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的“陷阱”

2012-02-19 06:59智强
中国新时代 2012年7期
关键词:陷阱货币供给

| 文 ·本刊记者 智强

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增速继续下降;进出口方面虽有好转,但并不乐观。投资、消费、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时减速,导致经济持续下滑。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调整了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国务院放出宏观经济调控信号后,人们注意到,国家发改委开始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尤其是加快钢铁、火电、机场等项目的审批。6月初,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这是三年半来首度降息。对此,有媒体惊呼,新一轮刺激计划开始启动。

谨防落入经济失衡的陷阱

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加大,政府继4万亿刺激政策后,再次出手拉动经济,但主要方法与过去似曾相识,即扩大投资和增加货币供给量。这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的确能拉动GDP的增长,但若一再把这种调控经济的短期方法长期化,则将导致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货币过度供给,消费需求萎缩,经济失衡加剧。

“观察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量,可以得出结论,这三年(2009-2011年)的GDP增量,几乎是靠货币供给和投资增加堆积起来的,并非依靠效率、效能的提高。”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陈炳才说。

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为17.2828万亿元,投资占GDP的比重为57.5%;2011年,投资规模31.1022万亿元,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66%,创下历史新高;2012年,投资增长速度将超过20%,投资规模很可能超过36万亿元。4年内投资规模翻番,这样的情况真是绝无仅有。大规模的投资导致我国一些领域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正如鲁比尼博士所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高效到可以将一半的GDP再投资于新的资本货物,而最终不面临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的不良资产问题。”

2008年以前,我国信贷每年增长规模基本不超过3万亿元,2009年增加量一下子近10万亿元。今年1-4月我国信贷增速为15%,超过物价与经济速度之和。

2011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2)为85.1591亿元,GDP为47.1564亿元,1.8元的货币供给只创造1元的GDP,而2008年,1.58元的货币供给就可以创造1元GDP。这说明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虽然带来了GDP的增长,但如果过度供给,将导致资金效率的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经济当时正处在调整期,经济增速呈下行之势,但当时我们错误地认为,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完全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下了一剂4万亿刺激经济的猛药。此后我国经济被迅速地提振起来,在当时萎靡的世界经济中一花独放,一度被誉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发动机。这个短期结果,导致一些人更加相信政府调控经济的力量,相信政府可以改变趋势,忽视市场的作用。三年前的“保增长”,和现在的“稳增长”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应充分吸取前车之鉴,否则,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落入失衡的陷阱。

扩大消费需求是关键

消费对拉动经济的作用尽人皆知,但扩大消费是一个中长期的战略,尚须配合一个稳定的物价预期,并从改革收入分配及政府减税让利入手。但在这次稳增长的政策组合拳中,除了国家决定对居民购买节能家电进行补贴(303亿元)外,没有见到其他提高消费在中国经济中所占比重的有效措施。

消费的增长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很难想象出现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大规模通过增加假期、涨工资,通过收入的效应来刺激消费的政策。现在不具备那个时候的条件,何况我们现在劳动工资成本上升相对比较快,假期也不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曹文炼说。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刺激政策选择须慎重,在目前经济下滑需要稳增长的时候,无论怎么扩大内需及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必须要充分考虑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如果再刺激出一轮房价的暴涨、高的通货膨胀,应该说我们的短期保增长的政策得不偿失。从长远来看,可能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不利。”范建平说,“扩大消费不能急功近利,而应该志在长远。”

从长期来看,在我国扩大消费需要从改革收入分配及政府减税让利入手,彻底改变两极分化不断扩大的趋势,培育中产阶层群体,通过减税,让利于民,藏富于民。

此外,为了让人们敢于消费,我们还应彻底解决社保问题。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人们才敢于消费,储蓄率才能降低,消费才能扩大。

不断扩大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我们的经济结构才能趋于合理,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稳增长。

怎样稳增长

“所谓稳增长就是说,一方面要稳定外需,另外一方面是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很重要的就是,要让5月份出口的成绩有可持续性。”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姚景源接着分析道:“更重要的还是扩大内需。在扩大内需上,我们应当坚持两个原则,一个就是稳增长一定要和调结构、转方式紧密结合。第二就是稳增长要和惠民生,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两点,稳增长的任务就可以得到一个圆满的效果。”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方面,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否定投资需求。事实上,中国有很多领域是需要投资的,当然“不是简单地扩大钢的产能、新能源的产能,而是扎扎实实地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医疗、教育、城市交通(包括地面和地下)、水、电、汽的供应都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分析说。

但是,如果我们一遇到危机和困难,就大上“铁公机”类的投资项目,甚至要把经济增速维持在8%甚至9%以上的水平,那么,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稳增长就都将成为空话。

猜你喜欢
陷阱货币供给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陷阱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陷阱2
陷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