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发展水果产业的启示

2012-03-05 07:24刘雨露武晓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仁寿县水果家乡

□文/刘雨露 武晓东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四川·成都)

仁寿县发展水果产业的启示

□文/刘雨露 武晓东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四川·成都)

仁寿县曹家乡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水果产业,不仅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很好的收益,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生活得到了改善。

仁寿县;水果产业;经济效益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0日

一、仁寿县经济及水果产业概述

(一)仁寿县经济概述。四川省东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眉山市东南部,地处川中丘陵向成都平原过渡地带。仁寿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2606.9平方公里,实有耕地122.62万亩;总人口160.27万人,其中农户36.60万户、农村人口132.02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2.5%,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仁寿县经济发展的命脉。仁寿县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蔬菜、水果、蚕茧、花生、生猪、山羊、小家禽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仁寿县先后被国家列为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瘦肉型猪、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国十二大粮仓县之一,水果、蚕茧、油料被列为省级发展基地。截至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9.88亿元,增加了15.7%。近几年仁寿县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达到50%以上,形成了以南梨北枇、畜牧为主的格局,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个。

(二)仁寿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近几年仁寿县经济发展增速很快,仁寿县在积极加强粮食生产、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还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力种植水果、蔬菜、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特别是水果业发展状况很好,水果产业已经成为仁寿县主要经济支柱之一。2011年全县水果总面积56万亩以上,规模领军全省,产量达到55万吨,产值在22.8亿元以上。水果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就业、农民收入的提高,还带来旅游业等方面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仁寿县文宫镇、曹家乡、禾加等乡镇。文宫镇曾经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枇杷之乡”,曹家梨、禾加青见、文宫翠桃等水果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为全乡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另外,仁寿县水果在产业格局上也做了科学的调整,目前形成了“南梨北枇、东西柑橘、中部桃枣”的水果产业格局,各乡镇有自己的优势品种,不会造成相互的冲击。水果业的发展提高了仁寿县农民收入,为全县特别是水果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下面以仁寿县曹加乡水果产业发展为例,分析水果产业为当地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

二、曹家乡水果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影响

(一)曹加乡水果产业发展概况

1、曹加乡经济概况。四川省仁寿县曹家乡地形成典型的丘陵地带,由于该地区常年雨水丰富,农民常年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棉花、油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2011年曹加乡国内生产总值1,789万元,GDP增速达12.6%,粮食总产量达2.1万吨,水果产量达3.5万吨,招商引资完成420万元,结构调整完成1,5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52元。

2、曹加乡水果产业发展状况。农业是曹家乡主要的经济支撑,曹家乡农业产业化改革,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曹家乡发展水果产业有历史基础,水果种植历史长达三百多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曹家乡利用原来种植梨树的经验和基础,采用科学技术,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品种,从1992年至今已发展到2.2万亩,优质品种10余种,年产优质梨2千万公斤,产值达亿元。曹家水果产业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远销美国、畅销全国。近10年来,该乡经过努力,已成片栽植各种优质梨 25,000余亩,冬枣、寿桃 2,500余亩,年产水果350余万公斤,水果产业已成为全乡增产增收的主要经济支柱,而“曹家梨”这个品牌也成为全省知名商标,水果业已经成为该乡农民的主要支撑产业,并由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业、餐饮业、水果加工业及商业等在该乡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但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水果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水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都需要产业作为支撑。以往曹家乡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售卖棉花、油菜以及通过粮食饲养生猪所得,除却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之后,农民获利很少。自从实行产业化的水果种植以后,农民收入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且农民的劳作时间也减少很多,与种植粮食相比,平均每年每户收入增加22,250元。据曹家乡政府的内部资料记录,曹家乡2010年人均年收入7,252元,收入来源如表1所示,水果产业及相关产业所获得的收入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占到了55%,农民从种植水果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表1)

2、水果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1)农家乐的开办,增加了收入来源渠道。曹家乡很多村都有农家乐,这些农家乐都是由几户村民自行合伙组织筹资开办,共同经营,进行利润分成。农家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也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为当地农民进行了简单的分工,以便当地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果树的技术改进以及扩大销路等问题上,还带动了当地旅游的繁荣,促使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发展,而且还丰富了乡村文化。

(2)开展梨花会,吸引游客和商家,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扩大“曹家梨”在全国的知名度,从2004年开始,该乡每年3月都会由该乡党委、政府主办为期五天的“梨花节”,供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的农民赏花,吸引水果商前来考察,为当年的梨子销售做好铺垫。每年在举办“梨花节”期间,都会有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赏花和游玩,带来各方面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当地的商业发展。

表1 曹家乡农民收入来源分布表

(3)水果品种多样化,粮食生产同样保证。曹家乡不仅大力推广梨子的种植,而且根据季节的不同还生产其他水果,比如葡萄、桃子、李子等作为梨的补充作物,使得农民每个季节都有收获,同时因为每棵梨树之间有较宽的间距,还可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等,这些粮食、蔬菜基本上可满足家庭正常需要,也可为农民节省大部分生活支出。

三、仁寿县发展水果产业的启示

(一)加速农村产业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增加传统农业的技术集约度,为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借鉴日本、韩国实行的“一村一品”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入新型农民或组织,即在城市或农村具有一定资金、经营管理能力、有一定市场资源的个人或组织来进行“一村一品”的策划、开展与推广,使当地特色产业得到优势发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交通通讯。“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经常在公路边上的宣传栏上看到。这句话不是一句空口号,信息闭塞,交通不畅,使农民无法与外界沟通交流,思想观念得不到改变,资源无法向外输出,医疗卫生环境得不到保证。近几年,国家也在加大资金力度支持发展农村交通和通讯,但资金到位情况还不够理想,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农民共同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可考虑由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当地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出资一部分,另外再由当地农民集资一部分,由三方面共同出资改善当地的交通。

(三)改变观念,科技兴农。加大科技培训投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导,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结构层次的提高,不断增加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深入开展科普培训,利用农闲时间,“因地制宜,因需而训”,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典型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科教兴农、科教兴牧和产业化经营。成立民间组织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去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并向当地农民进行指导和培训,保证当地的农业种植技术得到系统性地提高,即时地获得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和农业信息,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避免出现近两年经常发生的农产品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形。

(四)政府对当地给予政策性指导。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要给以科学的导向,因此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城市资金向农业生产的产前和产后领域流动,向现代农业形态流动。为提高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还有与之配套的农产品运输、农村金融和保险、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

(五)成立民间组织管理机构。成立民间组织机构,提供各类农业生产信息,建立农民经验技术交流平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促进农业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的便利。曹家乡水果业发展良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水果协会的帮助。农户在科学管理、推广特色农业产品以及丰产技术方面有了统一指导,成功率大增,同时协会坚持自愿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为农户开展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服务,既增强了竞争力,又减少了风险性。

四、小结

我国13亿人口中,仍有7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农民纷纷涌进城市,不仅城市就业压力增加,而且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与其让农民在外奔波劳碌,不如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留住农民,改造农村产业状况,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发展优势产业,让农民在家乡安居乐业。

F127

A

猜你喜欢
仁寿县水果家乡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心全意当好农民工的“家里人”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
仁寿县林云林技服务有限公司等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