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2-02-10 06:32
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格兰杰协整外贸

焦 克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步入了异常活跃期。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令世界为之瞩目。加之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呈逐渐走高的趋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已经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很多国家把人民币当作“第二美元”,2011年8月23日,央行公告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已经扩大至全国,显示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相比较于美元、欧元、日元等传统国际货币来说,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尚处于周边化的起步阶段。

一直以来,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都力推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那么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如何?当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出现,仅有的几篇文章也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上,鲜见文章利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两者间的关系,这也使本文的研究更有意义。

一、文献综述

理论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探讨开始得较早且形成了一系列明确的研究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凌星光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国际的强势货币的地位已经开始显现[1]。顾丽姝和王凯庆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条件[2]。

第二,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Mundell指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人们是否对该种货币的币值稳定抱有信心,而这又取决于货币流通或交易区域的规模、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以及货币本身的还原价值[3]。胡再勇及蔡乙萍从我国的经济基础、宏观经济局势、外汇储备、金融市场和外汇体制改革、汇率稳定及政府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4-5]。

第三,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李稻葵和刘霖林指出,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良好、外汇储备充足这些有利条件,他建议从三个步骤来进行推进:第一步是在海外发展人民币的主权债务,让境外投资者逐步学习和买卖人民币的债务;第二步是要更多地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作为结算货币来使用;第三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考虑完全实现资本账户的开放。他认为,虽然在程序上以上三步与传统的程序是相反的,但却是可行的[6]。李晓等、杨雪峰也在研究中指明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和行动路径[7-8]。

第四,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李镕喆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及对贸易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9]。贾林娟和杨宏哲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贸易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10]。姚小义和谭劼在研究中分析了基于外贸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微观基础。实证分析表明,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主要是由宏观经济基础进行支撑的,而基于外贸微观基础的支撑稍显薄弱。在外贸微观基础的三个要素中,规模要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力度最强,其次为结构要素,风险要素的力度最为薄弱。应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外贸微观基础,可以考虑通过优化外贸结构、加强汇率风险控制来实现[11]。胡宗义和刘亦文运用动态CGE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均具有正向作用,但是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还相当低,人民币从初步国际化到完全国际化可能还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12-13]。

本文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事关我国贸易与金融发展的国家货币战略问题。目前,我国的贸易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世界贸易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贸易的强大所带来的比较优势也在逐步建立起来。

表1列出了1991—2010年我国外贸发展的总体状况。由表1可知,除1998年和2009年受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发展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年份增长率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年均增速分别达18.32%、18.35%和18.50%。

表1 中国外贸发展状况 单位:亿美元、%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我国外贸发展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把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和进口增长率做成折线图。可以看出除1998年和2009年外,其余年份的增长率都大于0。其中,外贸增长和进口增长最快的年份均出现在2003年,增长率高达37.09%和39.84%;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出现在2004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5.39%。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目的是推动贸易主体把人民币当作国际性的支付手段运用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在后危机时代,尽早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借助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实证检验方法,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对我国外贸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二)实证模型的建立和相关变量的选取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只是外贸发展的可能影响因素之一,在进行计量分析时,必须综合考虑其它方面的影响,避免遗漏重要解释变量。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主要控制变量,考察区间为1987—2010年。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其中,TRADE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代表对外贸易变量,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来表示,单位为亿美元。并利用各年的美元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INTER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指标,以人民币占央行官方持有外汇总储备的比重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网站,单位为%。

Y代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并以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调整为以1987年为基期的实际值,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ER代表人民币汇率水平,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示,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FE表示外汇储备,单位为亿美元。与外贸总额的处理方法相同,利用各年的美元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INF表示通货膨胀率指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三)协整分析

1.单位根检验

为了获得平稳的时间序列,消除数据可能存在的逆方差问题,对模型中的总量数据:外贸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分别取自然对数,以LT、LY和LFE表示。运用Eviews6.0软件,利用ADF法检验各时间序列数据及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结果见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变量 LT、INTER、LY、ER、LFE、INF在1%的显著水平下ADF统计量都大于1%的临界值,说明以上变量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把各个变量取一阶差分后重新进行检验,各变量变成了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表2 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根据施瓦茨准则 (SC)和赤池信息准则(AIC)①根据取使得AIC或SC值最小的标准确定滞后阶数。判断方程的滞后阶数为1。对方程LTt=α0+α1INTERt+α2LYt+α3LFEt+α4INFt+α5ERt+εt作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回归结果 (被解释变量:LT)

回归结果显示,R2为0.9912,说明各解释变量对方程的解释程度达99%以上,方程拟合得很好;DW的值接近于2,说明利用协整方法估计出的模型基本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进一步对回归方程的残差项εt进行ADF检验以确定其是否平稳,检验结果显示残差项的ADF检验值为-3.0864,显著大于1%水平上的临界值,说明方程不存在伪回归问题。从而可以说明,对外贸易发展指标LT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指标INTER及其他控制变量 (LY、ER、LFE和INF)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变量LT与INTER、LY、ER、LFE、INF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满足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条件。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质是检验各个变量及其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影响到其它变量。若是,则称两个变量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否则为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滞后期为1)

当滞后期为1的时候,人民币国际化水平INTER、国内生产总值LY和外汇储备水平LFE与我国外贸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关系;通货膨胀率INF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ER都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反命题不成立。

4.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证实了我国外贸发展状况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及其他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下面主要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说明短期内各变量由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调整的过程。

经过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如下:

上式中的误差修正系数为-0.0156,符合误差修正模型规定的反向修正机制。上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对本期外贸的短期影响为0.9530,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每提高1%,带动我国外贸增长0.95%,小于协整检验中的长期影响系数(1.11%),可能因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作用要显现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

(四)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

1.脉冲响应函数

为了揭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及其它变量的结构冲击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引入脉冲响应函数。②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性的模型,因此在分析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是分析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之所带来的影响及该影响什么时候达到最大,这种方法称之为脉冲响应函数 (黄静波,2009)。图1列出了分别由各因素冲击引起的外贸变动的累积性影响。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我们设置为20期 (年)。

由图1可知:

(1)给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一个正向的冲击,外贸因素在第二期开始显现负向影响,且影响逐步加大,在第6期转为正向影响,并稳定在负向影响上。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对外贸出口产生的负向影响,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作为结算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较少,滞后于我国的外贸增长,从而显现出阻碍作用。今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对外贸发展的促进作用可能会进一步显现。由图1可以看出,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2)外汇储备、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增长的影响基本为正,符合我们的预测。外汇储备对外贸发展的影响长期来看作用效果在缓慢减弱,可能是由于虽然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多,但是在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政府干预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导致外汇储备增加对外贸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显示出弱化的趋势。(3)对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一个正向冲击,外贸变量表现出负向的反应;给通货膨胀率一个正向的冲击,外贸因素在第2期开始显现出负向反应,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0.0817),并在第6期和第7期暂时表现出正向反应后最终稳定在负相关上。

图1 分别由各因素冲击引起的LT的脉冲响应函数

2.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是指将方程中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变化所做的贡献进行分解。对前30期各个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作方差分解如表5所示,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率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等变量对我国外贸发展因素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9.56%、8.53%、15.05%、0.59%和0.66%。其中,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30期的时间内经历了逐渐增大又缓慢减小的过程,在第18期达到最大值 (57.38%)后逐渐减少到50%左右;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率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弱,说明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对外贸产生影响的时间间隔较短,且该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弱化。

表5 冲击对被生变量影响的方差分解分析

续表

三、结 论

协整检验显示,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对外贸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格兰杰因果关系证实了两者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检验了两者的短期关系,也得出了正面的结论;在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外贸效应进行分析时发现,给人民币国际化一个正向的冲击,外贸变量显示出负向的反应,可能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相对滞后有关,今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正向反应可能会进一步显现。因此,今后我们应继续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挥人民币对我国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要积极推动我国各个企业争取在对外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更多地掌握贸易的主动权,扩大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其次,要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的出入境审核机制,放宽贸易中人民币现金出入境的限额,保证以人民币作为清算货币渠道的畅通无阻。最后,要充分利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积极参与到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过程中,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尽早推动香港建成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加快培育人民币香港债券市场,更好地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

[1]凌星光.论人民币升值和中国国际货币战略[J].管理世界,2002,(1):58-64.

[2]顾丽姝,王凯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及长期性[J]. 经济问题探索,2009,(3):174-178.

[3]Mundell,R.A.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Outlook for Asian Currency Collabor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3,58(4):3-7.

[4]胡再勇.人民币成为亚洲储备性货币现状研究[J]. 经济经纬,2004,(6):27-30.

[5]蔡乙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探讨:国别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5,(18):70.

[6]李稻葵,刘霖林.双轨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金融,2008,(10):42-43.

[7]李晓,李俊久,丁一兵.论人民币的亚洲化[J].世界经济,2004,(2):21-34.

[8]杨雪峰.国际货币的决定因素及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 求是学刊,2009,(4):59-63.

[9]李镕喆.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及对中国贸易的影响[J]. 当代经济,2010,(9):74-77.

[10]贾林娟,杨宏哲.浅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2010,(9):82-83.

[11]姚小义,谭劼.基于外贸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微观基础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7-11.

[12]胡宗义,刘亦文.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动态CGE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2):59-67.

[13]戚骥,唐冰开.人民币国际化:中美货币金融领域竞争与合作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1,(12):68-72.

(责任编辑:孟 耀)

猜你喜欢
格兰杰协整外贸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榜单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