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太极拳冠军选手的主要特征分析①

2012-03-26 09:33李通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5期
关键词:套路太极拳竞技

李通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中的一颗明珠,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1]崔文娟、蔡奉云、马畅,这三位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女子太极拳竞赛中的明星人物。本问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这三名全国级别以上太极拳冠军的基本情况特征、成长的基本过程与主要规律特征、获得冠军那一年的竞技能力特征、参赛的指导思想特征进行讨论,建立起女子太极拳冠军选手的模型特征,以指导其他优秀太极拳女子运动员的培养与参赛。

图1 竞技太极拳评分模式图

表1 三位冠军选手的情况对比表

1 太极拳冠军选手的基本情况特征和成长规律特征

崔文娟,汉族,身高160cm,体重55kg,国际级健将,河北沧州籍贯,武英级运动员,性格率性,外放动作刚劲有力,灵动轻盈,动作舒展大方,富于韵味。崔文娟自小习武,后因伤转练太极拳。17岁连续荣获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剑术亚军和亚洲青少年邀请赛长拳及剑术金牌。2004年,拿到了全国女子太极拳竞赛的冠军。2005~2008年连续夺得全国太极拳、太极剑竞赛中的冠军。并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获得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

蔡奉云,1986年10月23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武林世家,为马来西亚籍国际级太极拳健将,身高156cm,体重46kg。蔡奉云自小习武术,17岁进入马来西亚国家队,2005年获得第九届世锦赛女子太极拳套路冠军,翌年加冕亚运会太极拳两项结合冠军,2007年夺世界冠军及东南亚运动会两项结合冠军,2010年夺得广州亚运会武术套路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

马畅,1985年8月9日出生于黑龙江,身高163cm,体重43kg,全国武术太极拳冠军,国家武英级运动员(国家级武术健将),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一级健身指导员。自幼随父习练武术太极拳,其性格爽朗,喜欢影视娱乐,特长为武术表演,健美操等。马畅多次参加省市国家国际举行的武术太极拳比赛,共获金牌20多枚、银牌10余枚。

三位冠军选手都是从小就习练武术,蔡奉云和马畅出生于武术世家、崔文娟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受到了很好的环境熏陶作用。其中崔文娟是习练长拳出身,后改练的太极拳,马畅是习练传统拳和长拳出身,蔡奉云也是从小习练长拳,可见这三位选手的成绩都得益于良好的长拳基础。

由表1可以看出,三名冠军选手的身高都在1.55~1.65cm,通过查询达氏指数体型分类表可知蔡奉云和马畅的体型都是瘦长型的,崔文娟的体型是中间型的。三个人都比较高挑、匀称,形态匀称、手臂长, 肌肉线条清晰、皮下脂肪少、跟腱长清晰, 相对力量大、爆发力强。另外三个人首次获得全国级别以上太极拳冠军的年龄都在18~22岁之间,三个人的成才培养年限都在10年以上。另外从崔文娟22首拿全国太极拳冠军,到25岁那世界冠军耗时3年,最后一次拿全国冠军年龄为27岁,最佳竞技状态保持了5年;蔡奉云从19岁首拿世锦赛冠军到24岁时拿广州亚运会冠军,并且其仍活跃在世界武术比赛中,其最佳竞技状态保持在5年以上;马畅由于改行不当运动员了故不作比较,可见太极拳冠军成才年限长,但最佳竞技状态保持时间也长。(见表1)

2 获得冠军那一年的竞技能力特征

2.1 竞技太极拳的规则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分析

2003年中国武协审定的武术套路竞赛评分规则如图1所示。一个完整的竞技太极拳的套路结构包括起势、中间部分、收势。“竞技太极拳套路的编排要做到:起收势首尾呼应;往返趟路组织均匀;动作编排流畅;空间位置多变;难度动作和重点组合安排恰当,能够有效地推动整个套路达到高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整个套路结构体现高度的严谨性”[2](如图1)。

随着武术竞赛规则的修改,促使太极拳技术向着大负荷、高难度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运动员力量、协调、稳定等素质的要求。”[3]突出的身体素质是保证,要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关键是腾空要高,翻转要快。没有足够的高度,快速的翻转,就无法言及难度动作的完成。而力量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和速度素质的优劣,则是完成难度动作的基本保证。”[4]

太极拳的劲力发出要有两个特点,发出即收,富有弹性劲,而且连绵不断。如提膝独立的动作,在腾空旋转后,击响的脚单腿稳稳当当地落在地面上,另一条腿却悬在空中。这些动作皆圆润自然,以自然界最和谐的圆为主要动作形态,以快慢相间的动作韵律为动作形式。另外竞技太极拳运动员动作意境的创造和真正实现意境效果,并不是运动员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最终达到的意境效果,必须由运动员、裁判员和观众的审美情感相互交融达到共识、产生共鸣才能完成。

2.2 获得最好冠军成绩那一年的竞技能力特征

崔文娟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冠军时26岁,正是其最佳竞技状态保持阶段,2007年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冠军,2009年济南全运会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可以说2008年是她竞技能力的高峰期。

蔡奉云2005年摘下第九届世锦赛女子太极拳套路冠军时才19岁,2006年蔡奉云加冕亚运会太极拳两项结合冠军,2007年二夺世界冠军及东南亚运动会两项结合冠军,2010年又夺得广州亚运会武术套路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可见2005年是蔡奉云正值竞技能力上升的时期。

马畅2004年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全国冠军时也才19岁,也是她竞技能力高速上升的时期。

2.3 获得最好冠军成绩比赛的参赛指导思想特征

在参赛的指导思想上,武术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个特设项目,是向全世界展示武术魅力的大好时机。崔文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比赛有两个任务,一是要稳拿冠军;二是要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太极拳。因此其参赛指导思想是放平心态,力求稳定发挥,夺取冠军,又要向世界展示太极拳的最高水平,同时还要向世界传递中国太极文化,展示太极之美。

蔡奉云参加第九届世锦赛女子太极拳套路比赛时年19岁,是其稳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次比赛是其锻炼的机会,是其检验自己训练成绩的时刻,其参赛指导思想是展示自我,发挥最佳竞技水平,冲击这块金牌,挑战世界女子太极拳高手。

马畅因其个体发展的需要,其参加2004年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的指导思想就是拿冠军,为自己所在的队拿荣誉,为自己今后在影视界发展奠定基础。

3 结语

由以上三位冠军选手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冠军选手体态匀称,五官端正漂亮,眼大有神,有灵气,“眼睛能说话”,并能聚神,甩头、挑眉、眼神能定一点3~5s,颈部略长,同时下肢长、躯干短、大腿粗,臀纹线高,臀部上翘且厚紧,骨盆纵轴短,这样肌肉用力时发力易集中;运动素质方面动作速度快,臂、腿、腰、腹、背肌相对力量大,握力大,柔韧性好,灵活协调性好,弹跳力好,有氧耐力强,爆发力好;神经类型方面富有想象力和自制力,平衡能力强,节奏感强,音乐感强,本体感觉好,接受能力快,记忆力强,刻苦认真,注重内心修养、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强调意蕴和内外兼修。

[1]李德祥.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武术运动员在太极拳比赛中的时间知觉误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17(4):119.

[2]赵蕾. 竞技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5(9):51.

[3]杨志华,卫志强.2003年规则下竞技太极拳套路技术的发展研究[J].2007,4.

[4]梁锡华,温庄,张文高. 从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变化谈太极拳运动的选材和发展——对优秀太极拳运动员易鹏现象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

[5]李忠京. 从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太极拳套路未来竞赛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106.

[6]易鹏.浅谈太极拳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7,5.

[7]董国兴.竞技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的区别及训练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07,4.

[8]李桦,丁希洲.对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6(6):135.

[9]张广明.传统太极拳与竞技太极拳的美学比较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0,10.

[10]卫香莲,曾乃樑.武术运动员选材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97,2.

[11]刘彩平.优秀武术套路太极拳类自选项目运动员得分能力比较[J].安徽体育科技,2009,2.

[12]徐美玲.太极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初探[J].北极体育大学学报,2006,29(3):357.

猜你喜欢
套路太极拳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眼下有套路
花与竞技少女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