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

2012-02-14 11:11米拉吉卡地尔阿孜古丽图尔逊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管型眼震耳石

米拉吉·卡地尔 阿孜古丽·图尔逊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以头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病,约占眩晕疾病的24%[1]。很多患者常先到神经科就诊,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或梅尼埃病等延误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逐渐加深。目前治疗BPPV 的主要方法为手法治疗即耳石复位法[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一科近年应用Epley 法治疗后上半规管BPPV80例,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BPPV 患者中,男20例,女80例,年龄20~76岁,平均47.86±15.40岁,病程3天~3年,平均53.6±14.35天。其中,有中耳炎病史20例,高血压病史50例,外伤史4例,突聋史20例,颈椎病史6例,排除严重的心脏病、颈椎病、椎动脉狭窄及不能耐受手法治疗者。所有患者均主诉头位改变致短暂发作性眩晕,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经扩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Dix-hallpike试验和翻滚试验阳性,疲劳试验阳性。初步诊断为后上半规管型BPPV 80例,其中,单侧55例,双侧25例;水平半规管型BPPV 20例,其中,单侧15例,双侧5例。

1.2 诊断标准 后上半规管型BPPV 诊断标准: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发作史,潜伏期3~5 s,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s,眼震呈垂直旋转性,有疲劳性;②常见的诱发体位为起卧位;③Dixhallpike试验阳性。病变侧根据Dix-hallpike试验结果确定,头偏向左侧出现眩晕伴眼震判断为左侧上半规管病变,反之为右侧后上半规管病变。管结石症患者患者眼震持续时间<1s;嵴顶结石症患者眼震持续时间≥1s。

水平半规管BPPV 诊断标准:①因头位改变诱发短暂眩晕潜伏期<3s,持续时间通常30~60s,眼震呈水平向地性,无疲劳性;②头向左右侧转90°立即出现短暂性旋转性眩晕发作。病变侧根据翻滚试验结果确定,头偏左侧出现眩晕伴眼震,判断为左侧水平半规管病变,反之为右侧水平半规管病变。管结石症患者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均可诱发向地性或背地性水平眼震,眼震持续时间<1min;脊顶结石症患者在双侧变位检查中均可诱发背地性水平眼震,持续时间≥1min。

1.3 治疗方法 后上半规管型BPPV 患者采用Epley复位治疗,具体步骤: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位并把头伸出台边头向下悬30°,然后复坐位;②头向患侧转45°,由坐位迅速平卧,头向下悬30°,③头逐渐转正,继而向健侧偏转45°;④将受试者头部连同身体一起向健侧翻转,使其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卧位成135°;⑤恢复到坐位,头前倾30°,双腿下垂于治疗台。上述过程可反复,每一体位维持时间为潜伏期加眩晕持续时间直到眼震消失,约需20~40s。

水平半规管型BPPV 患者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具体步骤: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取仰卧位,自仰卧位向患侧侧卧90°(头和身躯一致),后恢复到仰卧位;②同样方法向另一侧侧卧,然后恢复到仰卧位,每个体位维持20s,该过程可反复进行。

1.4 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痊愈90例,其中,1 次性治愈80 例,2~3 次治愈10例,占90%,改善5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5%(95/100)。

3 讨论

BPPV 是指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史,可为原发,也可为继发性。目前BPPV 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两种学说:①壶腹嵴顶结石学说[4]:由于变性的耳石碎片从椭圆囊中脱离附着于半规管的壶腹嵴顶,引起内淋巴与壶腹嵴顶密度不同,从而使比重发生差异,导致壶腹嵴对重力作用异常感知,引起眩晕;②半规管结石症学说:由Epley[5]提出,认为变性耳石颗粒并不黏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而是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当头部处于诱发体位时,内淋巴稠密物运动引起内淋巴流动,壶腹嵴受牵引而偏移,从而出现症状。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 就是基于上述两种假说的基础上。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或内耳供血不足时,内耳缺血至椭圆囊的耳石膜老化、变性,耳石脱落而进入半规管[6]。在正常情况下各种原因引起的坏死脱落的耳石颗粒经椭圆囊管进入椭圆囊内被吸收,但未经正常途径脱落后的耳石颗粒附着在壶腹嵴上引起眩晕,如附着在后半规管引起的眩晕更加剧烈。临床上虽然不能通过检查明确上半规管或后半规管BPPV,但根据患者的眩晕程度及后半规管解剖不同可进行辨别,如站立时后半规管位于整个前庭后下位置,耳石移动较易落入前庭后面基底部即后半规管;而上半规管的后壁直接与前脚相连,使得上半规管的耳石多可自行排出,所以上半规管BPPV 较少发生。只要Dix-hallpike试验阳性,用Epley法进行复位治疗均有效。

尽管BPPV 有自愈的可能,但手法复位可以明显缩短病程,经1次或多次耳石复位治疗BPPV 有效率可达85%~100%。如经2~3 次耳石复位治疗,仍有眩晕、眼震或症状无改善者,多伴有其他疾病,如颈椎病,通过药物、戴颈托等物理疗法,眩晕可明显改善或消失。本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总有效率达95%,其中1次治愈80例,2~3次治愈10例,说明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 见效快,且简单、无创,能显著缩短病程,迅速缓解患者痛苦,发作频繁的患者可在家里自我进行治疗[7],值得广泛应用。

1 周成勇.良性位置性眩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22:235.

2 邢光前,卜行宽.颗粒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28.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会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63.

4 Schaknecht HF.Cupulolithiasis[J].Arch Otolarngol,1969,90:765.

5 Epley JM.New dimensions of benigh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Otolanyngol Head Neck Surg,1980,88:559.

6 区永康,梁象逢,刘伟,等.前庭功能检查时突发性聋预后评估的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7,15:154.

7 储旭华,夏怀林,汪滨农,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自我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23.

猜你喜欢
管型眼震耳石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①
布置型式对动力管道异常大位移影响计算
装配式管型、箱型通道与现浇箱涵造价对比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UF-1000i尿液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管型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你了解耳石症吗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