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热炒两岸又爆间谍战

2012-03-19 13:56
环球时报 2012-03-19
关键词:联合报间谍大陆

本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萧师言 本报驻外记者 李珍 青木 杨明 本报记者 段聪聪 ●周礼

“两岸谍战再爆无间道。”17日,台湾《联合报》披露的这一消息震撼岛内。报道称,台情报部门退休调查官董建南成为大陆间谍,被他“诱骗”前往大陆的人员遭软禁逼讯。不过,该消息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大陆有关部门证实。比起电影票上都印着“保密防谍”的那个年代,现在“共谍案”在岛内引起的关注热度被称为“一日新闻”。不过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称,虽然两岸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但双方隐蔽的间谍战一直“在微笑背后上演”。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两岸目前虽然看不到明显的战争风险,但台湾的政界和军界仍对大陆存在一定的敌视和防范,在这种背景下,双方互派间谍也就不足为奇了。

台媒慨叹“情报网漏洞令人心惊”

台湾《联合报》17日独家报道了这个消息,称台军事或情报人员被大陆策反“再添一最新案例”。15日,前海军中校杨新安涉嫌向大陆透露“汉光”推演机密,刚被台“高院”判刑。报道称,近日,“最高检察署”又趁董建南回台领退休金时将其收押禁见。

该报道称,董建南于台湾“法务部调查局”调查班第十期毕业,业内的“辈分”比现副局长还高。他早年担任外勤工作,社会关系网广阔,后来转任局“两岸情势研析处”,负责收集统筹两岸政经、情报业务等资料,三四年前退休。这种背景很快吸引了大陆安全部门。

女色是谍战戏码中俗套却不可或缺的情节。在台湾媒体的描述中,董建南退休后不久,便在大陆结交了一名颇具姿色的女医师,于是近年来每年有多半时间待在大陆,经常往返北京、上海。《联合报》称,从2009年开始,董建南根据大陆要求,以旅游、谈生意等理由邀约、诱骗军情局退休人员赴大陆。一旦抵达,有的人在旅馆被全程“陪伴”形同软禁,有的则从旅馆直接被带往看守所关禁闭,要求他们提供过去工作中获知的军事机密。

目前,台湾“调查局”的说法是,已确定至少有3人被诱骗,但最终人数“应该更多”,将进一步展开清查,并评估此事对台湾情报工作的影响,比如是否泄露了台湾在大陆情报网的人员名单。

“国安破绽越来越大,情报网漏洞令人心惊。”几乎每次爆出这样的新闻,台湾媒体都会发出像《中国时报》一样的慨叹。该评论称,从早年的退役军人到现今的“军情局”、“调查局”等核心单位,当局应该引以为戒。《联合晚报》的读者评论则质问,为什么反情报部门现在才有所察觉,难道平时都在打麻将吗?

在绿营眼中,这被看做一次“反攻”马英九的大好机会。民进党“立法院”党团18日发表声明,称马英九上台后接连发生的“共谍案”几乎囊括党政军特的情治系统,台湾对大陆情报工作遭“一网打尽”,几乎陷入瘫痪境地。原因在于马英九执政以来不断“倾中”。亲绿的《自由时报》说,国共高层往来频密,让人误认彼此可以把酒言欢,“言无不尽”。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台情治高层人士对此反驳说,现在“政府”的反情报工作固然有值得检讨之处,但许多人早在陈水扁时期就已被收买策反。

虽然间谍案在岛内引起一番争吵,但比起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时期,热度已不可同日而语。那时,所有媒体都铆足了劲儿地用数个版面连篇报道。董建南间谍案则被台湾资深媒体人陈中程称为“一日新闻”,因为媒体的报道热情第二天就减弱了。他18日对《环球时报》说,过去两岸是“敌我关系”,间谍战就是敌我间的厮杀,是攸关台湾生死安全的大事。两蒋时期所谓的“保密防谍”更是一种“全民运动”,电影票两旁都印有“保密防谍”字样。对台湾四五十岁的民众来说,两岸谍战是成长过程中的梦魇。

“两岸间还没有非常强大的互信基础。”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教授吴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毕竟两岸已经对峙了半个多世纪,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甚至热战和流血冲突不断。这一切令两岸间的军事互信基础至今还非常薄弱,所以互派谍报人员到对方区域内活动是必然之举,这并不意味两岸有意冲突对立。

微笑背后的间谍暗战

比利时RTBF电台认为,其实,这些台海间谍案算不上什么新闻,因为自打国共双方开始相互敌对,残酷的情报战就一直在进行。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后,这种隔海进行的情报战时有起伏,但迄今从未停止过。台湾《联合报》评论说,台面下的谍报战尔虞我诈,双方情报员使出浑身解数,利用渗透、吸收、刺探与诱捕等方式开展情搜,这是两岸领导人“不能说的秘密”。

“微笑下的间谍暗战”,《温哥华太阳报》这样形容台海间的情报斗争。该报道称,虽然现在两岸贸易和旅游联系日益紧密,但双方隐蔽的间谍战一直在微笑背后上演。《华尔街日报》警告,不要忘了海峡两岸之间的紧张潜流。日本《周刊新闻》则评论说,之所以大陆和台湾彼此间仍有着很深的不信任和隔阂,是因为两岸的分歧和对立是政治上的。台湾几乎每过一两年就会购买美国武器,大陆则从未在统一问题上松口。这不像经济互信那么容易解决。

不过,已经发生变化的是两岸谍战中的攻守之势。香港东方报业下属的《太阳报》17日描述这一变化时称,过去,台湾情报部门的攻势咄咄逼人,大陆方面勉力支撑,台湾情报部门甚至成功打入大陆国安系统。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大陆情报部门出手比台湾同行更加阔绰,他们攻城拔寨,连台军内部将级军官都能拿下。

台湾《联合报》报道称,早年大陆吸收间谍的方式,不外乎色诱、金钱、威胁,随着科技进步,科技情搜(例如黑客)逐渐取代传统吸收方法。但“雪中送炭”才是大陆最常运用的“物吸”(情报界术语,指物色吸收)手段,不少在大陆经商失败的台商无颜回乡,甘当间谍。而台湾则手段落后,仍靠人与人接触的高危方式。此前有报道说,为了调动间谍积极性,台湾情报部门两年前宣布新报酬标准,称搜集到重要情报可获得5亿新台币奖励。

“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台湾间谍后继乏人。”这是日本《每日新闻》上个月一篇报道的标题,现年33岁的黄某向该报讲述了在大陆当间谍被捕的故事。他曾在宁波经营服装公司,2003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台湾“军情局”人员。对方称,“可以一边经商一边搜集情报,钱方面是不会亏待你的”。黄某没受过什么训练,从2004年开始拍摄中国海军某基地和设施,并在地图上标明位置。2006年他被中国国家安全部门逮捕,被判4年徒刑,所在的监狱有5名台商间谍。2009年黄某出狱时,公司已经被没收,还欠了一屁股债。台湾“军情局”否认跟他签有合同,拒绝付给他报酬和补偿。

该报道称,据说如今在大陆活动”湾间谍有100多名。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大军力建设,台湾间谍在大陆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大陆针对台军部署的情况。随着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增加,间谍也从全职人员逐渐向台商兼职过渡,因为他们能以旅游、探亲、投资等名义走访各地。

香港《太阳报》评论说,两岸谍对谍,你来我往,今天你策反我一名少将,明天我收你一名少将,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没有赢家。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杨立宪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总不是好事情,伤害感情,但现阶段又无法避免。两岸不结束敌对状态,双方都还存有戒心。我们只能期望两岸朝着深化政治互信,结束历史恩怨的方向继续努力。

“搞情报”不等于“是仇敌”

台湾《联合报》爆出的这起所谓间谍案,18日也在大陆微博上引起关注。一名网友留言说,这让我想起华盛顿的一些趣事:在这个布满世界各国间谍的城市,你早上起来冲窗外随便造一个谣,到了晚上,你一定会在饭桌上听到有人传播这个谣言,并有人表情严肃地告诉你:确有此事。

德国《柏林日报》评论说,虽然东西方冷战结束已经20多年,“东西冲突时代”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全球两极化不复存在,但各国之间的“间谍战”即使在和平时代也没有结束,并朝一种新的、并非不危险的冷战气氛发展,甚至在西方盟友之间也会有大量收集情报的间谍事件。

就连一直声称“美国是其最坚强盟友”的台湾,都被爆曾派遣美女间谍程念慈,到美国诱惑时任助理国务卿帮办凯德磊。有分析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情报是任何一个政府都会进行的工作,这与探听对象是否是仇敌并无必然关系,所以两岸间发生“谍战”时,我们也不必强调这点。

这是否会影响两岸日渐活跃的相互交流?“德国之声”在关注“间谍案”后提出这个问题。文章认为,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两岸“没有炮火的战争”并没有停止,特殊的政治现实使得双方对许多事务仍须谨慎以对。中国军事专家彭光谦说,两岸经济合作在增强,政治互信也在增进中,但是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

猜你喜欢
联合报间谍大陆
间谍酷知识
冰之大陆
冰之大陆
头脑大爆炸
冰之大陆
台湾选出年度汉字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
间谍混进来了
大陆的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