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资源的社会网络化与社会资本化探究

2012-02-15 20:03邓顺国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络化节点图书馆

●邓顺国,陈 娜(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 510006)

1 引言

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的文化和教育机构,对21世纪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大众精神文化消费的主要场域。其长期目标是成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中心,逐步确立图书馆在知识产权统一管理方面的主导地位,同时成为民族富裕的强大后盾。

传统图书馆是对信息资源(延伸到情报和知识)的物质载体进行搜集、分类组织、存储、转化和传播,为一定需求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实体机构。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将“传统图书馆”升级为“数字图书馆”的设想。而数字图书馆,则是指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仓储,能够存储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用户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受时空限制访问和利用它们。二者比较而言,前者是后者得以存在的基础;然而,后者却不是前者的简单“升级”。探究数字图书馆的本质与表象,其本质应当是借助自动化和网络化来合理配置社会文化资产的分配,与社会各个成员(非个体)共建、共知和共享社会文化资本,并促进、深化和巩固社会的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其表象却是信息资源媒介的革命运动,因为商业需求引发了技术革命,才使得公众进入了数字化与集成化的读屏时代。

从现实的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国内各大类型的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和高等学校图书馆,都处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阶段,即被称为“复合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是20世纪末出现的新事物,最早由英国图书馆学家苏盾(S.Stton)于1966年提出,他将图书馆分为连续发展的四种形态,即: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1]他认为,复合图书馆阶段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并存的时代,用户可以更多地通过网络来访问图书馆,获取最新、合适和有价值的服务器或网络信息资源。

2 复合图书馆的生存瓶颈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图书馆主要是通过国际电话线连接公用数据网。国际互联网进入中国图书馆界始于90年代初期。1993年末,国家开始了“十二金”工程的建设,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工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对互联网对国际环境、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国“十二金”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国家及时作出战略性决策,增设“金”字工程项目,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金智”工程,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能力,并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这个工程中,文化部图书馆司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建设“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毫无疑义,互联网的发展,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图书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第一步。

虽然我国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迈出了良好的开端,但是综观我国数字图书馆10年来的建设状况,我们清晰看到了阶段性的表象成就,但更多地是发现现阶段的图书馆离数字图书馆的需求还相差甚远。本文对目前图书馆建设出现的问题在此进行简要分析。

2.1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难以适应用户需求

网络数字资源的馆藏化是数字图书馆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分析和分解现代服务产业,可以将复杂的商务活动分为“内容管理”“协同处理”和“交易服务”。而其中的“内容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综合管理,包括从对外发布信息到内部生产数据和客户数据,通过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对其实施动态管理。而图书馆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它也必须进行“内容管理”,即要将本身的馆藏文献资源(文字、图像、声音等)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互联网来共享;同时管理用户和满足用户需求,使其通过网络各种连接渠道跨时空地获取分布式数字资源,使其资源数字化的同时,服务也能数字化。但是图书馆普遍对“内容管理”认识不到位:①各个图书馆满足于用户“借还取归”的基本功能;②“内容”的重复建设与简单的数据库化,形成信息孤岛;③ 面对浩瀚的网络数字资源和快速更新的网络信息,不能配备足够的人员和技术力量进行各种各类网络资源的选择、采集、组织、存储和传播。

2.2 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没有真正发挥其效用

互联网的时代,是消费主导生产的时代。图书馆都知道“读者至上”“以读者为中心”,都规划和设计集成用户服务的体系结构与服务模式,设想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推出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图书馆的服务都还是以本馆为中心,偏离了它以公共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同时,现在用户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增多,网路信息迅猛膨胀和快速更新,使得用户更多的选择网络,间接迫使一些复合图书馆的基础业务急剧萎缩,存在一种潜在消失的威胁。

2.3 图书馆人力资源架构不适应未来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纸质文献的借还不再需要人工完成,机器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传统图书馆面向用户的前台服务。然而对于处理网络和非网络资源的后台工作却更多地需要专业人员去改进和完善;对于用户,也需要配备相应的人员去满足他们的文化消费。同时,图书馆应当根据本馆的经营定位和特色来构建自己的人力资源架构,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3 网络创造新的生存方式

网络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存方式——虚拟生存,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面貌:一切有形的物质产物和无形的精神产物,其外在表象越来越广泛地由0和1这两个数字来表现,并被网络这种虚拟的高速公路传播。

回顾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管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还是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业时代,人类用来交换的资本从其产生到继承,新资本的产权关系并没有改变所有制的形式,仅仅以新的形式让资本集中化,让社会化生产取代了个体生产。无论是商品资本还是生息资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被逐渐控制在大生产者手中,并诱导着劳动资本化,从而突破传统农耕社会小生产者的狭隘与自主性。[2]但是到了信息时代,“产权倒过来了,从专用变为分享”。[3]生产还是社会化的,但是是全民共享的社会化(不同于“人民公社的大锅饭”),不是专有和私有的社会化,这还仅仅是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的一小步。伴随生产大规模化和商品化的普及,文化供应也无限丰富起来,自由度和空间更为多面和多层。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正在逃脱物质专有和专享的牢笼,追求的是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自由地彼此联系和交流,向着合作竞争(不同于竞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每一时代有其特定的信息创制、处理和传播的方式,网络时代信息处理方式是交互的、开放的、多元的、共享的和虚拟的,构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化,这将会引起与以往社会不同的、新的价值冲突形式和内容。

对于处于变革中但又停滞不前的图书馆就更加应当抓住信息时代的生存原则来加快自身差异化的定位经营。进入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使用价值不在于物质资源的存储和使用,而更多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精神食品的各种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组织生产和商业活动对信息和知识的迫切需要,这是由社会大规模定制商业形式所决定的。同时,图书馆的资源不会在消费过程中消失,其价值的体现不是依靠一次性的使用价值来实现的,人类没有办法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定量估算它们,这是区别工业经济时代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最为突出的方面。

式中:v为载体运动速率;为法平面随载体运动而产生的旋转角速率,可由角速度ω求得;为密切平面随载体运动而产生的旋转角速率,可由角速度ω和翻滚角γ的变化率求得。

4 图书馆的社会网络化

4.1 社会网络化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4]“交互”一词用在互联网社会更是贴切。所谓“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Human Network)就是指社会中的个体和个体之间的联系的集合,它实质上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简单的社会网络就是由多个节点(个体,包括人或组织)与节点之间的连线(个体间关系,包括交流的方式和内容)组成的集合。[5]“社会网络”这个概念强调每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与其他个体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5]而“社会网络化”指的是作为单个节点,将自己的一些资源拿出来分享给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而其他节点则会回馈一些资源,从而良性循环使所有的资源社会共有化。其分享的对象包括有形产品、服务和思想,这是社会网络化的初级阶段;其更高的高级阶段是各类型的资本和权力的社会化,这必然涉及到社会体制的改变和转型。

从上述概念中可以看出,社会网络包含两大要素,一个是节点,另一个是关系。而这两大要素又有三个属性:密度、中心度和关系度。密度,即为节点的聚集程度,当参与者为数较多时,大密度带来的是丰富的资源,只要关系度紧密,其节点构成的网络就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每个节点所分担的风险就比较小。中心度,指的是内部节点的集群度,因其彼此之间有长期而稳定的关系,才能建立互信与忠诚,面对新的市场机会能通过内部快速协调掌握机会,集中优势创新。同时此方式也是集群获取、分享和维护关键资源的最佳方式。关系度,是前面二者发挥效用的基础,它包括节点间的关系程度、关系远近、相互的直径距离,以及权力的分布。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增值和增殖应当注意节点的多样性和接触方式的多样性,否则相同性质的节点会造成信息的冗余和重复,从而降低网络效益和价值。而关系之间所形成的信息价值体现在“谁能占得先机”,即信息的价值一部分来自于使信息取得者有比别人更早的行动的优势。

社会网络中所包含的关系具体如下:[6]

① 物质或非物质资源的传递或交换,如信息共享、财务的借贷等;② 隶属或情感关系,如属于同一个单位或社团的关系;③ 物理关系,如住在同一栋楼的关系;④ 正式关系,正式角色中涉及权力或影响的关系,包括教师/学生、老板/职员等。

社会网络化正是社会各个成员(个体与组织)之间通过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关系组成的网络。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社会网络化很适用于图书馆这样一个以文化和教育为核心职责的机构。

4.2 图书馆资源的社会网络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下,消费主导生产,其市场法则是“围着顾客找产品”,大规模生产已经不能产生足够多的利润空间,其根源在于人类总体需求市场的不断升级与深化。长尾理论的诞生告诉了社会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小众文化需求通过存储和流通渠道足够大的互联网是可以汇聚成巨大的市场能量的,也就是说,存在巨大的需求也就有利润的源泉。正如本文上面所述,图书馆的生存也应当遵循市场的潮流,真正以社会小众为物质生产和商业活动的中心。图书馆的价值能否得以实现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并不取决于图书馆生产活动中所付出的成本和所花费的代价,而取决于用户信息的获取成本和信息资源的交易成本。因为信息的成本除了最初的创新成本比较高之外,其复制的成本除了支付和配送成本之外几乎为零。

现代社会对于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呈现了以下两个显著趋势:

(2)消费资本化。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经营成本和规模的限制,他们没有办法通过四大传统媒体为消费者提供全部选择,以至于消费者不是很清楚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可能媒体在宣传某个主流,消费者就会尾随。而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它捕捉了一些被遗忘的角落,为消费者提供了无限的选择空间,进而揭示了消费需求的真相。在互联网环境中,如果提供的虚拟产品,即支付和配送成本几乎为零,那就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让消费者“没有规则,只有选择”。同样,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一种虚拟产品,可以将长尾理论发挥到极致。图书馆应当作为公共事业来建设,而不应当作为公益事业。将用户向图书馆的生产、服务的制定和经营延伸,应该把图书馆的各项建设视同为一种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投资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消费者。这样用户的消费就不再是纯粹的付费消费,而是一种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投资行为,消费是为了扩大生产,生产是为了更好地消费,这能很好消除“公地悲剧”的隐患。这也很符合社会网络化的初衷。

网络时代以前是以物质为基础,这就决定了产权的所有制,资产不是归资本主义所有,就是属社会主义所有。以后的网络时代,需要物质,但是以满足信息产品的需求为主。以此,社会资本从不可分享转向了可分享。

5 图书馆资源消费的社会资本化

社会网络化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趋势,而社会资本是社会网络化的手段和检验其成败的工具。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化社会中,知识、信息、人才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核心的战略资源,是比土地、人力、机器、金钱更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8]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在他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就曾明确提出了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这一思想。[8]在工业社会,人类财富的标志是金钱的多少,例如现在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而在网络社会中,拥有网络和社会资本的高寡才是财富的代表。当生产力不够先进时,大家分享的是吃一口少一口的资源,所以才有资本初期的“圈地运动”和“羊吃人”;当生产力达到足够先进,资本社会化以后,分享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随着节点的增多呈指数增长,所以现在的“资本家”都想参与进来,这是“资本家们”自主颠覆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产权所有制。[9]

作为图书馆,它所拥有的资产就是馆藏资源。从其诞生,它一直储藏着社会的生产要素和核心战略资源,只是在目前物质不丰富的条件下还没有充分体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进入商品经济中循环利用,自然就不能被称为资本。资本带来的不是“现在投资以获得当下利润”,而代表的是“未来投资而获得预期利润”。图书馆的资产同土地、人力、机器、金钱等资产一样,只有进入了商品市场交换形成增值效应才能形成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的文化资产是具有预期资本增值优势的核心要素资源。“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范畴,他认为“文化本身具有价值并能转换成经济价值”。[9]本文在叙述“图书馆文化的需求趋势”时,已经简要阐述了消费资本化相关理念。消费资本化将消费引入生产,它将消费看成一种资本,让被动消费变成主动消费,这是作为投资的一种新方式和新视角。现代资本的运作理念就是让各种资本的相互转化,文化资本和消费资本的产生也是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吻合的。

传统观念认为:公共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管理时,需“要交由中央权威机构管理或者加以私有化(由私人处理)”。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就引发了“公地悲剧”,或称为“公有资源的灾难”。生物学家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的牧场,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由于缺乏约束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10]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就出现了不少此种现象。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存在着经营定位不明确(即个性化程度不高)、高度依赖历史馆藏、系统开放性不够、用户偏好获取“走样”等问题,致使原有的忠诚用户数量下降,又没有新的用户增加,图书馆陷入经营和生存的困境。针对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缓解现状的措施。

5.1 资源框架的综合集成,服务体系的横向整合

我国拥有很多社会网络化的资源基础:从节点的角度来看,单个个体的社会集群网站就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是QQ、校内网、开心网、Yahoo的人际网搜索以及Google的人立方等,这为社会网络化的密度和关系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公共和商业组织也有很强势的技术和资源基础,比如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本身就是资源聚合地,同时还有科研单位、情报所、各大高校等教育组织,商业组织有百度的知识库、MBA智库百科、微软亚洲学院的Academic Search学术搜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科学家门户等等众多在文化、信息和知识有专项技能的社会网络节点。由此可知,数字图书馆在规划过程中,应该从战略的角度牵头搭建集成的资源框架,集合百家之长,让不同类型的节点通过社会网络以多角度的链接方式和多层次的链接接口集成起来。

对于服务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采用“横向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的方式,从资源生产价值链的同一层面上获取、整合经营业务。横向整合是满足社会网络化的各种属性和其核心思想的。与现在互联网中存在的中介服务类似,我们拥有接入服务商(IAP)、服务提供商(ISP)、内容服务提供商(ICP)和应用服务系统提供商(ASP),他们起着互联网的中间商的作用,其并不参与实际的电子商务等交易,但是由于各种细分市场的角色存在,使得我们大幅降低了整个市场的交易成本。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可以横向整合价值链上的各个主体,让其承担相应的中介角色。

综上二者,面对图书馆的“公地悲剧”,我们必须要通过社会网络化来改善经营模式,即由各个区域的核心图书馆投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统一社会网络的中心度和集成度,接着再由公共平台提供各个专业平台的建设空间,将专业平台的建设的主动权交由各类节点,使其发挥特长特色。

5.2 依托消费资本化理论,将资源框架中的资源资本化

人类不同的信息创制、处理和传播方式是与其不同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个体的能动性也使得社会关系网络不断结构化,形成社会体制结构化和动态化。消费资本理论化基于人的思想、生活习性、历史经验和权力关系等生存因素的影响,诉求社会网络中的节点通过竞争、合作和交换来变更各自的资本种类和数量,最终变革其社会权力与地位。目前复合图书馆已基本具有将本馆资源数字化的技术和生产数字资源的能力,但因其缺乏资本运作的商业经营模式,偏离社会需求,同时没有很好地同社会生产活动和商业活动结合起来,导致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一方面其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没有外部驱动力,反而出现长期滞后和倒退现象。因此图书馆在数字化进程中,除了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出力之外,还要努力贡献于社会生产活动和商业经济活动中;即要迅速将本馆资源有取舍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同时要利用“横向整合”的公共平台建立多维链接接口,为各类业务需求提供标准化、前沿化、一体化、全面化和专业化的信息资源。

正是因为用户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才会将其馆藏资源变为有价值的资产,甚至转化为文化资本活跃在商品市场中,从而带来图书馆时尚化运作的再一次兴盛。正如霍尔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文化在实践中是相当物质化的,同时商业物质世界也被深刻地文化化了,设计、风格、审美已经渗透于生产过程。文化不再仅仅被视为政治、经济过程的反映,文化也像政治、经济一样,本身即是社会的直接构成要素。”

[1]复合图书馆.百度百科[EB/OL].[2006-10-27][2011-05-20].http://baike.baidu.com/view/574822.htm.

[2]孔泾源.资本虚拟化与社会股份制[J].经济研究,1990(6):60-65.

[3]姜奇平.理解社会网络化——《Facebook效应》序 [J].互联网周刊,2011(2):66-6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0.

[5]颜端武,等.信息获取与用户服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76-182.

[6]王雪芬.基于社会网络的科技咨询专家库构建及其可视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7]大众文化.百度百科 [EB/OL].(2006-08-30)[2011-05-20].http://baike.baidu.com/view/460449.htm.

[8]邓红平.网络化社会企业管理的变革[J].商业研究,2002(257):36-38.

[9]丁钢.传统文化资源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资本化路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81-84.

[10]祝美华,潘云华.“公地悲剧”的治理之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28-30.

猜你喜欢
网络化节点图书馆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图书馆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基于HDS和CANopen多品牌PLC网络化控制实验平台搭建
去图书馆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一类非线性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