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2012-03-18 02:15郭金梅
考试周刊 2012年87期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技术

郭金梅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已逐步融入各科教学中,其辅助教学的效果和优越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为此,我校自1996年开始发展计算机教育,在运用计算机技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了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改变了封闭的教育环境和传统的教育方法,培养新型教师和学生,学校出现了一片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全面建设高效实用的软、硬件环境,努力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

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效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环境,硬件环境的建设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序……”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校园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作为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

(一)建设多功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学校自1997年提出了建设信息教学环境的工作计划,自1997年至今,学校自筹资金,组建了多媒体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电教室,2002年成为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化教学实验学校,并购置了《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效的信息化教学软件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高效的硬件环境必须有高效的、多功能的软件环境来与之相配合。所以,学校本着面向教师、面向学生、面向信息资源、面向应用和面向管理的五个面向原则,把硬件环境的建设与软件的高效利用完整地结合起来。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五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学生。目前,中小学学科课程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在一段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形式。所以,2002年我校申报了两项课题,旨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最佳方式,合理地使用信息,加快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进程,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二、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逐步使学校走向教育现代化。

面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教育过程的多种特性,其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把信息资源引入教学过程,可以建构理想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环境。

(一)结合课题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化研究是在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构成的信息文化背景中,探求有效促进人的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的课题研究。这方面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在已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有机整合的基本规律,它反映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利用信息资源环境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都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空间。

利用信息资源环境因材施教,是我们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智能教育环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形成的教育资源,建设适应21世纪发展的新型教师队伍。

(一)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陈至立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并号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广大学科教师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开发,是保障资源质量、数量和实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校园网资源库中实行课件源程序文件的完全开放和共享,教师承担实验课和公开课,普遍采取重组改编已有课件的方式,这样迅速提高了教师开发能力,同时避免了低水平重复浪费的现象。一批具有扎实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迅速适应了计算机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通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研究水平。

基于我校校园网具备的信息高速传输,数据多路并发和资源高度共享的特性,我们提出用足、用透、用够校园网,提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由试验研究和典型课例变为常规课、家常课。

随着试验研究层次的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科研,以及操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部分实验课的设计,已经开拓了活动空间,即“前台”和“后台”的转变,由以往教师的前台表演为主,向后台的编导为主转变。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实践,推进了教学实验的进程,加速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四、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了学校整体改革的步伐,发挥了实验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教育信息化推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特色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全校学生全部安排了上机和网络操作实践课,学生普遍会使用校园网,会利用网上资源,具有了初步的信息技术能力;实验班和兴趣组的学生,每周上机时间2课时,他们分别会用计算机绘画、制作贺卡、编辑电子小报,会做个人、班队主页,会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国际互联网,和同龄人相比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这批学生思想活跃,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明显强过对比班学生;各年级学生中出现了一批计算机和网络的“高手”,他们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帮手,在参加市区有关竞赛中,捧回各类奖项。这些学生也是学校“信息化教学”项目的骨干力量。

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教育信息化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怎样使实验研究进入更高的层面,如何把实验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来,使它不光好看,更要好“用”,还要继续努力。这充分说明了,现代化的教育具有多么大的魅力。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所做的一切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技术
边疆治理现代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