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城郊经济

2012-03-05 07:24□文/郭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海阳发展

□文/郭 杰

(秦皇岛市海港区农业局 河北·秦皇岛)

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城郊经济

□文/郭 杰

(秦皇岛市海港区农业局 河北·秦皇岛)

海港区为秦皇岛市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5个镇2个区,113个自然村,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008 公顷,农业人口 98,130 人。近年来,海港区充分利用本区区位、人文、环境和技术资源特点,把分区发展城郊型的特色农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一、农业资源及利用现状

113个自然村,可以分为3种情况:城中村,既19个转城村,约占全区总村数的16.8%;近郊村,约占全区总村数的22%;余下的是远郊村,全区80%的耕地面积分布在远郊村,全区实际有耕地的村只有79个,人均耕地0.7亩。

(一)地貌类型。海港区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较为复杂,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山麓平原和滨海平原。

低山面积1,083.6公顷,分布在北港镇偏北部;中山149.6公顷,主要分布在北港镇的北部刘家河、闫庄、尹家沟、木砟峪一带。

丘陵面积5,730公顷,分布在西港镇、海阳镇、北部工业区、北港镇拦马庄周围。

山麓平原面积2,093.2公顷,分布在西港镇、海阳镇、北港镇的南部、东港镇、临港物流,是主要农耕区。

滨海平原200公顷,分布在西港镇归提寨南部。

(二)土壤类型及等级分类。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潮土地和盐地。棕壤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是本区最大的土类,是林、果、粮的生产地;南部潮土地,土地表层质地适中,土体构型良好,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较为肥沃,水量表层质地适中,适于发展蔬菜;沙质潮土可以发展花生;低洼盐碱火沙地适合种植水稻。

本区农业生产用地的土壤养分属于中等,按全国土壤资料评价分级标准,近93%的耕地属三级以上水平,这就为作物高产提供了营养条件。(表1)

1、海港区十年七旱一涝,水源缺乏,热量中下,一年两熟困难,因此不具备一级土地资源。

2、二等地,土壤良好,水热一般,稳产高产包括轻壤质体、底粘潮土、轻壤质潮土和潮棕壤,基本上不存在障碍因素,环境条件存在一定限制,表现为水源不能确保,地下水已超采,热量中下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适宜种植粮、菜。

(1)好浇型,平原地形,表土壤质,井渠浇灌,产量上等,571.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1.4%,主要分布在东港镇、海阳镇的青石山、北港镇镇南部、北部工业区及临港物流。

(2)能浇型,丘陵末端,表土壤质,井渠能浇,产量上等。1,607.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2.1%,主要分布在西港镇、海阳镇、北港镇、临港物流、北部工业区。

3、三等地,土壤缺陷较小,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水平较高,包括中壤或砂质潮土、盐化超图雷和层厚的棕壤,存在较小的障碍因素,如土质偏粘沙,轻度盐化,轻度侵蚀,水源短缺,有旱涝威胁。一年一熟。

(1)偏粘型,平原地形,表土中壤,井渠能浇,产量中上。417.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3%,东港镇的黄南、黄北、中心庄、海阳镇的鲤泮庄、青石山、西王岭、北港镇的中南部、临港物流的东付店、崔庄,适宜种植水稻。

(2)偏沙型,平原地形,表土沙壤,井渠能浇,产量中上。687.4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7%,主要分布在海阳镇、北港镇大部分地区、临港的东、西付店、小张庄,适宜种植菜、油。

(3)轻盐型,平原地形,表土壤质,轻度盐化,井渠能浇,产量中上。149.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主要分布在东港镇南部、西港镇的归提寨、南大寺南部,适宜种植水稻。

(4)轻蚀缺水型,丘陵地形,侵蚀较轻,水源困难,产量中上。1,183.3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3.6%,主要分布在西港镇、海阳镇的栗园、鲤泮庄、小萎、温家洼、临港物流的大高庄,适宜种植旱粮。

4、四等地,障碍因素较大,对农业有很大限制,生产水平中等,包括轻壤质底砂底卵石腰沙体潮土,中、薄层棕壤,且杂卵石,土壤沙质,土层浅薄,生产条件一般。255.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1%,适宜种植水稻、林、果、油。

5、五等地,障碍因素严重,生产低而不稳,不适于农业,主要用于林业。主要是薄层多砾石棕壤。障碍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所处地势较高,坡度大于15°,土壤片状侵蚀或沟蚀,土层较薄,砾石较多,94.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89%,适宜栽种林、草。

6、六等地,障碍因素恶化,生产条件恶劣,主要为沙荒林地,不能耕种,质地过沙,漏水漏肥,风沙为患。41.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8%,适宜栽种林木,进行水产养殖。

(三)土地利用状况。年末实有耕地5,008公顷,其中水田196.6公顷,占耕地的3.9%;水浇地848.5公顷,占耕地的17%;望天田3,704.7公顷,占耕地的74%;旱地258.3公顷,占耕地的5.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35.5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688.4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8.3%;蔬菜540.7公顷,占13.7%;瓜果类40.3公顷,占1%。

(四)水产资源。水产养殖面积137.1公顷,全部为内陆水域养殖。其中坑塘养殖面积124.3公顷,占水产养殖面积的90.3%,分布在东港镇各村、西港镇公富庄、海阳镇鲤畔庄、北港镇拦马桩、北部工业区的石山、小高庄;河沟养殖面积4.7公顷,占3.4%,分布在西港镇公富庄村;水库养殖面积8.7公顷,占6.3%,分布在西港镇公富庄村海阳镇青石山、新周庄、北港镇牙子山及临港物流的小张庄村。

(五)水利设施。根据2005年水务局掌握的数据显示,海港区有小(二)型水库20座,塘坝53座,总库容556.8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05.82万立方米,主要靠拦蓄地表径流调蓄洪水,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原有的石河西干渠已停止使用,各水库的灌溉渠道多数年久失修,渠系灌溉工程已基本停用。防洪、抗旱、排涝工程主要有大乐安水库防洪除险加固工程等、大马坊河道应急度汛工程、海阳抗旱应急工程、慕义寨低洼地排涝工程等。有节水灌溉工程8项11处,面积626公顷。有机电井571眼,截潜流工程8处,大口井36眼。蓄水闸7座。

本区水资源紧缺,50%保证率年缺水率26.6%;75%保证率年缺水率45.61%;95%保证率年缺水率62.65%。地上水和地下水均不太丰富,地下水位低,难以利用,需要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二、农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耕地数量和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1、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国家规定的人均1.1亩的最低标准,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2、城市规模发展过快,部分用地有浪费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外延发展较快,建设用地供应以增量为主。一些地方宁可新占耕地,忽略了改造旧城区和内涵挖潜,从而造成土地的浪费。

3、农村居民点侵占耕地现象。农民富裕后,兴起了建房热潮,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很快,而且多占用质量较好的耕地。近年来通过空心村治理,利用废旧宅基、坑沟、旧校址、闲散地等解决了一部分用地需求,但人均用地指标仍然超过国家允许的标准。

表1 海港区土种评级划分分布表

4、土地贫瘠,自然灾害多。本区土壤以棕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旱地占全区耕地总量的79.9%,灌溉设施不配套。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平衡往往形成各种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

5、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土地制约。土地是农业的基础,随着城市的扩展及农村建房、企业占地等,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耕地后备资源少,增长的潜力小,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经济作物、蔬菜、林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都面临土地制约因素。耕地较分散,主导产品无法形成规模。农业土地利用只能在深度开发上做文章,没有外延扩展的可能。

(二)水资源不足与农业用水浪费。局部地区水资源不足,如北部山丘区,水库标准偏低,而且库区渗漏现象严重等,浅层地下水有污染现象,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已接近限量的上限。农业利用降水量占降水总量的百分比很小,基本上是微乎其微,靠天吃饭。

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干旱天气偏多,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而目前农业用水仍没有摆脱大水漫灌的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采用的节水措施主要是地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虽节水效果较好,但由于投资较大,采用者较少。如何节约水资源,减少用水浪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1、为了眼前利益,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主要体现在土层越冲越薄,破坏了土壤的生产能力,恶化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导致了水灾、旱灾的频繁发生,危害了农业生产和山丘区的人民生活。

2、在海洋捕捞中,一味增船增网,掠夺性采捕,忽视资源再生能力,导致近海资源减少,部分鱼种甚至濒临灭绝。

3、工业、农业、生活垃圾等也在污染着生态环境。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污染了部分地区的农业用水,也危害了海淡水养殖;近海水域受石油、工业排污的影响,恶化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态环境,导致资源量下降;大量农药、化肥在生产中使用,危害了水土环境,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建立生态农业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城市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排放到周遍农村,危害到农村的生产生活。

随着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大量排放,以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我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最常见的水污染是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以及这些污染共存的复合物污染,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大,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海港镇和海阳镇共有12个村庄0.9515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0.23%的人口长期引用此水。水源的污染严重危害了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恶化了生态环境。

4、水土流失现象。开发建设过程中破坏植被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使土层越冲越薄,破坏了土壤的生产能力,恶化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导致了水灾、旱灾的频繁发生,危害了农业生产和山丘区的人民生活。

(四)劳动者素质偏低

1、文化素质低,缺乏劳动技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城镇相比差距非常明显,文化程度小学以下的劳力占28.7%,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力占到49.5%,高中及以上的劳力仅占21.8%。因文化素质低,多数农户仍沿袭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农业效益低,农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文化程度与从事什么行业有很大联系,文化素质低,从事劳动强度大,相对收入低的行业。劳动力素质、技能低,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而且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现代农业产业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拥有高新技术,谁就能使同类产品占有竞争优势。

2、安于现状,观念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思想。尽管现在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安于现状,守摊吃饭,怕担风险,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怕改变现有的生活习惯,跟着大家走,看别人种桃树挣钱,一窝蜂的去种,结果价一跌再跌,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也有人不敢尝试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只能照着老路走,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树大招风”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缺乏做大做强、规模发展、科学发展的胆识和魄力。

(五)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劳动保障体系还需健全。把农民推向市场,提高农民就业率,需要社会各界的帮扶、引导,全方位的服务。近几年,农村社会化服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远远不够。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想要走出去挣钱,但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虽然现在一直在宣传提高农民工待遇,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但在郊区农村,还存在劳动力劳动强度偏高,工资偏低,有的农民工仍然拿不到工资,劳动时间任意延长的现象,而且有些劳动存在一定危险,却没有上保险,更不用说用工单位为职工上养老保险了。就业渠道不畅,信息不灵,使准备出去务工的农民感到很茫然,很无奈。

三、因地制宜,分区发展

根据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基础特征和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农业生产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基本保持镇村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等功能分区原则,将海港区划分为三个区:南部滨海平原城市区,中、东部城郊工业区,西、北部丘陵农业区。

(一)南部滨海平原城市区。本区包括海港镇网匠庄、王庄等19个村,西港镇东白塔岭、前道西、山东堡3个村和北部工业区四合庄村,共23个村,总人口15,155人,土地面积264.9公顷。这些村已融入城市之中,基本没有耕地,发展重点应放在城市化建设上,围绕城市规划,发展建筑业、服务业、商业和城市旅游业。

1、扎实推进村改居工作。落实好失地农民的各项政策,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障制度;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失地农民转换角色,融入到城市化建设中去,不能沦落为城市贫民。

2、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1)巩固壮大房地产业。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整顿规范,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房地产战略投资商,促进现有房地产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和兼并、重组,打造本地旗舰式企业。

(2)加快发展旅游业。紧紧围绕“感受都市生活、享受海洋快乐、感知求仙文化、体验运动真谛、自觉回归自然”五条主线,全力构建“秦皇求仙文化、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旅游服务”四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全面打造旅游服务基地。实施咨询投诉、散客集散、旅游购物“三个中心”和旅游标识牌标准化建设。

(3)优化商务发展环境。优化太阳城商业区布局,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央商务区、旅游特购区。

3、建设花园城市。要搞好绿化、美化建设。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路旁、小区空地等土地,栽花种草,提升城市树木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调节生活空间;充分利用阳台、屋顶,种植一些既具有观赏性、又可食用的植物,也可发展无土、营养栽培,把城市建设成一个美丽的花园。

(二)中、东部城郊工业区。本区包括位于东部的东港镇的17个村、临港物流7个村、北部工业区12个村,属城郊农村。耕地1,214.1公顷,总人口31,083人,人均耕地0.59亩。本区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为发展工业、服务城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确定“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按照现代都市型工业区定位,加快北部工业区发展步伐,真正实现提升一个产业(玻璃产业),打造一个基地(成为市北部工业区前进基地),形成一个新城(工业新城)的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化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破解土地难题,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东部工业区建设步伐。

1、规划先行,准确定位。定位为北部综合工业区和东部临港工业区。北部工业区落实“环境立区、工业强区、和谐兴区”三大战略,确定了“一个总目标、一条主线、三个攻坚、五项任务”的总体思路,即:一个总目标:建设省内一流工业区;一条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优化环境为先导,以玻璃建材为特色产业,以壮大实力为落脚点,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证;三个攻坚:园区发展瓶颈攻坚,园区亿元项目攻坚,园区企业效益攻坚;五项任务:招商环境建设任务、规划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统筹城乡建设任务、干部队伍建设任务。

东部工业区建设,以建设“东部工业新区”为目标,以率先发展、加快发展、领跑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壮大主导产业,增加经济总量为主线,突出“园区带镇、产业立镇、和谐兴镇”三大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实现农业做优、项目做强、市场做活的发展战略。根据其临港、临路优势,把发展石油、化工、煤炭业项目为重点,科学摆布各类项目承载区域,突出主导产业,科学摆布产业格局,以工业项目支撑和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采取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参股为辅的多元融资机制,强化园区水、电、路等配套工程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

3、狠抓项目建设。树立以项目拉动经济,以项目调优结构,以项目增强后劲,以项目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步伐。把引进项目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积极引进外部资金,为全区经济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相关部门集中精力跑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通过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不同的招商方式,谋划包装好重点项目。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按照海港区产业定位,谋划玻璃制造和深加工业、石化新材料产业,围绕辖区内现有的美铝渤海铝业公司、秦皇岛奥莱特腈纶有限公司和丙烯腈码头等大企业,从延长产业链条的角度出发,谋划亿元以上项目,打造立市、立区大项目,提升工业区项目档次。争取包装出一批高质量、高规格的项目,争取列入省重点。

(三)西、北部丘陵农业区。本区位于海港区西部、北部,共65个村,包括西港镇13个村、海阳镇17个村和北港镇的35 个村,耕地 3,793.9 公顷,人口 51,288人,人均耕地1.29亩。本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港镇和海阳镇南部地势较平坦,为山麓平原地带,土壤肥沃;北港镇及海阳镇北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丘陵区,土壤以棕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薄;属缺水区,地下水资源紧缺,经常受干旱威胁;灌溉设施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

本区应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把握城郊型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情况,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流通则流通,宜旅游则旅游,宜劳务输出则劳务输出,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以农业区域化、特色化和品牌化为重点,做大做强畜牧、林果、蔬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高速公路以北地区,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山地丘陵资源,以林为基础,以果为重点,加快山区建设,逐步把资源优势变成生产优势和商品优势,实现经济、生态两个良性循环。

1、因势利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以海阳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园区;二是以东港镇为主的畜禽养殖园区;三是以西港镇万亩海面养殖为主的深海养殖园区。围绕服务城市,服务于市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主导产品和品种。畜禽养殖业在保证生猪、肉蛋鸡、牛奶和绒山羊一定存、出栏上,重点发展肉牛养殖;蔬菜生产重点发展保护地和高标准温室大棚;果品生产以鲜果和热杂果为主。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农业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解决全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人饮困难问题;严格控制乱占耕地,基本建设尽量征用荒地、劣地;农田实行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料、无毒低毒农药、物理杀虫技术、可降解地膜等,减少对水土和农产品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业;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有毒污水、污物,防止海水污染。

3、加强农业科技含量,搞好科技服务。做好适合本地的新优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为群众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

4、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合理控制捕捞量,优化水产养殖。执行国家禁渔政策,落实好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控制渔船数目和网具种类,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继续加强沙河淡水养殖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富家营、卸粮口、小乐安等村,引进试养南美白对虾、澎泽鲤、中华绒鏊蟹等名、特、优新品种。对现有海上养殖业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完成海水养殖基地建设,逐步减少海虹、扇贝等老品种养殖面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美国二代海湾扇贝、太平洋牡蛎、海参(刺参)等名贵品种,在养殖模式和效益上实施突破。

5、以发展深加工二产业和服务三产业为重点,带动一产业的发展。根据本区城郊特点和市场、资源情况,今后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二产业和服务三产业为重点,带动一产的发展。

重点引进兴建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做大奶牛产业;培育港京牧业公司,做强肉牛产业;开拓鑫坤生猪屠宰场精深加工业,做好生猪产业,依托正大公司发展肉鸡产业,围绕四大产业搞好服务业建设。东港镇以肉牛屠宰加工和奶牛冷冻精液生产为龙头发展肉牛和奶牛产业,巩固稳定现有的生猪、蛋鸡、肉鸡养殖基地;西港镇以生猪屠宰加工为龙头,发展生猪产业,同时巩固奶牛生产基地;北港镇以奶牛养殖小区为龙头,发展奶牛产业,北部丘陵地带继续发展绒山羊,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巩固生猪、肉牛养殖基地;海阳镇以饲料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西北部农村奶牛、生猪和特种养殖基地发展;海港镇以兽药批发、门诊等服务性组织为龙头,带动全区畜牧产业发展。养殖基地的建设方向是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科学布局的区域化生产。

6、实行以工补农,增强农业后劲。大力发展以建材、食品、建筑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运输、商服、饮食、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适当提高产值产业积累,增加农业收入,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业生产保持后续力量。

7、加强综合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应发展为以北港镇北部高新果品生产、林业生产为主的林果生产园区,发展生态林、果业。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农田防护林建设,利用路边、渠埂栽植适生树木,尽早形成科学合理的农田防护林网,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覆盖率。

8、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谋划海阳历史重镇风貌重塑、卸粮口明清海埠遗址复建和寺耳山森林公园开发,完成法云寺复建,实施新奥海底世界及周边地区升级改造,完善紫云山滑雪场设施。发展“城乡双向游”活动,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猜你喜欢
海阳发展
海阳核电2号机组完成调停检修顺利并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海阳地雷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海阳大秧歌为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海阳核电机组循环水系统的调试
海阳核电1号机组非核蒸汽冲转试验成功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