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误区初探

2012-02-18 06:51杨晨
科技视界 2012年31期
关键词:城乡统筹关中地区误区

杨晨

【摘 要】本文从关中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出发,着重探讨了关中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城乡统筹发展不是一味地对城镇化速度的提高,也不能盲目地在改造村容村貌上大做文章,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统筹城乡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的梳理,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关键词】关中地区;城乡统筹;城镇化;误区

1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现状

关中地区是以西安为中心,以率先发展为目标的重点发展的规划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陕西经济、科技发展的核心聚集区,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化,关中地区按照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依靠其城镇密度大的地缘优势,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城镇化率逐年提高,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认识误区已经显现出来,我们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工作中加以重视并转变错误的观念,否则有可能走弯路,甚至延缓关中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本文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均衡发展现状,通过研究关中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促使我们对关中地区城乡间存在的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进行必要的反思与重构。

2 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误区

2.1 对城乡统筹科学内涵理解的简单化

关中地区部分城镇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受到城市化率这一评价指标的影响,盲目地将统筹城乡人口,提高人口在城镇、城市的聚集度、发展城市人口缩减乡村人口作为城乡统筹工作的战略目标。这是对城乡统筹科学内涵模糊地认识。19世纪英国的雷文斯坦在研究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积聚的这一层面的问题时,围绕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的提出了“推拉理论”。在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向人们阐释了人口迁移的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乡村人口迁出农村向城市迁移,受到推动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乡村人口迁出农村向城市迁移,还受到被城市吸引的拉动力量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推力和拉力形成合力共同发生作用或者单方的力量发生作用导致乡村人口的迁移。诚然,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在城镇不断聚集的过程,率先迁入城镇的農村居民在城乡统筹的实践中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强调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对城乡统筹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关中地区的一些边缘地带的市、县、乡,及地处秦岭北麓山区和渭北旱腰带浅山区较为贫困的地区在强调率先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的示范作用时,忽视了人口迁移背后的动因。造成了关中地区边缘地带、贫困地带在城乡统筹过程中的“灯下黑”现象,关中地区的一些边缘地带的市、县、乡,及地处秦岭北麓山区和渭北旱腰带浅山区较为贫困的地区在单一强调人口迁移对城乡统筹的进程时,会影响到这些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边缘农村扶贫开发方面的工作部署,因为各地区对城乡统筹科学内涵认识不尽相同,有些地方忽略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出的动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实由于部分地区职能机构及城乡统筹工作组对城乡统筹的科学内涵误读造成的。

2.2 对城乡统筹实施路径认识的片面化

在关中地区的一些小城镇,城乡统筹,经常被描绘为一种经济现象,这过于简单化了。城乡统筹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关中地区城乡之间互动的速度,拓展了城市与农村居民间的互动的范围,从而在诸因素中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因素。所以,占首要因素的经济因素在推动城乡统筹工作时所起的作用经常被误读,人们过分的注重乡村气氛的城市化,从而对对城乡统筹实施路径认识存在片面的理解。

关中地区的一部分示范城镇的地方政府还把城乡统筹发展等同于城市建设,认为城乡统筹发展就是“盖洋房、柏油路”,认为城乡统筹发展就是乡村建房城市化,乡村空地广场化、乡村村貌趋城化、乡村村道柏油化。异化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浪费大片的耕地建起高楼大厦。伴随着关中地区“农家乐”的发展,关中地区的部分农村出现了一种“伪城镇化”现象。城乡统筹发展不能只是从空间上,把农村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市、也不是简单的在让农民住上楼房。城镇,除了担当关中地区经济枢纽角色同时也是城镇谋生人口的集散地。所以,在城乡统筹的过程中,仅仅考虑经济的推动因素是对城乡统筹实施路径的一种误读。

2.3 混淆了“城镇群建设”与城乡统筹工作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关中地区的小城镇密度较大,小城镇主要分布在陇海线周边。陇海线是位于关中地区的主要交通干道,贯通关中平原东西两个方向。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渭南、咸阳等大中城市均在陇海线周围成带状分布。关中地区依托其自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雏形。

学者们之所以从“关中城市群”的角度出发展开关中地区城乡统筹的理论研究是因为,学者们看到了城市群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形成的聚集和扩散作用。“关中城市群”的形成除了其地区上的自然优势外,最强的推力分别来自于,位于中心地带的核心城市和围绕核心城市位于周边的卫星城镇之间在产业聚集、经济方面的高度关联。诚然,经济上的集聚、人口上的聚集和来自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的凝聚都是关中城市群形成的基础。但是,关中城市群城市的聚集与扩散作用,不仅仅是在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等各行政区域内发生作用。关中城市群的聚集和扩散作用更是在模糊了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行政区划界限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挥着聚集和扩散,关中城市群的聚集和扩散不受各中心城市和周边卫星城市行政区划的影响,因此,城市群内各城镇的城乡统筹工作是有差异的,各城镇的城乡统筹推进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城市群内也存在着城乡失衡,城市群内也存在着城乡的非均衡发展。

3 对城乡统筹中误区成因的评析

城乡统筹衡量标准不仅仅是规模,还在于城镇在联系地区经济和人类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开展城乡统筹工作的实践中,关中地区各市、县及乡镇的农业结构、工业比重、社会发展水平等均是影响城乡统筹推进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衡量某一地区城乡统筹工作的推进程度时,时常会用到城市化率这一指标作为我们的参照依据。城市化率是评价关中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人口在城镇的积聚数量、人口的规模无疑是衡量城乡统筹的一项重要的指标,但并非全部的指标,城市化率仅仅反映了城乡统筹工作的一个方面。

学者们在城乡统筹的理论研究中并未关注关中城市群内的城乡失衡,致使一部分人认为,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已经实现了关中城市群涵盖城镇的城乡统筹工作,片面地将“关中城市群”建设的过程看做是推进关中地区城乡统筹工作的自主化过程。关中地区的各区县进行城乡统筹理论研究时,忽略了城市群内部各城镇间的城乡统筹的非均衡发展,只是一味地强调“关中城市群”、“一线两带”建设对城乡统筹工作的推进作用。未明确“关中城市群”在模糊了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杨凌行政区划后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挥着聚集和扩散时,导致的非均衡发展及城市群内的城乡失衡问题。错误的认为关中地区城镇人口密度低、产业结构分散化、城镇空间布局不紧凑等需要在城乡统筹的实际工作协调的工作已经完成。并未认识到,城市群内存在的非均衡发展,以及关中城市群在加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城乡差距问题。关中地区的城乡统筹不能因关中城市群建设而毕其功于一役,用关中城市群集聚与扩散作用,来掩盖城市群内的城乡失衡,是一种误读。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关中城市群的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取代关中城市群内城乡统筹工作,相反,關中城市群建设与关中地区的城乡统筹,应该是关中地区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双翼。扎实开展城乡统筹,统一规划,协调发也展是对城市群的发展是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

总之,城乡统筹发展,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关中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注意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反对盲目跟风。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关中地区的城乡的发展现状,在规划工作中要正确统筹兼顾,走出统筹城乡发展的种种误区,大力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

【参考文献】

[1]走出城镇化误区 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J].人民日报,2012-04-05.

[2]关中城市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可持续发展[J].经济日报,2008-4-3,第11版.

[3]李忠民.中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报告(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欧阳慧.谨防当前我国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误区[J].北方经济,2007(03).

[5]叶裕民.统筹城乡发展认识误区与反思[J].

[责任编辑:王静]

猜你喜欢
城乡统筹关中地区误区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浅谈汉代关中地区主要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