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应是全民必修课

2012-03-14 13:40
环球时报 2012-03-14
关键词:必修课普及突发事件

辛宝山

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有各种灾难在中国和全球各地肆虐,为了应对灾难,我们往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带来很多经济、社会问题,这凸显了新时期我国应急工作的软肋。国家目前的规划多是强调“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却忽视了全民的、群众性的应急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而这些恰恰是应急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

现代急救医学理论将急救分成三个阶段,即现场第一反应人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专业医疗急救人员的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救治。我国由于地域广阔,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城市拥堵以及基层医疗资源缺乏等原因,在发生伤害事件后,专业急救人员往往不能在有效救治时间内到达现场,丧失了“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因此,群众的应急避险及自救互救能力尤显重要。无数事例证明,如果“现场第一反应人”能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科学避险或及时、有效开展自救互救,能极大地避免或降低伤害。

这些年,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活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也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广泛开展。到2010年止,全国共培训应急救护师资近10万人,救护员1000万人,近5000万人次参加过各种类型的培训,正在为争取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人数达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5%以上而努力,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在发达国家,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应急救护知识已经十分普及,比如法国民众的应急救护普及率为40%,德国普及率为80%,并且以法律形式规定,什么人必须接受急救培训,企业员工必须有多大比例接受急救培训等问题。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急救课程,全美仅接受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就有7000万,相当于总人口1/3。不少国家规定,应聘人员谋职时必须持有急救员合格证。

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以及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严峻形势,笔者认为,首先有必要将应急救护的普及工作纳入到国家和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坚持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组织实施培训以及志愿者队伍的管理。

其次,还应制定强制性规定,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培训抓起,分行业、分人群、分区域逐次普及。在高危行业、易受损群体、企事业单位、青少年以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先行普及,如公安、消防、交通、电力、建筑、林业、导游、教育、城管、环卫、矿产、化工、冶炼、新闻工作者、乡村医生等行业必须强制接受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必须在考取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同时,将应急救护课程纳入学生必修课,使之成为“不分年龄、人群、行业,都要普及”,“不分时间、地点、先后,都要学习”,“入学先学急救、入职必会急救”的全民必修课,逐步实现培训的普及化。▲(作者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必修课普及突发事件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未来的超市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窗外的世界
凉山羊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