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译稿本《清朝国号考》之金及爱新觉罗由来典籍考

2012-02-15 13:56林强袁百成张亮
图书馆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金国朝鲜

林强袁百成张亮

(1.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01;2.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9)

林 强 男,1973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

袁百成 男,1983年生。本科学历,助理馆员。

《清朝国号考》由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于1909年发表[1],近得读于式玉女士翻译的《清朝国号考》稿本一册,通过整理研究,现就其中的金及爱新觉罗由来做典籍考证,以为清朝国号的考定做理论铺垫。

1 《清朝国号考》概述及译者生平

是译稿本《清朝国号考》为市村瓒次郎著,于式玉女士译,稿本,以草纸钢笔书写,共38纸,具体年份不详,据纸张等因素考证应为20世纪30年代在燕大图书馆日文部担任编目时翻译的,首页署名于式玉译,文中随处可见反复修稿之痕迹,确认为于式玉稿本无疑。

于式玉(1904~1969.8.6)是于明信先生的长女。1924年随父赴日,先在早稻田东洋音乐学校学音乐,1926年又入奈良女子高等师范攻读文史。1930年于女士回国,在北京燕京大学教日本史并在燕大图书馆日文部担任编目一职。与李安宅结婚,介绍人即是长兄于道泉。因李安宅于1926年参加北平共产党组织,与道泉志同道合,乃由战友结为姻亲。李安宅教授,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夫妻离开北平同往甘肃藏区,在拉卜愣寺从事边疆教育工作。同时学习藏语文,研究藏族宗教,调查研究民俗,兴办藏民小学,招收藏、顺少数民族儿童少年入学。1942年与丈夫先后赴成都。李安宅应聘在华西大学任社会系主任,式玉任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教授。194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编写日文目录。李安宅也于1947年应聘赴美,在耶鲁大学研究院任客座教授。二人1948年转赴英国。1949年2月自英返国,同年12月,应贺龙之邀,参加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政策研究室的组建,随军进藏,筹办了昌都小学、拉萨小学。1956年调回内地转入西南民族学院工作,1959年调入四川师范学院任教授,1969年8月6日病故于成都,享年65岁[2]。

2 金及爱新觉罗由来典籍考

爱新觉罗朝称清以前,曾有过金的称法,那么,金是从何而来呢?它又与“爱新觉罗”有什么关系呢?笔者通过《清朝国号考》中提及的大量典籍资料,考证出金及爱新觉罗的由来。

2.1 金的由来

我们所熟知的金国为女真族所建,女真族出现于五代以后,灭了契丹,破了宋宝,占有中国历史上所称的满洲及长城以北蒙古南部一带,建立了一个广大邦国,就是金国。女真族称金与清朝的族号、国号为金其实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我们应对所以称金的理由进行探究。关于这一点,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按出虎的水名而称金,而另一个说法是取金属“金”的意义。

2.1.1 根据按出虎的水名而称金

关于第一个说法的材料,《金史》卷廿四《地理志》上有:“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奋土也。国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曰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于此。”[3]在《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中关于“国号大金”之句有注云:“以本土名阿禄阻为国号。‘阿禄阻’女真语金也。以其水产金,而名之曰大金,犹辽人以辽水名国也。”[4]在这里,“阿禄阻”与“按出虎”是一句话,《金史》所说大概取意于此。此外,又有《金史》卷一谓:“献祖乃徒居海古水,耕垦锄艺,始筑宝有栋宇之制。土人呼其地为纳葛里。‘纳葛里’者,汉语居宝也。自此遂定居于按出虎水之侧矣。”此“按出虎水”,散见于《金史》各处——卷四的“按出浒河”,卷二十四的“阿出浒水”,都指此水,即金完颜晏宝碑文“其先有仓骜者,居阿注浒水之源,为完颜部人”的“阿注浒”,也就是这个按出虎。因此可知,金的祖先与按出虎水有关系,乃为明确事实。然而“按出虎”这个名词,是否具有“金”的意义,乃是另一个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吉林外记》卷九注中有:“考国语‘金’曰‘爱新’。《金史》旧解以‘金’为‘按春’,国语‘耳墜’也,因误为‘金’,并‘按出虎’亦误为‘金’。”[5]此处不以“按出虎”为“金”,且金代的按出虎河即现今的阿勒楚喀河,好像与金的意思全然没有关系。《吉林外记》卷二有:“阿勒楚喀以水得名,《宋史》‘女真国居按出虎之上’,《通志》‘金始祖居布尔噶之涯,至献祖定居于阿勒楚喀水之侧’,旧作按出虎,此为女真旧地无疑。按清字音,‘按’与‘阿’似近,‘出’与‘楚’字同,‘虎’字首与‘喀’字首同;本处习于《国语》,转音之讹也。俗称‘阿什河’,亦‘按出虎’之讹音也。”《吉林外记》卷九注亦有:“吉林境内无爱新水,亦无按春水,考之当为阿勒楚喀河。据《松渶纪闻》,《北盟会编》,及《大金国志》诸书,金上京行程过拉林河一程即至上京驲。东至阿勒楚喀,不过百余里。阿勒楚喀河在吉林城北,拉林河源在吉林城东北,而金上京宫阙去混同江二百六十里,去拉林河一百七十五里,核之即阿勒楚喀之明证也。”

根据这些证明,按出虎当然就是现今的阿勒楚喀河,没有疑问了。不过,即使没有疑问,“阿勒楚喀”也很明显没有“金”的意义,所以金的国号不能根据以上说法,认为是由于按出虎的水名。

2.1.2 取金属“金”的意义

若按这种说法,以为金的国号是取金属的意义,则在《辽史拾遗》卷十一所引《金太祖实录》有:“太祖先为完颜部人,以辽天庆五年建国。曰:‘辽以镔铁为国号;镔铁虽坚,终有销坏;唯金一色最为珍宝,自金本国可号大金’。”[6]据《金史》皇统八年有宗弼修进《实录》,那么《辽史拾遗》所引是否出于该书,虽不甚详,但金的国号取金属之说,则知由来颇远。按契丹国号之所以称辽,虽因“辽”与“镣”音同,或有镔铁的意义,但既建立于辽河上流,不如按《三朝北盟会编》所说,因辽水为名为稳当。至如金的国号是否根据按出虎河,已如上述,不如采取最贵金属为名之说为可信。因为女真原以产金著名。据《契丹国志》卷十:“女真以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蠟、麻布之类为市。”[7]《大金国志》卷一中阿骨打遣使于辽的记事中有:“齎国书并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为贽。”[8]《三朝北盟会编》卷三有:“土产名马,生金,大珠,人参……”这不但证明当时女真国内产金,即据《满洲地志》[9],现在松花江上游、牡丹江支流、珲春河、绥芬河等流域,沙金场也非常之多,是以证明金代女真族不但产金,而且重金,因此命为国号。这亦不是偶然事件,《契丹国志》卷十也有“以其国产金,号大金”,都足以证明这项事实,所以金的国号应采取金属的意义。

2.2 爱新觉罗的由来

清朝称爱新觉罗,又称金国,渊源于宋代金的国号,以为与金同一种族。按女真族语的爱新觉罗,有汉语的金族的意义。明代编纂的《华夷译语》[10]在女真部内称金曰“安春温”,据《金史语解》[11]也是以金为“按春”又“爱新”,可知在女真语中称金为aiuchin或aizhin。不但在女真族中,就是在蒙古种族内也是共通语。《武备志》[12]222卷《北虏考》中称金为“俺炭”,又引同书《蓟门考》,称金为“阿嗽探”,看看这些例子可以明白,“觉罗”是用作宗族的意思,故女真语“爱新觉罗”不外汉语“金族”之意。据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勅谕有:“我朝得姓曰爱新觉罗氏,《国语》[13]谓‘金’曰‘爱新’,可为金源同派之证。”这是乾隆帝自己认他的祖先与金为同族,爱新觉罗意之所在。

2.3 爱新觉罗与金的关系

爱新这句话,不但止于族称,用作国号,金国的称号也是出于此。然清朝编纂的《清实录》[14]、《清圣训》[15]等书中,说称清以前,曾称过满洲,一点也没提到曾称过金,有如避讳一样。但是就现在的许多记录中加以徵察,则在称清之前,对于称金的事实,决不能一笔抹杀。从各方面事实证明如下。

2.3.1 从明去证明

在明朝的记录中,关于清朝建国之事很多,但是关于清曾称国号曰金的事实,记录很少,只有在数种书内载有。《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八年六月戊申条内有:“时奴贼擅发榜文,诱招远人,内伪称名曰朕,僣国号曰金。且以宋靖康事,悖逆肆语,经按以闻。”[16]又同月丁巳条中有:“勅谕朝鲜,勉图剿贼,初扬镐奏报,奴贼通和高丽。本王李晖闻报上疏陈白曰:云云。伊以后金为号而边臣书中,却为建州云者,本其受命于天朝之部名也;伊以汗自称而边臣书中却为马法云者,待之以蕃头也。”然《皇明从信录》[17]卷四十及《皇明实纪》[18]卷二十二万历四十七年五月条中有:“朝鲜方咨报,奴酉移书声赫僣号后金国汗,建元天命,指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意甚恣。”王在晋之《三朝辽事实录》卷一同年同月条中有:“朝鲜咨报,奴酋僣号后金国汗,建元天命,指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词甚侮慢。”[19]

记录仅有此数条。据此明朝知他国号称金是根据朝鲜报告,又顾炎武的《圣安皇帝本纪》卷一中引大学士高弘图等上奏有:“或称可汗,或称金王主。”[20]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一有:“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大清建元天命,指中国为南朝,黄衣称朕,是为太祖。然是时犹称后金,后改大清。”[21]

顾炎武、计六奇的书虽是在清朝写的,但他们都是明之遗民,直言不讳的地方很多,因此这两种书在乾隆时代都是禁书。这样据明人及明之遗民的记录,清朝之初称金或后金的事实是彰然难蔽的。

2.3.2 朝鲜方面的证明

朝鲜的记录中,记载清曾称国号曰金的事实不少。《燃藜室记述》卷二十八中引《朝野记闻》载有朝鲜与金国的誓词有:“金国誓文曰:‘朝鲜国王与大金国二王子立誓,我两国已讲和,今后同心合意,朝鲜若与金国计仇整兵马,新建城堡,存心不善,皇天降祸……’我国誓文曰:‘朝鲜国以今丁卯年甲辰,月庚申日,与金国立誓,我两国已讲定和好,今后两国各遵约誓,各全封疆,若我国与金国计仇,违背和好,兴兵侵伐,则皇天降祸,若金国因起不良之心,违背和好,兴兵侵伐,则亦皇天降祸,两国君各守善心,共享太平。’”[22]又同书二十九中引《日月录》有:“夏四月金汗弘他时僣称宽温仁圣皇帝,改元崇德。”凡如是类者颇多,不能一一枚举。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朝鲜来书簿内特别称呼金这个国号的文字甚多。多半是称清太宗为金国汗,称清人为金人。据明崇祯元年八月二十七日接到的朝鲜国书内有:“贵国之号金国,犹我国之称朝鲜,文书言语,各举国名,独无知下贱,狃习见闻,或称旧号者有之,此诚可恶,然久当自变也。”至明崇祯九年国号改清为止,朝鲜的来书中必写“朝鲜国王奉书金国汗”、“朝鲜国王答书金国汗”。明崇祯二年六月十九日的来书中有:“即见北边守臣驰报,有金人十余名来到豆满江一带地方。”

由这些地方看来,当时向清人称金人的事实很明显。从朝鲜方面足以证明清朝之初称金的事实。

2.3.3 清朝方面的证明

在清朝的历史记录内,公行于世的不必说,有金这个国号的事实很少。虽然很少,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朝鲜来书簿内有记载自明崇祯元年九月至明崇祯四年的事实,在这些记录中,金这个国号用的非常多。在给朝鲜的十几封信内都是用“金国汗致书朝鲜王”这句话,与皮岛之毛文龙以下诸将的信内也称“金国汗致书毛大将军”、“金国汗勅谕岛官”、“金国汗致书刘府列位”。

由这里看来不但知道太宗不称满洲国皇帝而称为金国汗,而且可以知道“金汉”与后来的“满汉”一语是同样有使用的。

2.3.4 附证

明崇祯元年三月十八日给朝鲜的国书内有:“正月十一日晓有骑白马,不辨金汉二十余人。”云云,当时就是在朝鲜也用金汉这句话。

辽阳南门外《喇嘛法师宝塔》碑文亦可证明。碑文宽3尺高不足5尺,右边是汉文,左边是满文,碑额为勅建二字,碑文汉文之初有“大金喇嘛法师宝塔碑”几字,末后有“大金天聪四年岁次庚午,孟夏吉旦”等字,满文之当于大金的地方仿佛是“aishin guiin”一句。aishin就是金,guiin就是国的意思。这不单能证明清朝之初称金国,也可证明爱新这句话不仅是族称而且也是用来作为国号的。要之在女真语称为爱新,在汉语中就称为金。这种称呼无疑是由他们以与宋代的金为同族的思想而来的。

[1]薛红,刘厚生.《旧满洲档》所记大清建号前的国号.社会科学辑刊,1990(2):83-90.

[2]http://baike.baidu.com/view/57012.htm.

[3](元)脱脱等.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清)萨英额.吉林外记.清光绪二十一年刊本.

[6](清)厉鹗.辽史拾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7](宋)叶隆礼.契丹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台湾:广文书局,1968.

[9]日本参谋本部.满洲地志.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光绪三十年(1905).

[10](明)火原洁.华夷译语.明刻本.

[11]佚名.金史语解.清光绪四年江苏书局刻本.

[12](明)茅元仪.武备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3]左丘明.国语.明萬歷十八年朱朝聘刻本.

[14]清史官.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辽宁省档案馆.清圣训.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

[16]明史官.神宗实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17](明)陈建.皇明从信录.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8](明)陈健,陈龙可.皇明实纪.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9](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0](清)顾炎武.圣安皇帝本纪.清刻本.

[21](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22](朝鲜)李肯翊.燃藜室记述.清朝鲜刻本.

猜你喜欢
金国朝鲜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MULTIPLIC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A NONLOCAL ELLIPTIC PROBLEM INVOLVING CRITICAL SOBOLEV-HARDY EXPONENTS AND CONCAVE-CONVEX NONLINEARITIES *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赵金国 挑战自我担重任
《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龙舟赛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传朝鲜有11个候补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