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儿童看护人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

2012-03-30 09:08王晓蕊
当代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看护人禁忌证预防接种

王晓蕊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目的的医疗干预行为[1]。计划免疫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为有效、经济的手段,只有认真把好这一关,才能直接控制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2]。对于接种门诊来说,主要面对的是0~3岁的散居儿童,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限,沟通难度较大,儿童看护人的心里状态对儿童有直接影响,儿童与看护人的合作程度是预防接种日常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及疫苗注射后获得最佳效果的保证,故对儿童看护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2006~2010年在我院建卡的2300名儿童看护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儿童看护人心理问题及表现

1.1 预防接种知识欠缺 儿童看护人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其表现悬殊,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孩子父母和祖父母之间,不同学历程度儿童看护人之间比较,对免疫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均有差异[3]。部分流动人口、祖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看护人依从性不高。表现为不按预约时间及时带孩子接种;不注意告知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错误的认为预防针不打也无所谓,甚至认为会给儿童带来严重后遗症,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等。相反,有些儿童看护人认为耽误接种时间会比禁忌证后果更严重,确实存在禁忌证(如发热T>37.5℃、严重腹泻、鸡蛋过敏等),建议推后接种时纠缠,怕耽误接种时间,影响接种效果。

1.2 紧张焦虑心理 对疫苗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不了解造成紧张焦虑,特别是早产儿、患过湿疹、黄疸或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儿童看护人,迫切想知道哪些情况推迟接种,哪些情况不能接种,延迟接种有何影响,不接种会如何。

1.3 怀疑与不信任 95%的儿童看护人担心疫苗质量、发生错种、误种,怀疑是否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4],这也是造成焦虑的原因之一。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语言、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如指定某护士阿姨打针,索要包装盒,核对是否打错针等。

1.4 敌对心理,夸大事实 部分儿童看护人对媒体报道过的疫苗相关事件,过分夸大其影响,认为预防接种就是创收,对接种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夸大其词,要求给出说法,保证以后不会有任何问题。

1.5 依赖与无助 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特别是独自带孩子来的年轻妈妈,有时会把对家人的不满情绪到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态度、医院环境、设施挑剔,提出不合理要求。

2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1 造成以上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交流量不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是关键。对此应充分强调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和儿童看护人的知情同意权,利用多种形式和契机,随时随地的进行健康教育[5],宣传预防接种知识。①医务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对首次来建卡的儿童看护人,详细询问孩子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家族史,过敏史,发放预防接种知识小册子,让家长仔细阅读“西安市碑林区儿童预防接种家长告知书”并签字,重点部分要给予讲解。该告知书是西安市碑林区疾控中心统一印制,详细说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接种疫苗的好处、预防接种证的作用、看护人的权利和义务、预防接种的禁忌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这样提高了儿童看护人预防接种认知率,既消除了其紧张焦虑心理,又对以后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防止产生敌对心理。②在候种室悬挂大型展板,宣传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方法、剂量、接种年(月)龄、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如:每次接种均应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接种后留观30min,无反应方可离开。服脊灰糖丸前、后1h禁食热的食物及母乳。让在此等候接种的儿童看护人,迅速掌握一些接种常识。③登记室护士登记时让儿童看护人仔细阅读当日要接种的“疫苗知情同意书”并签字,该知情同意书详细介绍了当日要接种的疫苗所防疾病、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鼓励儿童看护人每次接种前主动向医生讲述儿童的健康状况和上次接种疫苗后有无异常情况,面对面耐心解答看护人提出的问题,并提供咨询电话。

2.2 改善设施设备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增强儿童看护人信任度。①按照规范化接种门诊要求,“四室”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温馨。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避免人多拥挤,等待时间过久。②接种人员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对受种儿童既要注意免疫起始月(年)龄,又要仔细核对待种和已种疫苗间的间隔,正确筛选适宜的接种对象,排除禁忌证,严格按程序接种。另外,要注重培养团队精神[6],接种人员与登记人员有效沟通,而不是医务人员之间相互指责与埋怨,以免引起儿童家长的不信任。③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向看护人说明我们的疫苗和注射器均由正规渠道逐级下发,质量可靠。凡过期、变色、标签不清、瓶盖松动、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用,活苗开启半小时、灭活苗开启一小时内用完,过时废弃。接种器材全部采用一次性物品,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毁形的安全注射原则。④对二类疫苗遵循“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对所有家长一视同仁,详细、客观地介绍其所防疾病、接种程序、价格等信息,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经济能力等权衡利弊,理性选择。医务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规范的操作技术,得当的言谈举止,冷静沉稳的态度,热情详尽的解释可使看护人对其信任度倍增。

2.3 认真对待每一例不良反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接种后一点不适也会让家长惊慌失措,98%的家长希望知道疫苗的不良反应及接种后应注意的问题[4]虽然接种前都有明确告知,但家长不懂,容易引发纠纷。因此,接种时和接种后要不厌其烦的强调注意事项和护理方法,并告知大多数儿童无任何反应,少数会出现低热和局部红肿等一般反应,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局部红肿1~2天仍未消退可予干净毛巾热敷或生马铃薯外敷[7],如反应加重及时与医生联系,医务人员可通过电话或上门随访,动态追踪反应情况,及时指导处理,避免病情变化引起纠纷。

2.4 对儿童看护人依赖无助心里的护理,产生依赖无助心里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验、缺乏自信。首先要给予鼓励,相信她能做的很好。其次教给她抱孩子的正确姿势,既能充分暴露接种部位,又能固定肢体使孩子不会乱动,防止断针等意外,另外要指导其接种后让孩子适当休息,多喝水,避免剧烈运动,多观察,如有异常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3 结果

5年来,通过对儿童看护人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其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并主动影响儿童的心理,使预防接种得以顺利进行,接种率均在98%以上,无一起医患纠纷,家长综合满意度达99%。

4 小结

从建卡到每次预检-登记-接种-留观各环节,融入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设身处地为儿童及看护人着想,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看护人提供个性化指导,及时、正确的给予心理疏导,满足其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可以调整儿童看护人的身心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控制消极情绪,不仅可以帮助儿童保持最佳身心状态,而且可以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接种质量。

[1]王晓峰,张亚平,闵云.预防接种服务的认识和接种规范流程的探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593-594.

[2]魏秋霞,黎娜,乔秋飞.对孕妇开展婴幼儿预防接种知识的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8,23(8):69-71.

[3]张荣,曾红,王君,等.乌鲁木齐市儿童看护人计划免疫相关的知识和态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70-172.

[4]许桂,欧阳红.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08,21(5):699-702.

[5]陈胜利,杨伟建,任宏伟.预防接种门诊的告知义务与受种对象的知情同意权[J].职业与健康,2008,24(24):2724-2726.

[6]陈苏兰.预防接种风险因素与管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599-600.

[7]李霞,谷金君,梁静.马铃薯外敷治疗百白破疫苗注射后硬结[J].护理学杂志,2009,24(17):42-43.

猜你喜欢
看护人禁忌证预防接种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看护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婴幼儿看护人构成特征及对儿童健康知识需求分析
有关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禁忌证的界定原则和注意事项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我愿做手艺的看护人
Epidemiology of influenza viruses from 2009-2013-A sentinel surveillance report from Union territory of Puducherry, India
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探讨