素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从绝对量上一直高于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其增长趋势明显。我们国家充分发挥了劳动力禀赋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到2006年之后逐渐赶上和超过资本密集型产品,说明我国出口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以及出口比例都不断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加,也表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升级。研究还表明:近11年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因素中,中国出口因素比投资、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按照要素密集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依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贡献偏小。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拉动型出口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促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本文提出加大技术投入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采取鼓励出口政策、调整投资结构、产业区域转移以及扩大内需等政策。

[1]Jesus Crespo Cuaresma,Julia Worz.On Export Composition and Growth[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5,141(1):33-48.

[2]Laursen K.Trade Specialization,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Advanced Countries[M].Cheltenham:Elgar,2000.

[3]Peneder M.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3,14(4):427-C448.

[4]张定胜,杨小凯.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4(9):3-13.

[5]魏浩,毛日升,张二震.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5(2):21-33.

[6]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2007(5):4-16,19-31.

[7]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2):117-223.

[8]杨小凯.新贸易理论及内生与外生比较利益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学季刊,2002(4):22-31.

[9]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1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国家统计局农业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2010-04-19.

[11]朱之鑫.经济增长拉动就业明显弱化[N].北京现代商报,2004-05-01.

[12]中国统计年鉴:1998-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2009.

[13]朱剑红,陆娅楠.中国跻身研发经费投入大国2009年占GDP的1.7%[N].人民日报,2011-11-24.

猜你喜欢
出口商品密集型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