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2012-03-12 08:56许吉辰,李佩瑶
当代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城市群长三角空间

城市群现已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形态。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特有的城市资源,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域。1982年,张萍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建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构想正式提出。2006年,湖南省确立了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次年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此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本文拟从空间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三方面,以2010年数据为主,对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同期情况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讨长株潭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路径。

一、城市群一体化衡量指标体系构建

1、空间一体化

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是城市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频繁作用的基础。约翰·费里德曼(J.R.Fried man)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阶段,过渡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按其描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会出现规模不等的经济中心,相互结合,与周边地区联系越来越紧密,它们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将随之缩小,域内的界线会逐渐淡化,最终区域将实现空间一体化。

本文基于上述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发展过程可以看成是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增加的过程。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内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程度,及周边地区的接受能力。进一步衡量空间经济隶属度,即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经济联系强度总和的比例,可以反映区域整体空间一体化水平。

根据牛顿力学引力模型原理,本文确定区域内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经济隶属度模型:

Rij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Fij为两城市空间经济隶属度,其值越大表示空间一体化程度越高。其中Pi、Pj为两城市人口规模;Gi、Gj为两城市经济规模;Dij为两城市距离。本文将分别采用各市市辖区人口数(万人),市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和两城市最短公路交通距离(千米)代表。

2、市场一体化

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消除区域内对商品和要素合理流动的限制,即实现市场一体化。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 man)在1953年解释国际贸易时提出了一价定律: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以同一种货币计算的价格应是相等的。据此,本文认为在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在实现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价格水平应该趋同,具体表现在相对价格方差应随时间推进而收窄。

根据萨缪尔森“冰川”成本模型的基本思想,本文确定了相对价格方差模型:

V a r(Pt)是城市群t时间相对价格方差,若其数值较小,则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其中Pit是t时间i城市商品价格,Pt为t时间城市群n个城市平均商品价格。本文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代表某城市商品价格水平,并以城市的GDP占城市群GDP总量的比重作为权重,得到加权平均数Pt。

3、产业一体化

地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力。在约翰·弗里德曼提出的核心—边缘理论中,发展可以看作一种由基本创新群最终汇成大规模创新系统的不连续积累过程。创新群互相协作、融合,进而形成创新系统的过程将表现为区域产业一体化。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衡量区域产业一体化水平。

(1)各城市行业区位商,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特定行业的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将成为创新活动的发源地。计算公式为:

L Qij表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一般当L Qij>1时表明该地区j行业专业化程度高于区域整体水平,具有比较优势。其中L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特征值(如从业人员,生产总值等),本文以各城市市辖区按行业分组的单位从业人员数代表;m表示行业个数,n表示区域内地区个数。

(2)主导产业产业链在区域内布局。城市群中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乃至模块进行专业化分工,这种产业分工现象被称为产业链分工。区域内城市间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合作,能推动创新活动扩散,促进区域产业一体化。本文将选取长株潭“3+5”城市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

1、空间一体化

利用公式(1)和(2),得到长株潭“3+5”及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地区间经济联系隶属度如表1和表2。

根据区域经济学对经济联系腹地空间划分标准,当隶属度大于9%时,属于紧密腹地;当其大于1.5%小于9%时,属于次紧密腹地;如果大于0.5%小于1.5%,属于竞争腹地;而小于0.5%则为边缘腹地。由此得到两城市群经济联系程度网状图如图1和图2。

以上数据显示,长株潭城市群空间一体化发展初具规模。其中,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空间经济联系隶属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说明其已成为相互结合的经济中心,能发挥核心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湘潭和株洲的经济联系隶属度最高,这与两城市地理邻近和经济发展水品均较高有很大关系。在核心与边缘地区的联系中,第一,长沙是城市群内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益阳为长沙的紧密腹地,其他城市为长沙的次紧密腹地;第二,株洲与衡阳的经济联系较强,可以促进衡阳成为城市群带动湘南地区发展的“桥头堡”。在边缘地区之间的联系中,常德与益阳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可以共同实现城市群北部的经济发展。

表1 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隶属度(%)

表2 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隶属度(%)

在空间一体化方面,长株潭“3+5”城市群要优于长三角“北翼”城市群。首先,长三角“北翼”城市群没有一个城市或几个核心城市能对其他所有城市形成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其次,计算得知,长株潭城市群经济隶属度均值是3.57%,而后者的同期水平是2.22%,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经济联系强度较高。

2、市场一体化

利用公式(3),计算得出长株潭“3+5”、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相对价格方差如表3所示。

图1 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联系程度

从 2007年到2010年,长株潭“3+5”城市群相对价格方差有较大幅度下降,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按照“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顺利推进,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减少,且商品和要素的流通时间缩短,缩小了市场价格差异。同时,信息一体化对促进市场一体化有重大作用。信息在城市圈的快速流动,能减少信息不透明所带来的价格歧视现象。2009年6月28日,长株潭三市成功实现长途区号统一为0731;此外设有长株潭在线、长株潭大市场等专业网站,供人们及时查询市场信息。但在2010年,长株潭“3+5”城市群的相对价格方差仍远大于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同期水平。长三角“北翼”城市群正在积极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纤宽带、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电网等新型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可从中学习经验,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推进市场一体化。

3、产业一体化

(1)各城市行业区位商。利用公式(4),计算各城市行业区位商如表4和表5所示。

图2 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经济联系程度

表3 长株潭“3+5”、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相对价格方差

表4 2010年长株潭“3+5”城市群区位商

表5 2010年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区位商

图3 长株潭“3+5”城市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

表6 长株潭“3+5”城市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生产环节主要企业分布

可以看出,长沙在第三产业,尤其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及文化娱乐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株洲在制造业优势明显,可引导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岳阳在交通运输和服务业方面具有优势,可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长株潭“3+5”城市群各城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专业化分工,培育了若干优势不同的基本创新群。但边缘地区优势行业略少,与核心差距较大,城市群内发展协调度不高。同期长三角“北翼”城市群各城市发展更加协调,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创新系统,而且第三产业的层次较高,城市群经济发展空间更大。长三角“北翼”城市群由加工制造中心向高端制造中心转型,及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经验对于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主导产业链在区域内布局。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拥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等特点。而且长株潭“3+5”城市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的总量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各城市通过依托这一主导产业进行合作,可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长株潭“3+5”城市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如图3,生产环节的主要企业分布如表6所示。可见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通过参与产业链分工,基本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长沙、湘潭处于核心地位,株洲、衡阳、岳阳、娄底主要发展工程机械制造的前向关联生产部门,实现了优势互补。但区域内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仍存在“中间强,两头弱”的问题,根据湖南统计信息网数据测算,区域内核心企业所需关键零部件,约80%需要从省外、国外购买。这将严重影响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推进:一方面,核心企业在区域内配套率低,存在核心企业“外流”的风险;另一方面,各城市没有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优势,未能形成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市场、产业一体化的分析,本文认为其区域一体化的水平仍然较低。其中空间一体化成果比较显著,正逐步跨入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阶段;市场一体化仍处于初级水平,城市间未能利用良好的空间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有效配置;产业一体化任重道远,各城市间产业发展协调度较低,依托主导产业开展的地区合作尚未成熟。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探索制度创新。一方面将已经在长株潭三市成功推行的政策与规划扩展到整个区域,如示范区建设,“新5同”建设规划,市级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城市群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以经济一体化而非行政一体化为目标,突破体制制约,消除城市间的制度障碍,加速发展。第二,建设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和通讯设施建设,可以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市群的流通,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促进商业合作,推动城市互动发展。第三,缩小地区差距。主要是延长主导产业在区域内的产业链,实现核心与边缘地区的协调发展,使较落后地区也能通过参与产业链分工,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各城市应扩大开放合作,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注: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批准号11&ZD012。)

[1]Eatwell John,Milgate Murray,Newman Peter: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邹卫星、陈立群: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J].区域经济,2010(10).

[3]朱有志、童中贤、周海燕: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及其路径选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6).

[4]陈群元、宋玉祥、喻定权: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4).

[5]Friedman J R.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a Case Study of Venezuela[M].Cambridge:MIT Press,1966.

[6]Krugman Paul R、Obstfeld Maurice: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6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2).

[8]王士君、高群、王丹: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J].地理科学,2001(2).

猜你喜欢
城市群长三角空间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