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复合图书馆编目工作重心的思考

2012-02-15 11:23朱晓燕
图书馆建设 2012年8期
关键词:编目书目检索

朱晓燕

(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北 武汉 430072)

在数字化环境中,传统文献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新类型的文献资源(如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网络信息、计算机文档等)层出不穷,成为编目对象中的新面孔。图书馆正面临着两种发展前景:一是以数字化资源为馆藏的数字图书馆迅速发展;二是在数字图书馆冲击下以纸质文献为主要馆藏的传统图书馆仍呈繁荣发展态势[1]。目前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发展,图书馆已然进入复合图书馆时代。探讨复合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编目工作的重心、提升编目人员的职业竞争力,具有现实的意义。

1 复合图书馆下的编目工作

1.1 深化传统编目工作内涵

传统图书馆编目工作只揭示了文献的外在基本特征。在网络环境下,文献的数量日益增多甚至泛滥,读者通过书目了解文献内容的要求日益强烈。根据用户需求,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加工,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文献内容,将成为未来编目工作的一个重心。笔者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加内容提要录入 内容提要古称叙录,又称解题,是简明扼要地解释题意、提示文献主要内容、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内容提要对宣传图书及指导读者阅读、正确鉴别和选择图书、促使文献流通利用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笔者认为,在编目日常工作中,内容提要不应是可有可无的,而应是必备字段。

(2)增加书评录入 书评是评价和介绍图书的文章,是在对图书的内容和外在形式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写成的文字。由于书评具有信息功能、中介功能和导读功能,是读者选择文献的有利参考[3]。书评已成为网上书店营销的强有力手段,国外的许多图书馆和相关商业公司已经开始将书评添加到书目数据中。书评可来自书的作者、出版者与读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来撰写书评可以为一本书提供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

(3)加强主题标引的深度 编目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检索的优势,多设置入口主题词,把文献中有价值的多个主题或某一主题的多个方面甚至隐含的主题充分揭示出来,以满足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同论题检索的需要。

(4)充分利用610 (非控主题词字段) 2008年12月18日,《国际编目原则声明》(最终版)(以下简称《声明》)正式通过。《声明》指出,制订编目规则的最高原则是用户的便利性[4]。 为贯彻这一最高原则,《声明》重申了两条重要规定:第一,规范检索点优先依据原语言和文字,如果原语言和文字并非目录使用的语言,则规范检索点应“以最适合目录用户的一种语言或文字表达的形式”作为检索点;第二,要以“经常出现在载体表现中的名称”或者“被目录用户广为接受的名称(即惯用名称)”作为检索点[4]。由于目前使用的《汉语主题词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及时收录一些新术语、新概念,根据《声明》的最高原则,编目人员应以读者惯用的自然语言词汇进行主题标引,增加检索点,以适应当前大量新兴综合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需要,为读者检索文献提供便利。

(5)增加分类互见标引 在CNMARC(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中,排架分类号和检索分类号相分离。由于计算机巨大的存储能力和高速的运算能力,文献分类号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自动生成倒排文档,检索时可以按不同的类号长度和不同的逻辑组合输出满足检索条件的馆藏信息集合[5]。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分析分类、附加分类等方式揭示文献的整体主题、局部主题、专题主题等,以满足读者族性检索和特性检索的需要。

(6)增加著者简介录入 一位著者的身份、知名度及学术成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本图书的价值和是否具有可读性。有的著者简介还罗列出其代表作,可以引导读者去阅读,从而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著者及其各项著作[6]。增加作者简介录入,既有利于读者多角度了解文献信息,也为编目员规范分编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

(7)增加书目章节信息录入 国内许多检索系统在对图书作整体描述后又对其章节进行组织,如亚马逊的书内搜索 Search Inside 及 Google、读秀知识库等检索系统[7]。哈佛大学图书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利用文献,有选择地扫描书刊目次,并添加了内容附注、章节信息、摘要、一般附注等信息。由于MARC (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机器可读目录)著录有长度限制,为了便于读者的查阅,哈佛大学图书馆还在书刊书目记录中添加856 字段,以链接到数字化目次信息[8]。录入书目章节信息有利于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揭示,使在线书目成为扩展信息资源的门户,提升了在线书目质量,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1.2 拓宽数字化资源编目的外延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更多地将面对光盘、磁盘、缩微资料和虚拟的网络资源以及大量的会议录、专利、政府公报和学位论文等文献。对这些不同媒体的文献分编、组织、整理并方便、快捷地提供给用户使用,是编目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网络资源的质量与数量的不断上升及读者对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日益提高,图书馆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序将是不可回避的工作。但是图书馆要真正开展网络资源编目业务将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9],如如何选择编目对象、URL的长期有效性问题、版权问题、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编制适合网络资源的分类法、采取合适的网络书目信息录入格式等。

国际上有许多图书情报组织或协会致力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其中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和 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为主要领导者。目前,USMARC(United States Machine Readable Cataloging,美国机读目录)、都柏林核心(Dublin Core)元数据、CORC(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合作联机资源目录)系统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几种标准[10],其中,CORC主要针对网络电子信息资源,是目前唯一将MARC和DC元数据统一在一起自由转换的系统,但该系统无法集中处理中文网页[11]。OCLC已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名为“新一代编目”的试验计划,探索从出版商和销售商那里获取元数据并提升WorldCat中的元数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许多公共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以及出版商和经销商都参与了这项试验。构建跨行业编目共享模式也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编目工作发展的新趋势[12]。

1.3 增强OPAC功能

1.3.1 基于FRBR模型的OPAC显示

传统的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显示为一个列表,系统根据用户的检索条件返回符合该检索要求的记录。这些彼此独立的、互无联系的书目记录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也难以适应信息量倍增、信息载体多样化的编目新环境。针对这一矛盾,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提出了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Bibliographic Records,简称FRBR)。符合FRBR模型的OPAC 将目录分为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单件4个层次,以作品目录为基本目录形成树状结构,目录与目录之间是彼此联系的,基于FRBR模型的OPAC揭示了作品、载体表现、内容表达和单件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责任者的关系及内容和主题之间的关系[13],使各书目记录之间、书目记录中各著录对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形成了一张覆盖其各种相关知识作品的网,书目架构更立体化。由IFLA提出的FRBR模型为OPAC 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概念模型的不断研究和应用于实践,FRBR将成为推动OPAC重新设计的重要动力[14]。

1.3.2 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

图书馆数字资源包括实体电子信息资源与虚拟馆藏两部分。实体电子资源是指图书馆已购买的、存贮在本地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上的数字化资源和本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如随书光盘、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等。虚拟馆藏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图书馆已买下使用权的网络信息资源,此类馆藏尽管不属于本馆所有,但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与信息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协议,实际上已变成了本馆馆藏的一部分;二是图书馆借助计算机系统在网上众多免费信息资源中搜集整理出来的、为本馆读者提供服务的网络信息资源,如利用开放存取资源进行虚拟馆藏建设[15]。

OPAC是图书馆馆藏数字资源系统,是目前用户获取数字馆藏资源的直接入口处。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最基本的整合方式。根据整合对象的不同,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可分为馆外整合与馆内整合。馆外整合主要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来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实现的,如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联合目录系统。馆内整合是实现OPAC书目信息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也就是对数字资源进行MARC编目,并在MARC记录里增加856字段,随后把这些MARC记录整合到OPAC检索系统中,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16]。未来的OPAC是一个将纸质与数字、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集成于一体的查询系统,是一个同时提供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无缝存取的查询系统。

1.3.3 增强OPAC的互动功能

目前图书馆的OPAC存在诸多问题,如只局限于馆藏书刊信息的检索、检索页面单调乏味、缺乏聚类搜索、只能向用户提供书目信息、用户无法在其中添加自己的见解或补充、缺乏互动性、无法实现个性化检索等。未来OPAC变革的目标是实现Google环境下电子资源与OPAC系统的无缝链接,即创造一个互动、双向、可读写的平台,吸引用户参与,变单纯的用户读取模式为参与编目的共建共享模式[17]。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Web2.0技术逐渐应用到OPAC中,如利用RSS技术提供推送服务;使用标签(Tag)用户评论(Comment)进行个性化检索、相关度排序,使用户快速找到有用信息;利用分面浏览满足用户多角度查看资源的需求;通过拼写检查(Spell Check)扩展用户检索[18]; 通过“热门图书排行榜”显示最受用户欢迎的和流通量最大的图书;通过“用户评论栏”显示用户有针对性的图书评论和读后感等。

1.4 加强联机书目数据库的规范文档建设工作

基于FRBR模型的OPAC检索系统的检索入口不是文献的责任者或主题就是文献的题名。这就要求编目工作不仅要建立责任者规范文档和主题规范文档,而且要建立题名规范文档,否则难以检索特定个人、团体或主题的所有作品、内容表达、载体表现和单件以及同一作品的所有内容表达、同一内容表达的所有载体表现和同一载体表现的所有单件[19]。

美国国会图书馆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主题规范和名称规范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到80年代初期实现了联机规范控制系统,并向其他国家发行规范数据[20]。为推动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文图书馆的书目规范工作,推动数字图书馆规范工作进程,并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管理中心、国家图书馆、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协作咨询委员会和澳门汉学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成立了“中文名称规范协调委员会”[21]。目前,该委员会已举办了8次会议,两岸三地图书馆界中文名称规范的区域合作已初见成效。笔者相信,中文名称规范共享库的正式上线、使用必将使中文编目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且将加速我国图书编目工作的国际化进程。建立健全规范文档体系的任务要比建立健全书目档体系更为繁重和艰巨,但这却是将来编目发展的主流方向。

2003年,在柏林召开的IFLA世界图书馆和信息大会上,德意志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和OCLC 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一致同意开发一个个人名称的虚拟国际规范文档(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简称 VIAF)[22]。VIAF连接世界各国国家书目机构的规范记录,并将免费在网上提供检索,允许规范形式的国家差异或地区差异并存。建立一个能将不同国家规范文档的规范记录连接起来的虚拟规范文档,也是目前和将来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之一。

2 提升编目人员的职业竞争力

2.1 立足实践,创新编目工作。

编目工作是一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日常编目工作看似细微、琐碎,但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又是以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作支撑的。在编目实践中,编目员应敏锐地捕捉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学会从大量的常规信息中发现关联性、从一般情况中分析规律、从偶然事件中发现必然因素、从简单表象中挖掘深刻内因、从现有信息中预测未来动向,将工作实践加工、提炼为文字。而撰写论文,一方面是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和对职业生涯的一种纪念;另一方面,在组织论文的过程中,搜集素材、梳理思绪可以促进思考,提升业务素养。编目员应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机会,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并加快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以终身的学习来追求终身的发展,以灵活的学习来追求多样的发展,以自主的学习来追求内在的发展。

2.2 关注国际编目新动态,指导日常编目工作。

FRBR作为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模型,自出台以来,一直得到IFLA的积极倡导实施,图书馆界也在积极探讨其应用价值。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依据FRBR的概念模型建立了揭示文学作品的网关;OCLC从2001年起致力于FRBR及其应用研究,启动了一系列实验项目;香港大学图书馆在中国个人姓名规范控制中使用FRBR模型进行研究;台湾地区应用FRBR模型进行元数据分析或功能需求分析,开展了数字拓片项目元数据计划、台湾社会人文电子影音数字博物馆等研究项目[23]。而我国大陆对FRBR应用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建立在FRBR和FRAD(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规范记录功能需求)的概念模型之上的文献资源著录体系规则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资源描述与检索》)作为新标准于2009年出版。如今,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10年1月31结束了RDA测试后的过渡时期,标志着RDA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4]。由于中国图书馆的编目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标准和规则,加之中国图书馆学会是IFLA的成员,国际编目规则和标准的修订必将在今后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在理论、技术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图书馆的编目员应具有长远眼光,密切跟踪国际编目规则的发展,将 FRBR 理念、RDA规则与我国编目实践密切结合,重新审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CNMARC书目记录及文献信息从出版到流通等方面的行业规范,依照中国文献的特色,促进我国的文献著录条例的修订、完善,加速中国文献编目的国际化进程。

3 结 语

OPAC与网上书店等第三方系统整合后,编目内容可以扩展到封面、目次、摘要等,而且由于电子资源数量庞大,可以摒弃原来完全手工标引的方式,充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数据,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方式进行标引[25]。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和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以及联机编目、编目外包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文献加工、数据处理工作的人员将减少,从事深层次资源开发、文献信息保障工作的人员将增加。未来,我国编目界应更新编目理念,依托社会力量统一编目标准,并以新的方式去开展编目工作。

复合图书馆时代编目工作的重心有所转移,但只要赋予编目工作新的内容和形式,扩展新的著录对象及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编目工作作为文献信息有序化的重要手段仍是其他任何工作都不可替代的。编目员要树立危机意识,以敏锐的、开放的心态关注信息环境、用户信息行为和编目领域的变化,关注自身工作的职能和角色的变化,保持持续不断的职业竞争力。

[1]彭 昊,李正祥.论复合图书馆时代的编目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2008(6):62-65.

[2]骆卫平.谈机读目录的内容提要规范[J].图书馆论坛,2008(1):90-91.

[3]辛 苗.书目数据著录书评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9(1):98-101.

[4]林 明《.国际编目原则声明》的几点重要修改[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72-76.

[5]王 凯.文献分类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4):72-75.

[6]熊健敏,陈良强.对联机编目环境下编目工作发展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6(6):33-34.

[7]王松林.图书馆实体信息资源组织的两大发展路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4):39-43.

[8]俞德凤.哈佛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编目[J].图书馆建设,2010(9):49-51.

[9]柳丽花.网络资源编目对象的选择标准与所面临的问题[J].图书馆建设,2009(8):38-39,45.

[10]谭 焰.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3):181-183.

[11]何小玲,韦衣昶.基于用户心理的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28-31.

[12]编目精灵.OCLC的新一代编目产品[EB/O].[2011-09-28].http://catwizard.blogbus.com/logs/23462772.html.

[13]高 冉,叶 玫,符绍宏.FRBR模型对OPAC检索功能的影响[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4):15-19.

[14]汪玉红.FRBR对0PAC的影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29-32.

[15]李 琨.开放存取资源与虚拟馆藏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2-14.

[16]许萍华,丁申桃.数字资源整合目标与模式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5(5):32-34.

[17]黄毕惠,杨永清.Google时代图书馆编目模式的嬗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6):53-55.

[18]李荣艳,李 丹.图书馆2.0时代的OPAC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1(1):85-87.

[19]王松林.FRBR与编目工作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2):85-87.

[20]潘秀琴.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编目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6(2):167-168.

[21]中文名称规范联合协调委员会. 会议记录[EB/OL].[2011-09-28].http://www.cccna.org/minutes.htm.

[22]虚拟国际规范文档[EB/OL].[2011-09-28]. http://archive.ifla.org/IV/ifla72/papers/123-Bennett_trans-zh.pdf.

[23]刘孝文.国内 FRBR 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2):42-45.

[24]杨莉萍. 资源描述与检索内容的新标准:由美国国会图书馆RDA测试结束所想到的[J].图书馆学研究,2011(3):47-50.

[25]洪正国, 燕今伟, 黄勇凯. 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图书情报知识,2011(3):35-39.

猜你喜欢
编目书目检索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问题探讨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