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历史缺少自我批评

2012-03-14 13:37
环球时报 2012-03-14
关键词:鸦片战争民族主义外国人

英国《金融时报》3月12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过去需要重写 若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将如何对待别国?要了解未来,可先回顾过去——至少,看看官方版本。情况不容乐观。中国人从小学历史开始就含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按官方的一贯说法,中国曾遭到贪婪洋人的无情剥削,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洗刷历史的耻辱。

这种官方故事很多都说得对。19、20世纪的中国确实是帝国主义的受害者。问题是,中国官方历史缺少毛泽东主义所强调的自我批评。若你去过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就会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犯下的种种劣行。但中国人对中国人做过的可怕事却鲜被提及。

这种差异非同小可。在中国步向更开放的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更诚实地讨论过去将是不可或缺的。超越受害者叙事的中国历史观,或许也会令中国的全球大国崛起之路更加平稳。

国博展品琳琅满目、布置精心。但展览所要传递的政治信息却未经修饰、直截了当。鸦片战争展览的说明是:帝国主义列强一窝蜂来到中国,掠夺珍宝、杀戮人民。大量空间用来展示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相对而言,国共内战只匆匆带过。我的学生导游解释说:“那没什么意思,只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共产主义下中国的遭遇更是被大量省略,比如提到“大跃进”时只以“挫折”一笔带过……将来的现代中国历史博物馆会怎样?想想这个也挺有趣。肯定要讲述一些现代中国自己酿成的悲剧,但目前展览所具有的强烈民族主义调子可能仍会存在。

外国人与当代中国接触时,应了解中国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这点很重要。每个中国学童都要学习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历史。奇怪的是,我记得自己在英国学校里读的历史没这项内容。

欧美人对中国过去的了解远远不够。英国政治人物一般都知道“罗斯福新政”,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却一无所知;了解很多林肯总统的事,对唐朝却知之甚少。了解中国历史能帮助外人把握当代中国的政治。那些屈辱历史记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北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不愿让国人觉得示弱。

中国和西方都需要学习。欧美学校应更多地向孩子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而中国人应更坦诚、开放地对待本国20世纪的历史。▲(作者吉迪恩·拉赫曼,乔恒译)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民族主义外国人
外国人学汉字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THE DRUG WAR
外国人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