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周边农田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规律

2012-03-13 03:45金志民朴忠万孙晓艳李殿伟
草业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害鼠啮齿动物鼠类

金志民,朴忠万,孙晓艳,李殿伟,王 璐

(1.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2;2.内蒙古牙克石森防总站,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牡丹江市周边农田较多,农作物主要有玉米(Zeamays)、大豆(Glycinemax),其次为水稻(Oryzasativa),为农田有害啮齿动物的繁殖和为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丰富的食料,因此,啮齿动物对农田的危害较为严重。据牡丹江市农业局不完全统计,牡丹江农田鼠害年发生面积45万hm2,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粮食约500 万kg,农户贮粮平均每户损失15 kg 以上,严重者可达50 kg,损失率4%~7%。农田鼠密度8.3%左右,特别在临近森林区、草甸子边地块较高20%左右,鼠密度大大超过了3%的防治指标。玉米、黄豆等作物一般受害减产7%~15%,严重地块减产达20%。近几年来,随着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变,害鼠天敌的大幅度减少,加之鼠类适应性广泛,繁殖力极强,农田鼠密度持续上升,危害年趋加重。鼠害也是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害鼠还污染粮食和蔬菜,传播疾病,对人民健康构成威胁。“鼠口夺粮、消灭传染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农业及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关于鼠害的种类及数量方面已有报道[1-6],但只是某个鼠种对农业的危害。本研究于2010年3-11月对牡丹江市周边的农田啮齿动物进行详细调查,以期为全面系统掌握害鼠的发生规律以及为害情况,有效控制害鼠的密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地概况与调查方法

1.1调查地概况 牡丹江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129°18′~129°45′ E,44°22′~44°49′ N,海拔230 m左右,处于西风环境控制下,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5 ℃。秋季为9月上旬至11月中旬,年降水量513.5 mm,回暖快。终霜日一般在5月11日左右。

调查区域代表牡丹江农业主要类型的海林市、宁安市。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两市都位于牡丹江市周边。牡丹江多以山地为主,许多农田都与林地相邻,边缘处植物多以灌木丛为主。牡丹江周边地区的农田以豆田和玉米田为主,其环境有利于啮齿类动物的取食居住。

1.2调查方法 按照不同生态区域,选择牡丹江市周边的8个村的庄稼地,每个村庄设点5个,共设40个点,并用GPS标定每个点的准确位置,每点设2个样方,样方大小为50 m×50 m,布铗从3月开始,11月为止,每月调查2次。

小型啮齿动物用夹日法结合挖洞法、水灌烟熏法进行调查,夹距5 m,行距10 m,用白瓜子作诱饵,布夹一昼夜检查一次,捕获的鼠按黑龙江兽类志进行分类[7],雌雄按啮齿动物常用区分方法进行分类统计[8],并对雌鼠进行解剖,检查是否怀有小鼠。秋季做贮食调查,在挖洞前用树叶塞好每个鼠洞,作好标记,2 d后观察,以便判断其真伪,减少劳动力。被塞的树叶没有被破坏的为无鼠进出,视为弃洞;如被塞的树叶被动过,说明有鼠进入,然后用铁锹将洞挖开,在洞内发现有鼠的统计在内,并当场用天平称量储存的粮食,做好记录[9-13]。大型啮齿动物用目测法进行样线法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啮齿动物组成及数量 野外调查共布设5 467夹日,共捕获到标本446只。记录啮齿动物7种,隶属3目5科7属(表1),占黑龙江啮齿动物的23.3%。其中,东北兔属于兔形目兔科(Leporidae)兔属;花鼠属于啮齿目松鼠科(Sciuridae)花鼠属,大仓鼠属于啮齿目仓鼠科(Cricetidae),小家鼠属于啮齿目鼠科(Muridae)小家鼠属,褐家鼠属于啮齿目鼠科鼠属,黑线姬鼠属于啮齿目鼠科姬鼠属;黑龙江刺猬属于食虫目猬科(Erinaceidae)猬属。从捕获的数量上看,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2.2鼠类季节数量变化 由于东北兔和黑龙江刺猬数量非常少,不做统计,将其他对农业危害比较大的鼠类各月份之间数量进行比较(图1)发现,害鼠大多呈单峰型,居民点附近的褐家鼠有2个高峰期,10月数量最高。从全年来看,害鼠的高峰期有2个,分别出现在6-8月和10月。

2.3农田害鼠种群繁殖与性比 本调查共记录啮齿动物446只,除兔形目和食虫目9只外,其余农田害鼠共计437只,其中雌鼠为189只,雄鼠为248只。性比为1∶1.31,雄性鼠较多,在捕获的雌鼠中有孕鼠43只,占雌鼠的22.7%,共孕仔256只,最高为11只,最低为3只,平均胎仔数为5.95只,在5-6月、8-9月份繁殖量最高。

表1 牡丹江市周边农田啮齿动物组成

图1 捕获主要害鼠比较

2.4不同生境鼠的分布及活动规律 褐家鼠栖息地比较广泛,随着气候和季节变化发生迁移,但在居民点附近庄稼地分布比较多,喜在夜间活动,傍晚和清晨两次取食高峰。小家鼠多栖息于田埂、草地及居民点附近的草堆内,昼夜活动,在秋季有一部分迁到田地取食,冬季回到居民区。黑线姬鼠分布比较广泛,食性杂,在稻田、豆地、玉米地密度最高,在傍晚和清晨取食高峰与褐家鼠相似。大仓鼠多分布在稻田附近,尤其在砂土中比较多,分布受人类农事活动影响较大。花鼠在秋季取食于林缘附近的农田,在向日葵(Helianthusannus)地、果园、花圃地较多。

2.5贮食行为 本次调查共发现109个鼠洞,能确定为黑线姬鼠的有37个,大仓鼠的有21个。在9月份挖开的黑线姬鼠洞内个别有少量的食物,9月份以前没有发现洞内有食物存贮,10月份共调查黑线姬鼠洞数21个,只有6个鼠洞没有存贮食物,其他鼠洞都有食物存贮。有粮者占71.4%,称量后发现贮食最多的为930.8 g,最少的115.8 g,平均每洞(265.47±101.3)kg。所贮粮食为豆类和玉米。

在挖开11个大仓鼠洞道中,有粮者7个,占63.6%。贮粮一般从8月份开始,8月份前,洞内大多为发霉的玉米或豆类等作物的种子,贮粮量的多少差别也较大,贮粮最少的为73.5 g,最多的为1 978 g,平均每洞(813.4±115.3)g,所贮粮食也主要以豆类、玉米和水稻为主。

3 结论

对牡丹江周边开展的农田鼠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年内种群变动有2个数量高峰(6-7月和10月),因此,在牡丹江地区农田鼠害防治工作应于害鼠数量达到高峰前进行[14]。

牡丹江地区农田鼠类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主要发生在山地丘陵、坡地、旱地,且以玉米、大豆作物受害最重。调查表明黑线姬鼠数量上为最多,占捕获鼠的56.6%。

调查黑线姬鼠和大仓鼠都有贮食行为,而在10份为数量最高峰,针对这两种鼠应在8月进入秋季繁殖期前灭鼠,可保证秋收作物顺利成熟收获,减少鼠耗,还可起到压低越冬基数,减轻第2年鼠害的作用。

4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对鼠害防治效果很明显,但对生态环境危害较大,不易大面积经常使用。在仓贮、鼠害发生较重地块,采用鼠夹对害鼠进行捕杀,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使用抗生育剂,改变鼠类的栖息环境,保护鼠类的天敌,严禁捕蛇、鹰等。

坚持鼠情监测,掌握鼠情发生动态,尤其是优势种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规律危害特点等,从密度季节变化可知,鼠密度呈2个高峰期(6-8月和10月),如果药物统一灭鼠应在5月和9月,4月末5月初正是播种前,从而达到最好的灭鼠效果。

精耕细作是减少鼠害的主要手段,注意铲除田埂杂草,秋季收获季节,做到粮食及时入库,防治害鼠秋季贮食造成浪费。

[1]张建漂,杨孔,李平.北川地震灾区农田鼠类种群动态初步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2):121-123.

[2]孙飞达,龙瑞军,郭正刚,等.鼠类活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28(1):146-151.

[3]白守宁,王洪志,白晓荣.草原黄鼠危害农田原因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5):40-41.

[4]张同作,崔庆虎,连新明,等.退耕还林还草地鼠害治理——大林姬鼠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6,23(2):68-70.

[5]黄倩,花立民,曹慧.甘肃草原鼠害区划研究[J].草业科学,2009,26(2):91-99.

[6]杨乐,曹伊凡,景增春,等.生物防治与灭鼠剂不同组合对藏北地区鼠害的控制[J].草业科学,2011,28(4):656-660.

[7]马逸青.黑龙江省兽类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1.

[8]刘宝云,缪荣蓉.一种鉴别鼠类雌雄的方法[J].植物保护,1988(3):45.

[9]包俊江,武晓东,付和平,等.啮齿动物种群数量与年降水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草业科学,2011,28(4):642-647.

[10]张福顺,付和平,武晓东,等.荒漠区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动态及其预测[J].草业科学,2011,28(3):454-458.

[11]马骏,马桂艳,马春花.西吉县农田害鼠调查结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8(10):27-28.

[12]黄秀清,冯志勇,杨见亮,等.农田害鼠生境选择及防治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6(2):48-50.

[13]蔡国梁,张华旦,徐铁平,等.农田害鼠的数量分布与消长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06,18(3):188-191.

[14]窦秦川,沐卫东,张林,等.云南省农田鼠害分布发生规律初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4):370-372.

猜你喜欢
害鼠啮齿动物鼠类
日本科学家发现:猪和一些啮齿动物也具有用肠道呼吸的能力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老鼠和豚鼠
灌阳县稻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调查①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荒漠区啮齿动物群落影响机制的量化分析
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2015年云霄县农区鼠害监测结果
浅议荒漠区生态恢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