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生活大调查

2012-02-11 11:11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课题组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期
关键词:党政保健领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课题组展开了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选取样本,跟踪观察,首次以科学方法描述出了我国县(市)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状况,揭示这一层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方式,让公众有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了解。

样本选取

这项研究选取了8省市12个县(区)的162名,包括党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主要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在正常工作时间,对他们进行了至少连续一周的观察和记录。

调查中,将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分为4类16项,分别为:一是用餐与睡眠,包括:每日三餐和晚间、午间睡眠;二是工作类,包括:会议、批阅文件、研究工作、谈话、调研、接访、陪同、出差、走访慰问等9项;三是学习、休闲保健,包括:健身、休闲和医疗保健;四是家庭生活,主要内容为陪伴家人。

观察对象每周平均工作、生活的时间分布情况为:周睡眠总时长:61.48小时,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7小时;周用餐总时:14.69小时,平均每天用餐时间约为2小时。工作情况是:周工作总时长:47.56小时,平均每个工作日约为9个半小时。周学习总时长:9.66小时,平均每天学习1.38小时。周休闲保健总时长:6.40小时。周家庭生活总时长:10.55小时。

县处级领导干部群体的工作方式,是我们关心和研究的一个重点。根据我们的观察统计,观察对象工作方式的周平均状态是:研究工作9.79小时、出差8.88小时、开会8.42小时、调研6.38小时、批阅文件5.25小时、陪同4.27小时、谈话1.00小时、接待来访0.89小时、走访慰问0.57小时。

“一把手”工作强度大

调查统计显示,观察对象总体平均工作时间为9个半小时,超过了国家法定时长,与社会上对干部工作强度的一般印象比较吻合。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干部加班是常事,甚至周末的一些活动实际上也具有“变相工作”性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工作时间更长、负担更重。书记、市长周工作时长平均为55.08小时,平均每工作日为11小时。常年如此工作,不少领导干部感到身心疲惫。

除此之外,“一把手”工作、生活呈“一少三多”特征:休闲少,会议多、出差多、陪同多。他们每周的休闲保健时长平均为3.91小时,明显少于其他领导干部的平均6.84小时。

“一把手”的会议多,平均每周开会5.55次,平均每周用于开会时间约10个半小时,“一把手”活动频率极高,出差频繁,每周平均高达2.5次。

在每周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党政“一把手”也耗费不少时间,平均每周为6.25小时,显著多于其他领导干部平均3.93小时。在陪同次数方面,党政“一把手”平均每周4次,比其他领导干部约2次多一倍。

党政“一把手”接待群众来访也较多,周平均1.79次,明显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每周1.01次。

劳逸差异

调查发现,在全国的东西南北所选择的不同市县,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及特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别。同一地干部之间,常委与非常委之间、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与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以及男性领导干部与女性领导干部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中共领导干部比非中共领导干部忙。在周工作时长方面,除党政“一把手”工作时间显著长于其他领导干部之外,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周工作总时长为48.48小时,多于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的41.65小时。

其次,工作时间东西部长,中部短。比较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在工作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东南地区市县领导干部周工作时间最长,约为52.59小时。西部地区紧随其后为51.69小时,中部地区为43.13小时。

在周学习时长方面,中部地区最长为11.56小时、东南部地区为10.61小时,东北地区为9.42小时,它们都明显长于西部地区的4.79小时。

第三,学历、职位越高越少闲暇。领导干部学历与其用于保健休闲时长呈现倒“U”趋势。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干部平均每周用于休闲保健的时间为7.17小时,远远高于具有研究生学历干部的 4.22小时。党政“一把手”每周的休闲保健时长为3.91小时,比其他领导干部的6.84小时几乎少了一半。

另外,男同志“不顾家”,女同志奉献多。女性领导同志在家庭生活及家务方面每周用时为14.43小时,显著多于男性领导干部的9.94小时。而中部地区的干部在家庭、家务方面的用时为13.39小时,显著多于西部地区的8.64小时、东南地区的8.96小时和东北地区的6.01小时。

男性领导干部因工作繁忙用于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这固然说明,他们勤于政务,但却不能反证女性领导干部清闲,女性领导干部除去工作外,还要挤出时间做家务、抚育孩子、赡养老人。

“案头”工作多,“现场”工作少

观察发现,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多以室内工作、案头工作为主,而下基层、到现场调查研究相对较少。

按照我们的分类,“研究工作”、“会议”、“出差”和“批阅文件”等四种工作方式,占被观察对象周工作总用时的62%,而“走访慰问”、“接待来访”、“谈话”和“调研”等四种,一般需要到达现场,以及需要与群众或者下级打交道的工作方式,总共占周工作总用时不足20%。

由此可见,县处领导干部总体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三多三少”现象: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

这一现象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以及现阶段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都有一定关系。但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这种工作方式及特点,正是当前人民群众中一定程度存在的与党和政府的距离感、与党政领导干部的疏离感的重要原因。

如何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感、疏离感,是今后党的建设乃至国家政治建设中,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党政保健领导
如何促进党政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市领导会见
医院党政工作的创新意识探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探讨县级统计部门如何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
让责任管住权力
“称职”办公室主任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
磁性保健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