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金融支持问题分析

2012-03-29 11:26孙彦宝
关键词:城市化基础设施融资

孙彦宝

(辽宁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直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金融支持城市化主要是通过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两大渠道实现的,而这两个方面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金融支持城市化现状分析

1.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旺盛且融资难是当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普遍面临的现状.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处于城市化的中高级阶段,此时正是带动投资大幅增长的最好时期.初步预计,在2010-2015年间,我国城市化带动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将达到44万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需求,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而我国近十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值仅为6%左右,占GDP的比重年均值不足3%,二者均未达到合理水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佳比重为10%~ 15%,占GDP的最佳比重为3%~5%.

我国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商业金融参与动力缺乏和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有限.由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具有社会性、超前性、公益性特征,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设施,其缺乏明确的受益主体,同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周期长、资金占用大、成本回收时间长,这与商业金融自身的赢利要求并不符合,而多数项目10年以上的融资期限,与商业金融的资金来源期限也不匹配.以上三方面,决定了普通运作机制下的商业金融本身并无动力进入该领域;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实际运作过程中,政府一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唯一的投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财政资金担当着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但由于国家财政收入有限,且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不能贷款,财政资金在总量上远不足以支撑城市的基础建设.受整体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区域发展状况的影响,财政资金的投入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同时不当的行政划拨,还会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使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乃至民生状况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2.金融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

城市化的重要体现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提高,不论是由城市自身原因带来的人口的自然增长,或是由外因导致的城市人口的增加,即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聚和农村人口的就地转化,均需要城市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收入有足够大的差距可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有足够强的能力可以容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顺利转移,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服务功能的完善外,促进城市自身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是建设经济城市化的软环境、提高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接纳能力的核心途径.国际经验和我国城市化实践表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中小企业一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主要流向,而对于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短缺一直是其发展中的一块短板.《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自我融资的比例达 90.5%,银行贷款为4.0%,非金融机构融资占比2.6%,其他渠道占比2.6%.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比例不高,且资金来源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很复杂,概括来讲无非两个方面.首先是融资途径匮乏.由于制度供给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资金流向的马太效应,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在抵押与担保中的不利状况,目前中小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困难重重.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也常因缺乏进入条件和政策环境支持而达不到上市标准,证券市场门槛高,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使得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缺乏,也不利于风险投资退出,亦导致中小企业通过私募股权融资步履维艰.其次是融资成本过高.中小企业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及自身贷款特点的不利因素影响,在借款方面不仅无缘优惠利率,且要负担比大中型企业更高的浮动利率.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的抵押和担保方式手续繁杂,中小企业还要负担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目前我国的民间融资,平均年利息高达18%~23%,如此高的成本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二、加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对策

基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扶持两方面的金融扶持不足,加强我国金融城镇化支持力度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制度创新发展城市基础建设融资新模式

应大力完善推广BOT和TOT新融资模式.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在此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将被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模式被广泛用于建设城市收费公路、地铁、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发电厂和铁路等领域,它开辟了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渠道,为解决城市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TOT(移交-经营-移交)是对BOT融资方式的新发展,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该期限内可通过自主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得到合理的回报,在合约期满后,将其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相比于BOT模式,TOT模式为项目经营者省去了建设环节,免去了建设阶段风险,项目接手后就有收益.

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之后,城市基础设施中部分经营性资产的融资功能一直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出现资产沉淀现象.通过开展新模式融资,不仅可以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开辟城市建设新途径,同时也将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投资"角度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全面增长.

2.提升建设中开发性金融的功能

"开发性金融"是指国家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具有国家信用的金融机构,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融资,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并发展自身业务,从而实现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形式.开发性金融作为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是传统政策性金融的继承与超越.它的一个重要的运行机制就是"政府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市场出口",将银行的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结合,通过组织增信,把政府力量转化为市场力量.在整个过程中,实行以金融孵化为核心的融资机制,其中心目的在于借助项目和制度的建设,促进市场主体的成熟,进而构建高效的融资平台与信用平台.

3.设立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

为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发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也是一种具有很大操作性的尝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吸纳和集中社会闲置资金,直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它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实质上是一种直接股权投资,通过大规模吸纳资金,不仅克服了单个资金因规模过小而无力投资大型项目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形成具有效益且机制完善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近年来,在不断探索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已相继成立了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对这种基金设立和管理的专业性是目前我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推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我国应通过向国外专业的基金管理机构学习基金运作模式,积极从国外引进具备丰富大型基金管理经验的基金管理人,加大对国内金融行业的投融资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基金的运作效率与水平,以加快推进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

4.加快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近十几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与其他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低,融资效率高,投资人风险小,且使用范围较广.将其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融资中,是指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能提供的未来现金收入作担保,同时辅之以必要的信用增级措施,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中长期债券来获取建设资金的融资方式.将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分散金融风险.

5.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重点,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我国今后城市化进程中,为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应抓取本质,有针对性地化解中小企业自身争取信贷中的信用、抵押、担保劣势,推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要继续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扩大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覆盖面.同时推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各项基金,增加信用担保业务品种,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

其次,应完善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一个灵活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具体实施中,应尽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创业板市场,选择有条件的成长型中小高科技企业进入创业板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健全私募融资制度和风险投资制度,通过私募股权融资和吸收风险资本,用股权换取现金,支持企业发展.此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采取改制、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吸收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进行参股.

再次,应培养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多样化的金融结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地方性金融机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要利用自身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针对中小企业,尽量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改善服务方式,丰富信贷管理模式;同时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于中小商业银行,可在国际规定的制度框架内,适当调整原有的信贷政策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把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区分开来.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金融支持城市化进程,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重点,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借此来实现我国经济城市化的两大前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

[1]段 娟,文余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80-84.

[2]刘贵丰.浅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战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8(24):280.

[3]葛金田.用科学的发展观引领中国城市化进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5):83-87.

猜你喜欢
城市化基础设施融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融资
融资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