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德县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调查与防治

2012-01-30 01:55切桑卓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6期
关键词:疫点出血性氏杆菌

切桑卓玛

(青海省同德县唐谷镇兽医站,同德 813200)

同德县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调查与防治

切桑卓玛

(青海省同德县唐谷镇兽医站,同德 813200)

牦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本病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可引起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发病。本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败血及多脏器的广泛出血为特征。本菌存在于病畜全身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只有少数慢性病例存在于肺脏的小病灶中,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中可能带菌。本菌在外界的抵抗力较低,普通消毒药常用浓度对它都有良好消毒效果。溶血性巴氏杆菌对牛也有致病力。

从2006~2007年,本人参加了多起牛出血性败血病疫情的调查和防治工作。为摸清同德县5年间疫病的发生、流行、防治情况,找出其发生和流行规律,总结防治工作经验,为疫病预测,疫病分析提供依据。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本人于2007年4~7月在全县范围内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走访询问等方式对疫病的发生情况,临床病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情况

1996~2007年,同德县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免疫工作从未停止,但免疫密度均不高。疫情在5个乡镇中流行,疫点达10个,疫区供存栏牛893头,发病210头,死亡16头,发病率7.62%。其中,1996年发生疫点1个;1997年发生疫点1个;2001年发生疫点2个;2002年疫点2个;2005年疫点2个;2006年疫点1个;2007年疫点1个。疫情在年份上成跳跃式发生,平均2.22年就有疫情发生,且有扩达蔓延的趋势。疫情发生情况项见表。

2 典型病例

2000年7月5日,畜主来某家的牦牛患病出现呼吸困难,流口水等病状,且已造成8头牦牛死亡。笔者前往诊治:发现有156头牦牛出现不同程度的颌下及喉部肿胀、坚硬发热、呼吸困难、叫声嘶哑、张口呼吸、口内流涎,并伴有拉稀。剖检已死牦牛2头:尸僵完全,鼻流黄绿色液体,切开喉部,下颌水肿部呈黄色胶样浸润,胸膜有块状出血。经临床证状、剖检变化及流行病学材料综合分析,确诊为牦牛出血性败血症。

3 临床症状

3.1 症状

病牛突然发病,全身肌肉战抖,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低头反背,呆立不动,鼻镜干燥,流涎,嘴角挂有泡沫状液体,口腔内滞留草团有恶臭,下颌、颈部及胸前皮下水肿,触摸坚硬、肿胀,病牛疼痛,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粪便初期为褐色粥状后为水样并混有粘液和血液伴有恶臭,急性病例口鼻流出泡沫状含有血液的粘液,30~90 min即倒毙。

潜伏期2~5 d,病程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

败血型:病初发高烧,达41℃~42℃,随之出现全身症状,稍轻时,病牛表现为腹痛、开始下痢,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流状,其中混有粘液,粘膜片及血液,恶臭,有时鼻孔内和尿中有血。拉稀开始后体温下降,迅速死亡。病期多为12~24 h。

浮肿型:除呈现全身症状外,在颈部、咽喉部及胸前部皮下出现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同时伴有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伸出齿外,呈暗红色,患畜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粘膜普遍发绀,也有下痢和某一肢体发生肿胀者,往往因窒息而死。病期多为12~36 h。

肺炎型:主要呈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畜便秘,有时下痢,并混有血液,病程一般可达3 d或1周左右。

4 病理剖检变化

病牛皮下出血,咽喉、颈部、胸前皮下炎性水肿,切开水肿部位有淡黄色液体流出,肺部、气管内有大量泡沫,心外膜出点状出血,心包有淡黄色积液,肝脏肿胀并有出血点,脾脏、肾脏未见变化,胸腹腔积有大量浆液性渗出液,淋巴结肿大。

5 防治措施

5.1 病健隔离

按常规将病健牦牛隔离分群,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尽量消除或减少降低畜体抵抗力的一切发病诱因。

5.2 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加强对健康牛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管理,开展经常性的预防消毒;对病牛圈舍及其被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清理,并用强力消毒灵等消毒液定期消毒。

5.3 生物安全处理措施

病畜死尸不得随意丢失弃、剥皮、食用,应该是焚烧、深埋。

表1 1996~2007年疫情发生情况统计

5.4 病牛治疗

肌内注射牧迪888注射液0.1~0.15 ml/kg,1次/d,可同时肌内注射黄金2号注射液0.1~0.15 ml/kg,2次/d,连用3~5 d;对病情严重的牛为了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用10%葡萄糖注射液、安钠咖,维生素C等,静脉注射,1次/d。待病牛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后,抗生素药物还需继续使用2~3 d,以巩固其疗效。

5.5 同群及可疑处理

牛用青霉素、链霉素各500~600 IU联合肌内注射,预防治疗,2次/d,连用2~3 d,若出现临床症状者可紧急接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肌肉或皮下注射,体重100 kg以上的牛6 ml,体重100 kg以下的牛4 ml,每年1次,注射器21 d后方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9个月。

6 小结与讨论

6.1 本病病原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一般认为常存在于健康动物的上呼吸道黏膜,正常情况下不引起发病。当家畜在外界诱因诸如天气骤变、疲劳过度、长途运输、畜群拥挤、卫生条件差、营养缺乏、饮料突变等不良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即可侵入体内大量繁殖,毒力增强,经淋巴进入血液,发生内源性感染而发病。

6.2 此次牦牛发病原因:一是当时正值春夏交替季节,气候变化无常,牧草还未返青,畜体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等诱因促使牛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二是该牧户连续多年未进行免疫,在上述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疫情的发生。未采取任何措施,任由野生动物采食,造成了病原传播,疫源扩散,导致其他牛群感染本病。6.3 经检验健康才能与其他牛合群放牧。在租用牧场时应先了解情况,是否发生过疫情,更不能到老疫点放牧,只有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

7 体会

因牦牛常年生长于高寒偏远地区,与人接触较少,生疏、性野,难以保定和抓捕困难,若强行保定易导致挣扎而窒息死亡。为减少损失和麻烦,笔者用食盐加增效联磺片让其自由采食治疗。方中食盐是利用牦牛常年在高寒地带放牧,本身缺盐的特性,加入抗菌消炎药增效联磺片让其自由采食,收到了较好效果。

[1]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格桑钝珠.旦扎.姜丽,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2):54-55.

[3] 同德县动物疫病情况调查表.1996-2007

猜你喜欢
疫点出血性氏杆菌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基于GIS的夷陵区松材线虫入侵松林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西昌市松材线虫病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安宫牛黄丸合手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38例——附单用手术治疗35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