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湖泊存在的生态问题

2012-03-30 07:55李秀雯孔庆辉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10期
关键词:湖泊水体污染

李秀雯,孔庆辉

(1.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安徽 蚌埠 233001;2.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 长春 130021)

所谓湖泊,是指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的、能够蓄相当水量的、比较宽广的水域。湖泊是人类生息繁衍的依赖,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提供地球生物水源、渔产,还具有发电、防洪、灌溉、旅游等多种功能。中国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 km2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目前我国湖泊水问题很多,不容小觑。

1 湖泊存在的生态问题

1.1 湖泊圈围,库容减少

以前,我国湖泊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多为沿岸百姓所为,圈围面积小、建设规模小、执法阻力小,便于清除和还原。近年来,很多湖泊沿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由于受短期经济效益和本位利益驱动,为了所谓的“招商引资”和“重点工程”,未经过科学论证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就擅自上马一些“政绩工程项目”,从而导致地方重点工程施工中水行政违法案件屡禁不止。湖泊沿岸百姓纷纷向湖泊进军,湖泊内圈围搞水产养殖遍地开花;地方政府在湖泊内建造旅游、娱乐、休闲设施和人工岛屿,甚至填筑湖泊、建设湖滨大道等不一而足。在施工中,为抢时间、赶进度,施工单位随意毁坏湖泊堤防林木、堤顶道路、封闭航道、乱弃垃圾、填堵湖泊。

1.2 违法采砂、违章取土,屡禁不止

湖泊的存在离不开河流,只有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断注入其中,湖泊才得以维系。但河水中常常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含有泥沙的河水进入相对平静的湖泊后,泥沙会自然沉积湖底,日复一日,湖泊蕴砂量越来越多。采砂户在湖底掘挖一个个大坑,导致湖底暗流涌动;有的非法采砂户甚至近岸开采,使湖水流态紊乱,每逢汛期,易引发崩岸、管涌等突发性事件,时刻威胁着堤防安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市政项目增多。美化街道、绿化城市,需要大量适合种植的熟土,亮化社区、硬化城市、拓宽道路,需用大量的工程用土;在我国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闲置、休耕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购置熟土费用可观,因此建设工程业主,都将目光瞄向了湖泊滩地、甚至是堤防,从而造成违章取土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湖泊的自然面貌和防洪安全。

1.3 裁弯取直,流态单一

裁弯取直原本是为了避免河流自然裁弯出现河势突变、强烈冲淤、给河流治理带来被动,而人为采取的裁去河道过分弯曲部分的工程措施。人工裁弯取直,可以有计划改善河道的不利平面形式,降低洪水水位,增大泄洪能力,缩短航运航程。湖泊水流缓慢,本不需要裁弯取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湖泊的环境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城市常常借水系整治、河湖生态恢复之名,把弯曲的湖泊岸边裁弯取直,从而减少了湖泊的有效面积,在湖岸开发房地产,建设高档住宅小区、亲水休闲娱乐区,营造水岸经济,以赚取高额利润。这种形式的裁弯取直,只是为了片面追求置换土地,与湖争地,严重破坏了水流多样化,导致流态形态单一,对湖泊自然生态修复极为不利。也有的地方为了增加湖景房数量,将湖岸改造成扇形或引湖水形成人工湖泊。由于建造前未进行科学论证,未考虑风向、流向等客观因素,容易造成水体流动性差,水质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环境恶化。

1.4 直立式硬化湖坡,植物多样性缺失

湖坡是水域向陆域的自然过渡带,原生态的湖坡上的草坪和灌木与土壤形成土壤生物体系,与岸边树林、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须还能直接伸到水体中吸收水中养分;草坪、灌木与土壤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温度、湿度和人类生存的舒适度,并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因此城市附近的湖泊,是良好的休闲场所。

由于人水争地,湖面减少,很多地方为了确保水安全,提高湖泊汛期蓄水量,不得不人工建设直立式河坡,或用块石、水泥板覆盖岸坡并勾缝,加高加固防汛墙。如此湖坡硬、直、光,形式单一,湖坡生物、生育条件被破坏,湖坡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湖泊的自然特性大打折扣。

1.5 硬化湖岸,景色单调

自然湖泊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功能,如岸边因素对于控制水质、维持河床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岸边植被也可称为岸边隔离区、岸边湿地或岸边走廊等,可以做湿地,吸引鸟栖息,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自然净化能力。岸边植被自然覆盖地表,可减少土壤流失,降低洪水危害程度;加强土壤结构稳固性,增强凝聚力;增加粗糙度,降低表面径流的速度,阻止颗粒物的迁移;截留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的影响。

建设湖滨大道的部分湖泊(或堤顶兼作公路的)湖岸,往往和交通道路连为一体,湖岸硬化,只能种植少量景观数目,难以生长草坪、灌木等植物,植物品种单一,人为干预严重,失去了湖泊的自然状态。

1.6 过度建设生态湿地,本末倒置

湿地充满野趣、野味和自然气息,是人类回归自然的象征和标志。在湖泊治理中,在不影响行洪和蓄水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建设部分湿地。湿地是修复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也称土壤生物工程。在国内外,很多中、小城市,甚至用来处理城市的生活污水。但生态湿地面积的大小、数量应适可而止,不能本末倒置。生态湿地需要在湖泊周围或者流域内大量的肥沃农田或鱼塘周围,栽种对污染物有吸附、沉淀作用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湖泊周边水体水质。自然生态湿地,只能减少面源污染,对水流相对静止的湖泊的生态修复效果不明显;水生植物的根系、杆、枝、叶季节性腐烂,会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自然湿地将污染物固定下来,减少了湖泊的水容总量,形成湖泊萎缩,在一定条件下,污染物还会残渣浮起,形成内源污染;湿地占用了湖泊周边的大量土地,将“鱼米乡”修复成“芦苇荡”,需要花巨资移民,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1.7 不当养殖水生物,易造成生态灾难

合理的水生物养殖,可以治理污染湖泊。不当的水生物养殖,会造成生态灾难和社会矛盾。

为加大湖泊污染治理力度,不少湖泊管理、治理机构,向水体中大量投放分解污染物的鱼苗和水生植物,却禁止投饵养殖。为避免渔民和养殖户向高密度围网内投饵养殖,全面取消湖区围网养殖。一方面,政府投放的鱼苗,大多被大鱼吃掉,等于向富营养水体投放鱼食料,另一方面,取缔民众网箱养殖,严禁投饵养殖。导致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生态效果的程度和方向都不易控制。

1.8 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缓慢,但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雨水径流等携带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进程不断加速。光合浮游生物繁殖异常迅速,尤其是蓝藻内的繁殖产生水华,导致河水黑臭,水边环境恶化,人们的亲水休闲娱乐活动受到制约。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最立竿见影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方法是稀释污染转移法,即引入大量干净水进入污染河湖,稀释污水,冲刷湖岸、河底,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水,然后又把混合的污水向下游转移,最终污染海洋。

稀释污染转移的直接危害性大小与污染水体的地理位置有关。 2008年底开工的牛栏江引水冲洗滇池工程,投资约50亿,引水线路长142.5 km。“2012年底竣工后,近期每年向滇池补水不少于6亿m3……。”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将有6亿m3的污水,转移到长江的源头支流中。经安徽省政府同意的《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除使用“常规治湖方法”,特别提出要“引长江水进入巢湖,稀释巢湖,再把巢湖的水从长江下游排出,达到改善巢湖水质的目的”。从2003年起,太湖治污就从苏州抽取相对较清的水入太湖,由南向北稀释太湖富营养化的水体,尔后在无锡的梅梁湖泵站将“同流合污水”泵入蠡湖,再由连接蠡湖的京杭大运河把污水排入长江。国家修复水生态的“三湖”工程,都是将大量的污水排入长江,长江沿岸和沿途的其它支流如法炮制,各类污水源源不断汇入长江,长江正面临万劫不复的灾难,海洋也深受其害。

国家海洋局编制的《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指出:“2010年,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别占14%、76%和10%。”其中处于亚健康的海洋生态监控区比上年增加24%。由此可知,稀释污染转移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后患无穷的方法,不仅劳民伤财,还将水污染人为扩大、转移他处、进入海洋,其影响是全面的、长期的、深远的。河湖整治,应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减少入河排污量,恢复水体自我净化功能。

2 对策建议

2.1 加强法制教育,营造守法氛围

加强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能力;加强对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的宣传教育,增强水利企事业单位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观念;加强对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水利部门要善于把水利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水利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与水行政执法活动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水利法治实践,用法治实践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检验法治宣传教育成效。

2.2 加强涉水工作者的水环境意识,建设亲水湖岸

在湖泊整治时,应该建设和恢复自然型湖坡,不用和少用硬质材料。在湖泊近岸区域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水草,构建以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睡莲等为主的本土水生植被,形成水底森林,吸收和转化水中和底泥内的营养物,辅之以水生动物种群,避免水体富营养化,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的目的。对直立式硬化护坡,可在防浪墙的陆域一侧种植绿色的爬藤植物,从下爬到上,到了顶以后从上爬到下,一直到水面;有条件的地区,在防汛墙的两面墙上,可依墙分层而建一些条式和点式的花坛,种上灌木或花草;硬质结构的直立或斜坡式护坡,宜种植一些垂枝灌木。湖泊岸边种植树冠较大的树木,逐步形成林带,贴岸的树冠伸向湖泊上空,既能增强生态功能(大树扎在土壤时,深而密的根须与草坪形成一个土壤生物体系),又发挥了景观作用(岸边的林带草坪,与湖泊组合,可以有效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保持水流的多形态、多样性,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并且易于形成完整的食物链,维持水生态平衡,增加水的活力与灵性。同时注意修补水中的生物链,结合主要污染物、鱼虾等食草性、食杂性、食肉性之间的搭配,投放合适的水生生物。

2.3 改变观念,以减少污染替代末端治理

建设节水型住宅,减少生活污水。研究生产节水型生活器具,在不改变家庭生活习惯的同时,节约用水,减少家庭用水,减少污染水体总量。

发展环保农业,减少面源污染。环保农业也称亲环境农业,也就是在农作物种植时,不使用或尽量少用农药、化肥、激素、催熟剂之类的化学药剂,尊重职务的自然生长特征,以谋求人与自然界的亲和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此对水体的污染和突然的污染都会大幅度减少,我国环保型农产品的质量认证程度定会大幅度提高。

改变工业生产观念,减少水体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战略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速以基恩为重点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中间产品,完善生产管理等。产品本身及其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和危害;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易于回收、再生及复用等。实施以上措施后,仍然有可能产生一定液体污染,需要进一步治理,使其最终符合排放标准。

猜你喜欢
湖泊水体污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奇异的湖泊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