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2-03-05 07:23□文/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3期
关键词:消费率居民消费

□文/刘 静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扩大消费: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刘 静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2008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首要任务,由依赖外需转变到主要依靠内需上来,而拉动内需主要就是刺激消费。从对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较及消费率的国际比较看,我国目前消费率偏低。其原因是居民工资性收入低、政府公共支出不足和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要刺激消费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税收以及改变政府支出结构。

内需;消费率;经济增长方式

收录日期:2012年5月7日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下滑,加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产品屡受“双反调查”,致使2009年以来我国出口率下降,国内经济受到冲击。为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但我国目前消费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中国消费现状及国际比较

1、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较。从表1中可见,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的增长率低于GDP的增长率2~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近几年比较稳定,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起伏较大,2010年出现大幅下降,说明缺乏消费动力。(表 1)

2、我国消费率国际比较。我国消费率与其他国家消费率在时间横截面上的差别也相当明显。如表2所示。(表2)首先,在相同的年份,我国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水平。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平均消费率在60%~70%之间。比如,日本从2000年的56.2%提高到2009年的59.3%,提高3.1个百分点。与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大约要低25~35个百分点。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也较低。例如,与印度相比,同一时期,印度消费率绝大多数年份一直稳定在60%左右的水平,我国消费率平均比印度低近20个百分点左右;其次,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相似的国家比较,我国消费率也偏低。韩国的发展模式和我国有些类似,也属于“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增长模式。韩国消费率在1988年下降之后逐渐上升,2009年已经达到54.2%。与韩国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比其最低点还低11个百分点左右。

二、消费率偏低原因分析

1、工资性收入占GDP比重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近20年来,企业普通职工的实际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是大幅度下降了。其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 53.4%,2000年 为 51.4%,2009年 为39.78%。2000年到2009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了13.62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2008年我国包括农业主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占比39.74%,同期美国劳动报酬占比为55.81%,英国为54.5%,瑞士为62.4%,德国为48.8%,南非为68.25%。

同时,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收入分配不公。近年来,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急剧下降,1999年为63.34%,2008年下降到48.6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乡收入比为3.38∶1,垄断行业职工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5~10倍。贫富分化的结果就是容易导致社会危机,减少人们的消费预期。

2、政府公共支出不足,形成新的“三座大山”。我国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公共教育支出和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只有3%、2.9%、2.0%。同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主要国家相比,这三项主要指标的平均值是最低的。近年来,被称为“三座大山”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第一,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扩大。据估算,近10年我国大学学费和住宿费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上。以可支配收入的相对支付能力计算,是世界大学最高水平的3倍以上;第二,城市房价一路走高。购买住房时,过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显挤占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农村,出现了新一轮的建房与装修房屋热,这一趋势将会挤占农民其他消费份额;第三,医疗乱收费屡禁不止,天价药费居高不下。农村居民、老年人、低收入者以及失业人群有八成以上乃至近九成人反映自己无法适应医疗费的上升。因此,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已严重制约了居民消费。

3、对外依存度过高,降低了国内消费。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这两架马车拉动。靠出口来发展国内经济,必然高度依赖国外市场,就要维持出口产品的低价竞争力,人民币对外汇率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加重了部分国内企业进口原材料的负担,提高了生产成本,也给国内物价上涨造成压力,使国内居民需要付出更多货币来购买,因而在事实上增加了国内消费者个人的支出,降低了个人购买力水平和消费水平。同时,对国外市场高度依赖也会加大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如当前的欧美债务危机使得外部市场萎缩,影响中国出口。因此,中国的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不能再只靠投资与出口,必须立足国内市场,有效增加内需,由投资增长与依赖外需增长的模式向消费增长模式转移,这才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目标。

表1 居民消费增长率和GDP增长率(%)

表2 世界及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率(%)

三、对策建议

1、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调整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是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份额,缩小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要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强化累进税功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范围,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实行有差别的累进所得税制,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相对收入;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同时加大财政政策中的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补助,增强公众对未来的安全感,提高现期消费。

改革劳动薪酬结构,提高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减少非规范、非正常收入,是减少贫富分化、扩大内需的必要之举。

2、调整税收政策。加快出台增值税转型,部分产业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和激励,比如前三年减征或免征各种税费,促进其发展;调整部分消费税,促进相关产品消费;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促进居民即期消费等税收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一部分是减少企业税负的,一部分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还有一部分是刺激节约型消费的,这些对增加总需求都会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减税的效应受很多因素影响,降低税负的税种在整个税收制度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只有降低主要税种的税负,如我国应主要选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实施减税政策,这样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比较明显的刺激效应。运用减税这样的财政政策,比单纯的大型投资项目更能推动内需的发展。

3、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增加医院和学校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增加社会福利。转变中央政府需求管理方式,要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政府主导的对铁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性建设,同时要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将节约的资金通过增加对公众教育与医疗支出等方式转移到居民部门,增加居民消费,切实保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第一,加大医疗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国家或地方政府还应划拨专项资金扶助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确保为低收入群体减轻负担;第二,加强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政府应稳定教育经费来源,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两年内实现农村与城市贫困人群的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充分利用、发展、推广网上免费共享的教育资源,减轻更多居民接受教育的成本;第三,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解决低收入者住房困难问题。

[1]李颖.最终消费率及结构变化的中外比较和启示.山东经济,2011.5.

[2]雷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率、消费率的国际比较及趋势分析.改革发展,2009.4.

[3]宁军明、涂大坤.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F12

A

猜你喜欢
消费率居民消费
国内消费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新消费ABC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居民消费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