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介入法”对新生儿父亲吸烟行为干预的探索及体会*

2012-01-29 15:17王佳琳毛爱妹康华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2期
关键词:吸烟者戒烟婴儿

王佳琳 毛爱妹 康华

“妻子介入法”对新生儿父亲吸烟行为干预的探索及体会*

王佳琳①毛爱妹②康华①

妻子介入法; 吸烟; 行为干预

烟草危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统计,全球吸烟人数有11亿多,其中8亿在发展中国家,如以吸烟的绝对数计算,我国吸烟人数占世界第一[1]。且我国妇女和青少年吸烟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WHO估计,按现有趋势,中国目前20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将有2亿变成吸烟者,其中至少有5000万人将因吸烟而早逝(35~69岁死亡)[2]。

吸烟不仅对吸烟者自身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给被动吸烟者尤其是婴幼儿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美国的研究表明,被动吸烟对婴幼儿的损害是多系统的,并影响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3]。面对庞大的吸烟群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群吸烟率、保护婴幼儿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

1 我国控烟工作现状

吸烟是一种生理(尼古丁成瘾)、心理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因而控烟措施多从两个层面进行,即社会控烟与个人控烟。社会控烟是政府通过对烟草的生产、广告宣传、税收、立法禁烟等方法对烟草进行控制,因而具有覆盖面广、见效快的特点。个人控烟目前以健康教育为主,通过教育达到使吸烟者自愿戒烟的目的。

我国自七十年代开始就不断颁布各种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控烟措施,进行控烟科学研究,但效果不明显。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较差,初级保健体系也不完善,国外适用的戒烟提醒系统以及尼古丁替代疗法也难以大规模借鉴推广。多年持续进行的健康教育使80%以上的吸烟者认识到吸烟有害自身健康,但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仍处于戒烟的思考前期。这就提示以针对吸烟者自身健康教育为主的控烟方式应当有所改变,控烟必须寻求新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人群、在适当的时间、采用适当的方法是控烟成功的关键。

笔者于2010年申请四川省卫生厅立项资助,采用“妻子介入法”对新生儿家庭中的吸烟丈夫进行控烟干预,是对目前我国艰难的控烟问题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旨在促进新生儿家庭提高自主控烟的干预能力,减少因被动吸烟带来的健康隐患,并初步建立一套能在家庭中推广实施的可行性控烟方案。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2 本次研究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从成都市某妇幼保健院随机抽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家庭进行横断面调查及阶段性干预。调查遵循医学伦理道德要求,采取自愿参加原则。

纳入标准:(1)出生0~7 d以内的新生儿家庭,其中新生儿父亲累计吸烟时间≥6个月,吸烟量≥1支/d;(2)未来1年内父母分离时间累计在3个月以内。

排除标准:(1)未来1年内父母分离时间超过3个月;(2)新生儿母亲吸烟的家庭;(3)新生儿父亲现已戒烟者。

2.2 调查工具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自编量表完成调查工作。表1:新生儿父亲吸烟行为及吸烟知识调查。调查表分为两个部分,共38个条目。内容涉及人口学特征、吸烟状况及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等方面。表2:新生儿母亲吸烟态度及吸烟知识调查。调查表也分为两个部分,共23个条目。内容涉及人口学特征、对吸烟的态度及相关危害性调查。两份调查表均经6位专家评议,显示表面效度良好。表1在目标人群中的复测信度为0.73,表2的复测信度为0.71。

2.3 实施办法 第一步:实验干预人员在新生儿家庭产后住院期间发放并指导填写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儿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对于吸烟问题的态度和父亲吸烟现状;判断新生儿父亲此时处于控烟的哪一阶段。第二步:重点向新生儿母亲讲解被动吸烟的危害,尤其是对新生儿可能造成的影响,发放宣传手册和图片、视频资料。第三步:根据Prochaska等人提出的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指导婴幼儿母亲根据丈夫所处的不同戒烟阶段(没有戒烟愿望阶段、犹豫不决阶段、正式戒烟阶段、预防复发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营造有利戒烟环境,利用妻子对丈夫的影响力,以“保护婴幼儿健康”为目标指向,支持婴幼儿母亲主动、全程地干预并监督丈夫的吸烟行为。

2.3.1 无戒烟愿望阶段 干预人员向婴儿母亲进行吸烟危害性,尤其是对新生儿危害性的宣传,指导母亲再告知给父亲,并帮助父亲思考吸烟的利弊。

2.3.2 犹豫不决阶段 实施“引发动机式交谈”,指导妻子开诚布公地与丈夫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丈夫的自我戒烟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孩子的健康”作为目标指向,进一步加大丈夫的戒烟动机。

2.3.3 正式戒烟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婴儿母亲根据其丈夫的个性特点和吸烟规律,帮助丈夫制定改变计划(如逐次减量法、全家参与法、替代戒烟法、强化戒烟法等)及戒烟规范,帮助克服戒断症状。如在丈夫习惯的吸烟时间以其他活动(抱婴儿、协助喂哺、帮助换尿布等)代替吸烟以转移其注意力;不在客厅、厕所及一眼可见之处放置香烟等,同时及时鼓励丈夫每次取得的点滴进步。

2.3.4 预防复发阶段 强调妻子对于监督丈夫吸烟行为防止其复吸的重要性,以入户调查、电话随访、持续寄发宣传资料等形式,督促妻子持续不断地对丈夫进行控烟监督;同时提醒妻子对丈夫的体贴和关心,也是减少丈夫吸烟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于新生儿家庭出院后的首月、第3个月、第6个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吸烟者戒烟态度及戒烟行为的动态变化。

3 讨论

3.1 “妻子介入法”协助控烟工作的优势 有研究表明,吸烟者对于香烟的内隐态度不光是由香烟本身所具有的,尼古丁等让人成瘾的物质引起的,还来自于更广泛的因素,包括一些社会性因素,比如母亲对吸烟的内隐态度与孩子对吸烟的内隐态度密切相关[4]。妻子作为家庭环境要素中的重要成员,对丈夫的心理暗示与情感支持作用在其戒烟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妻子介入法”是运用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情感纽带,利用妻子对丈夫的影响力,以保护孩子的健康为理由,促使母亲全程监督和实施家庭控烟计划,最终达到控制婴儿父亲减少或消除吸烟行为的一种方法。该法改变了以前均由医务工作者实施干预,而吸烟者被动接受的模式,逐步弱化医务人员的干预作用,最终提高了家庭的主动干预能力。李爱兰等[5]的研究结论也证实,利用家庭成员力量,倡导创造家庭无烟环境可有效控制吸烟行为。

从对婴儿健康的重视程度来看,婴儿母亲对婴儿健康信息通常比较敏感,对危害婴儿的健康行为也会自觉加以抵制。有研究发现,85%~90%的母亲在知晓被动吸烟危害婴儿健康后,会主动采取措施使孩子远离烟雾[6]。Fossum等[7]报告了一组以婴儿母亲为目标人群的控烟研究结果,以“保护自身”为指向的控烟项目,对改变婴儿母亲吸烟行为无影响;而以“保护婴儿”为指向的控烟项目能改变婴儿母亲吸烟行为。这一研究提示,母亲对于孩子健康的重视足以促使她们改变自身及家庭成员的不良吸烟行为,而利用母亲对父亲的影响实施家庭控烟计划也是切实可行的。毛爱妹等[8]的研究也发现,戒烟的新生儿父亲中,一半在婚后戒烟,最突出的戒烟原因是担心吸烟影响自身健康,其次为担心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以上研究都提示,随着婴儿的降生,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会为了孩子的健康而增加参与戒烟行动的可能性。

Prochaska提出的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认为,人们改变吸烟行为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心理阶段,根据其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控烟干预会比其他的控烟方式更为有效。而医务人员由于不能与被干预者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往往难于将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真正落实下去。本研究将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与妻子介入法相结合,指导妻子根据丈夫不同戒烟阶段的心理特点,利用妻子与丈夫朝夕相处的特点和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作用,主动、全程地干预并监督其丈夫的吸烟行为。

3.2 “妻子介入法”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 该法实施过程中,新生儿家庭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相对困难。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伴随新生儿出生后家庭琐碎事务增多,父母无法及时反馈信息。

针对该问题,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如下:(1)尽量简化量表,以方便新生儿父母尽快填写;(2)多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注意避开其休息时间;(3)随访戒烟手册里可附加一些新生儿哺喂知识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起父母的阅读兴趣;(4)在新生儿家庭产后住院干预期间内,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告知参与这项研究的意义及对自身家庭的好处,鼓励其坚持参与项目调研。

以新生儿出生作为契机,利用新生儿母亲的作用,对新生儿父亲进行控烟干预的做法切实可行,且收效甚好。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地域局限,尚需进一步做更大样本、多地区的随机对照研究。同时还需防止新生儿父亲随着妊娠结束、婴儿出生后戒烟动因随之削弱而又再次复吸。

[1] 王晓锋.全球吸烟现状与控烟努力[J].卫生软科学,2003,17(1):47-48.

[2] 张琼,何英剑,詹思延.应用循证实践制定社区控烟指南[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3):321-322.

[3] 张海英.被动吸烟对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及生长发育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5):405-406.

[4] 杨萌.主动吸烟者对香烟线索的内隐及外显态度研究综述[J].高教研究,2009,28(1):97-98.

[5] 李爱兰,黄悦勤,王燕玲,等.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75-77.

[6] 陈肇始,林大庆.促进儿童健康:被动吸烟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3(4):1-3.

[7] Fossum E,Arborelius S,Bremburg. Evaluation of a counseling method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ild exposure to tobacco smoke: an example of client-centered communication[J]. Preventive Medicine,2004,38(1):295-301.

[8] 毛爱妹,李继平.成都市区新生儿父亲戒烟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 22(5):61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2.082

2010年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编号:100129)

①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②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在读)

王佳琳

2012-04-11) (本文编辑:车艳)

猜你喜欢
吸烟者戒烟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戒烟文
吸烟者更易腰腹肥胖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戒烟
No Smoking请勿吸烟
婴儿为何会发笑?
每天1根烟,心脏病风险增3倍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