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超前镇痛效果临床观察

2012-03-22 05:30赵锦芳
淮海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伤害性芬酯比洛

赵锦芳

在伤害性刺激前应用镇痛药,通过阻止伤害性刺激的传入,抑制中枢的敏化效应,使术后疼痛减轻,产生超前镇痛效应[1]。目前超前镇痛常采用阿片类镇痛药和曲马多等,但是这些药物存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等副作用。我们2011年9月~12月采用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超前镇痛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 例ASAⅠ、Ⅱ级的经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男35 例,女25 例,年龄20~60岁,体重45~80 kg。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 组、B 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系统性疾病史,无消化道溃疡病史,24 h 内未服用依诺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等药,无氟比洛芬酯过敏史,无阿司匹林过敏史。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BP、HR、SpO2、ECG、PETCO2。A 组:麻醉诱导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B组:术毕前10 min 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1.5 mg/kg、芬太尼2 μg/kg。诱导后3min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以丙泊酚4~6 mg·kg-1·h-1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初始速率0.2 μg·kg-1·min-1,随后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维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麻醉。术毕前5min 不再静注瑞芬太尼,术毕停维持药常规静注新斯的明40 μg/kg、阿托品0.02 mg/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 组患者BP、HR、SpO2、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于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停药10 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10 min(T4),记录BP、HR、SpO2。拔出气管导管后并由同一位麻醉医师采用躁动评分RS 标准及RSS 镇静评分[2]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x+s 表示,组间采用随机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2 组患者不良反应:A 组恶心、呕吐、苏醒延迟呼吸抑制为6/30(20%)、2/30(7%)、0;B 组为5/30(17%)、3/30(10%)、0;2 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 组BP、HR、SpO2比较,见表1;2 组RS、RSS 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选择性的NSAIDs,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以脂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可选择性的蓄积在炎症组织及血管损伤部位,改变药物在体内分布,使药物具有靶向性,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和炎症部位。氟比洛芬酯从脂微球中释放出来,水解生成氟比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有效地减少末梢的伤害性感受及疼痛知觉,从而发挥镇痛作用。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方便可行,可避免局部胃黏膜刺激等不良反应,而且起效更快,其超前镇痛的应用已有相关报道[3]。

本文资料结果表明,术前或术毕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A 组较B 组有明显超前镇痛作用。苏醒期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镇静评分A 组较B 组增加;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中BP、HR 变化,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较术毕前应用均减少。说明术前用极低剂量的氟比洛芬酯50 mg,可显著增强阿片类激动剂的镇痛作用,起到了抑制中枢敏化作用,降低了术中探查及操作时引发的前列腺素释放减少了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超前镇痛由于其对疼痛感受系统的保护效应,术前超前镇痛要比术后才开始启动的相同镇痛处理更为有效[4]。

表1 2 组患者各点时点BP、HR、SpO2 变化(±s)

表1 2 组患者各点时点BP、HR、SpO2 变化(±s)

组别BP(mmHg)HR(bpm)SpO2(%)A 组:T1115 ±7.1370 ±1697.5 ±0.5 T2117 ±7.2373 ±1199.6 ±0.5 T3120 ±7.9080 ±1099.3 ±0.7 T4114 ±6.8773 ±1298.8 ±0.3 B 组:T1118 ±7.5069 ±1297.6 ±0.6 T2125 ±7.4375 ±1599.4 ±0.3 T3130 ±8.0179 ±1399.4 ±0.6 T4124 ±6.3476 ±1498.6 ±0.5

表2 2 组患者全麻苏醒期RS、RSS 变化(±s)

表2 2 组患者全麻苏醒期RS、RSS 变化(±s)

组别RSRSS A 组:T20.80 ±0.602.56 ±0.60 T30.88 ±0.582.28 ±0.80 T40.00 ±0.002.20 ±0.38 B 组:T20.86 ±0.862.60 ±0.80 T30.90 ±0.702.50 ±0.90 T40.00 ±0.002.30 ±0.40

本文资料结果表明,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无呼吸抑制发生,其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 组明显降低,而B组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躁动则显著增加。说明氟比洛芬酯在发生超前镇痛同时,又避免了其他超前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总之,氟比洛芬酯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应用经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可有效预防躁动的发生。术前静脉注射较术毕前静脉注射效果更好。但本研究中的剂量是否为最适剂量还需进一步探讨观察。

[1]Moiniche S,kehlet H,Dahl JB.Ag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enptive analgesia for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the role of analgesia[J].Anesthesiology,2002,96(4):725-741.

[2]Campistol JM,sacks SH.Mechanisms of nephrotoxicity[J].Transplan tation,2006,69(3):555-10.

[3]宋庆迎,陈丹慧,王 碧,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杂志,2009,33(8):723-725.

[4]Dahl JB,Moniche S.P pre-emptive analgesia[J].Br Med Bull,2004,71(1):13-1.

猜你喜欢
伤害性芬酯比洛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Cheap Shoots
CHEAP SHOOTS
第十四章 地狱之城 ——核能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吗啡对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诱发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